三国演义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三国演义的另一种读法)

**本文节选自《马大勇心解三国演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国演义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三国演义的另一种读法)

三国演义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

**本文节选自《马大勇心解三国演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相比何进,董卓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我们知道他在汉末政治舞台上曾经猖獗一时。如果要探究董卓猖獗一时的奥秘的话,我们常常容易注意到一个人,那就是董卓手下的三国时代第一勇将——吕布吕奉先。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个人,那就是董卓的智囊李儒,很多关键的主意都是李儒给出的。简而言之,现在董卓文有李儒,武有吕布,左膀右臂,文武双全,实力之强,天下无人能挡,成为一个不可动摇的庞然大物。问题是,这个不可动摇的庞然大物又是怎么迅速土崩瓦解的呢?

我们看到,董卓没有瓦解在曹操纠集的十八镇诸侯组成的“多国部队”的武力攻击之下,也没有瓦解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那种强度的武力攻击之下,而是瓦解在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王允的精妙智慧之下。是王允,以自己的智慧强力扭转了历史发展的大方向。《三国志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以这一回为中心的前后几回书我们又简称为“连环计”,这是小说开篇以来第一个对“三国智慧”主题给予很好证明的精彩个案,我们可以详细说一说。

《连环计》不仅是文学性很强的一个桥段,罗贯中在里面发挥了自己天马行空般的文学想象力,而且,在那种粗放的大历史叙事中,忽然插入一段旖旎的儿女之情,这体现了作者重要的深层创作思想——那正是想写出智慧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否则的话,只写大型战争就够了,何必浪费笔墨在这种闺阁谍报战上面呢?

偌大一个精巧的连环计,我们从一次宴会说起。在一次大型宫廷宴会上面,酒菜丰美,气氛和乐,董卓的亲兵队长吕布从外面快步进来,趴在董卓耳边低低说了几句话,董卓听完勃然大怒:“司空张温胆敢交接匪类,意图谋反!吕布,把他推出去给我斩了!”司空是什么级别的官员呢?东汉官制有“三公”之说,是国家三个最高行政长官的合称。一个是司徒,主管人事组织工作;一个是司空,主管经济基本建设;还有一个是司马,主管国防军事工作。这么高级别的官员,没有任何司法审判程序,仅凭吕布的一句密告,直接就宣判死刑,立即执行,所有在场的官员都吓得面如土色。

吕布奉命,当场把张温推了出去,一会儿工夫,脑袋放在托盘里端上来了。所有官员惊惧不已,董卓还安慰大家:“此事我们调查得很清楚,乃张温一人所为,跟大家没有关系。来来来!我们接着饮酒”!大家还得强作欢颜,陪着董太师把酒喝完。相信这天晚上回去,很多人心里都会很不是滋味,其中最不是滋味、最焦灼的是主管人事组织工作的最高行政长官——司徒王允。

王允回到家里,仰天长叹:汉朝天下气数将尽,这朝廷不是姓董了吗?怎么能铲除董卓这个国贼呢?从晚上一直徘徊到半夜,想了若干办法,没一条管用,真是一筹莫展。如此彷徨之际,忽然看见假山后面闪出一角女子的衣裙。王允吆喝一声:“那是谁呀?给我出来!”出来一看,不仅认识,而且太熟悉了,正是自己从小收养在府中的养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出色的女间谍之一——貂蝉。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王允和貂蝉下面的对话都是父女之间的家常话,但是峰回路转,暗藏机关。

王允看见貂蝉,要先摆出父亲的姿态管教女儿:“貂蝉哪,深更半夜不睡觉,在后花园里边转来转去,非奸即盗!赶快如实讲来!”貂蝉跟王允说的也是家常话:“父亲,是这么回事。我看父亲下朝回来,面色不愉,当女儿的想给父亲分担点儿忧愁,尽点孝道,但又不敢打扰探问,所以父亲你在这儿徘徊了多久,我就跟在你后面徘徊了多久”。

大家看得很清楚,这就是一段父女间的家常对话,但因为王允多日以来一直苦思冥想铲除董卓的计划,就在这几句家常对话之间,忽然灵感井喷,智慧爆棚,一个叫做“连环计”的计划在脑海中闪电一般形成了。王允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一撩衣服,“扑通”,给貂蝉跪下了。父亲给女儿跪下了,这不是跪反了吗?跪在地上,王允说了一句惊人之语:“我没想到,汉家天下在你手中!”接着把想法都跟貂蝉说了:“我要用连环计,连环计就是反间计,反间计就是美人计,要用你的美色来离间董卓、吕布这对义父子之间的感情。但这里头有两点:第一,非常危险,当双面间谍当然是非常危险的;第二,代价惨重,你要牺牲色相。为了天下苍生、汉家气运,你能不能答应父亲这个请求啊?”

史书上没交代,各种文献上也没记载,貂蝉是什么学历?哪所大学什么专业毕业的?上过什么谍报训练班啊?总之,当时才十六七岁,相当于今天高二高三小女生的貂蝉,以绝大的勇气与智慧接过了这个“Mission Impo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貂蝉说得非常坚决:“没有父亲从小把我收养在府里,就没有我貂蝉的今天,今日父亲有用我之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天晚上,义父、义女二人定下连环计,要对付董卓吕布这对义父义子,这也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对仗关系。

第二天,连环计大戏正式上演。连环计从哪儿开始的呢?一顶帽子。多年前陈凯歌导演拍过一部《无极》,大家调侃说可以改个片名,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我们如果拍《连环计》,也可以改个名字,叫《一顶帽子引发的血案》。什么样的帽子呢?王允从家里找出了一颗夜明珠,请了高手工匠做了一顶华贵漂亮的帽子,再把夜明珠镶嵌在帽子上。帽子做好,王允派人大张旗鼓地给吕布送去。请注意,是派人,不是自己送去。这些细节的安排都是很有用心的。

吕布收到帽子,非常高兴。我们知道,吕布除了战斗指数最高以外,也是著名的帅哥,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般来说,帅哥都比较修边幅。吕布戴上这顶帽子,越端详越好看,于情于理,都应该过府回拜,于是吕布就来到了司徒府。到这儿我们就看清楚这顶帽子的作用了——鱼饵呀!鱼饵扔出去,吕布这条大鱼就上钩了。

吕布见了王允,话说得很客气,很动听:“哎呀司徒大人,想我吕布只是相府一员家将而已,司徒你是朝廷重臣。按理说,我给司徒送礼能够得着门槛就不错了,怎么还能劳动司徒屈尊降贵,反过来给我送这么珍贵的礼物呢?真是受之有愧,不敢当啊!”吕布这话说得很动听啊,但王允的话比他动听十倍。王允说:“允非敬将军之位,乃敬将军之才耳!”这话厉害了!要论级别,将军你确实不高,只是副局级,我是副国级,不应该给你送礼。但是将军你是天下第一勇将,我敬重你的才华,敬重你是天下第一大英雄啊!

这话听在耳朵里,吕布还有不高兴的吗?三言两语之间,两个人俨然成了好朋友。王允趁热打铁:“将军来一趟不容易,这就请在舍下用点便饭吧!”酒席之间气氛更加亲热,王允觉得可以推进下一步了,于是吩咐手下人:“叫女儿出来!”

再次提醒大家注意,这五个字极其平常,但这是连环计的重中之重,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现在王允对吕布表露的是貂蝉的真实身份,他也没瞒着吕布,貂蝉是养女,养女也是女儿,但下一次把貂蝉送给董卓的时候,貂蝉就不是女儿了,貂蝉这个身份的变化非常重要。为什么?我们后文细说。

貂蝉在那儿干嘛呢?早按照这出戏的总导演王允同志的安排,收拾停当,在那儿候场呢!穿上最漂亮的衣服,用上最贵重的化妆品,把自己打扮得袅袅婷婷,风情万种,就等着这一声召唤。貂蝉出场,王允跟她介绍吕布:“女儿呀,这位就是我闲常跟你说起的吕布将军,天下第一大英雄,以后我们王家的荣华富贵都得指靠着吕将军呐!现在吕将军和父亲我酒兴正浓,女儿,你的歌舞是天下一绝,为何不清歌一首,翩翩起舞,以助酒兴呢?”这话是给貂蝉说的,但是给吕布听的,深得一箭双雕、声东击西之妙。

貂蝉按照父亲的吩咐,清歌一曲,翩翩起舞,一双毛嘟噜的大眼睛冲吕布直飘,把吕布心里飘得乱七八糟。吕布的眼睛也直了,貂蝉转到哪儿,他的眼神就跟到哪儿。这些反应王允全都看在眼中,他知道,时机又成熟了,于是趁热打铁,干脆直接跟吕布提亲。

这番话说得更妙了:“将军啊!我这个小女养在家里头也十六七岁了,也没嫁个人,也没许配个婆家,都快变成剩女了……”,这里我们加一个小注解:古人的婚恋年龄观跟现代人是很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女孩子十六七岁正是防备她早恋的时候,古代那就是“剩女”了——“为什么呢?这个女儿从小被我娇惯坏了,一跟她提亲她就讲条件,达官贵人不嫁,文人学士不嫁,王孙公子也不嫁。要嫁谁呢?一心想嫁个天下的大英雄。这大英雄我上哪儿给找去?所以就一直蹉跎到现在。将军你今天来得适逢其时,你正是小女理想中的大英雄,而我看你对小女好像也有几分意思,干脆,我把小女许配与将军作妾,将军意下如何?”现在吕布三十好几了,早有妻子在堂,貂蝉嫁给吕布只能是作妾了。

吕布听了这话,满心里是四个字——大喜过望。貂蝉从出场到唱歌跳舞这半个来小时,吕布心里一直在合计着怎么找机会跟王允打听打听这事儿:这女孩子太美了,嫁没嫁人哪?如果没嫁人我行不行啊?还没找到合适的当口呢,结果人家王司徒善解人意,主动开口提亲,吕布还有个不愿意的吗?赶紧离席跪倒,口称“岳父大人”,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

注意!这里是定亲,从定亲到迎亲是有步骤、有程序的,是需要时间的。那么,王允接下来这一番话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哎呀将军你能答应,那太好了,咱们从此是一家人了!但是我司徒嫁女,不能草率,将军你得回去做一些准备,比如说,回去翻翻黄历,选良辰,择吉日,挑个好日子、好时辰过府迎亲。当然了,操办婚礼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说订酒店啊,发请柬啊,拍婚纱照啊,等等等等。我这边也不能赤手空拳就把女儿嫁出去,我还得备办一些嫁妆,准备好了我就送到将军府上去”。

这番话说得在情在理,自然而然,但这又到了连环计的一个关键节点,这里面暗藏杀机。我们要看到,王允在这番话里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差——从定亲到迎亲,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的准备。王允要利用这个时间差干什么?要找机会再把貂蝉送给董卓。没有这个时间差,连环计就不可能向前推进。

再过几天,这个机会就出现了。王允上朝的时候,眼见吕布不在董卓身边,出面跟董卓讲:“太师,今天我在寒舍略备薄酒,请太师过府一叙”。王允在说这话之前,就已经有几乎百分之百的把握,知道只要自己出面请董卓,董卓一定会来,就算取消原有的安排也会来。为什么呢?

小说前面有背景的交代。现在董卓横行无忌,嚣张之极,但也不是没有反对派的。有一批文官站在董卓的对立面,其中的领袖就是王允。王允好几次坏了董卓的事,董卓也好几次想杀掉王允,但是李儒劝他:“司空张温杀了也就杀了,司徒王允不能杀。这个人名声太大,名声太好,杀了他舆论对我们不利”。董卓对王允一方面恨之入骨,一方面又无可奈何,现在王允主动请太师过府一叙,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头号政敌主动表现出和解意愿。这顿饭就不是普通的一顿饭,背后是附着了重大政治意义的。用我们现在的外交术语讲,董太师这趟王司徒府之行叫做“破冰之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