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4个格子放东西的手工(不停总结的手工精神)

如果说手工也有精神,我认为核心内容就是不停地探索—总结—创新。


一体篮编了3个了,每次编完都有新的体会。

初次试探

第一次编时,对一体篮完全没有概念,既不知怎么编,也不知用多少料,像盲人走路一样,我是一步一试探完工的。当时我得了一批翠绿的包带,那是一家卖羊肉的商家大量上货时遗弃在路边的包带,恰好单位也新到一批通信设备,见纸箱还没拆箱,我赶紧主动请缨,要求包装带由我负责剪断,这样又得了一批白色的长带子。2种带子攒到一起,感觉编一个一体筐应该够用了,于是开始动工。

做有4个格子放东西的手工(不停总结的手工精神)(1)

傻大的一体筐,装一个孩子绰绰有余

这就是我编的第一个一体筐,用时一周,编得非常辛苦,筐体编织过程还算顺利,那个提梁就费神了,我不知提梁是6股编好还是8股编好,也不知那提梁是用筐体预留的包带继续编提梁,还是筐体编完,另外起头编提梁,最后发现没选择了,绿色的包带继续编提梁不够长,只能额外另起头编,而且筐过于大,按照比例提梁也应该用8股编,于是耐着性子开始研究8股圆编怎么编。实话说,没人教,硬是自己琢磨,还真是困难,我几次尝试几次失败,中间崩溃差点要放弃,但是那么多的料都废了,没个结果,实在不甘心,于是编累了就去睡一觉,睡醒了再琢磨,几番折磨,终于把8股编学会了。傻大的筐,因为材质软,一拎就变形,可谓三扁不圆,尤其底部,因为筐壁交叉编时疏密不均,导致底部呈等腰T型。底部不方正,整体发软不成型,傻大,这些缺点让我几乎丧失了继续编下去的勇气,好在提梁完工后,让筐增色不少,最起码它是一个成品了。“白绿两色搭配很清亮,图案也很艺术吗。”我安慰着自己,不停地打量着我的新作品。

挑最好的角度,拍照,发朋友圈,居然获赞美声一片,虽然这样,我对这个一体筐还是没信心,我始终不知,这筐能做什么,直到外甥女嚷着要它,说要装孩子玩具,或者装衣服,我才将信将疑的把它送去。我说这个筐很软,提不了重物,外甥女说,她就要软的,硬了还不要呢,果然百货商店卖百货,每人各有所爱,后来看了塑料空心管编的脏衣篮,也是瘫软不成型,一样有人买,我一下子释然了,原来瘫子也有不少人喜欢啊,不过看到外甥女把孩子轻松装进一体篮,我还是想编一个小点的试试。

2遍尝试

过了一段时间,小区附近一家装潢商店搞装修,扔出好多蓝镶白的包带,我如获至宝,都给捡了回来,这种颜色的包带还是第一次见,有一种逝去岁月朴素的美,就像50年代,上海女影星身上的格子旗袍似的。打底的时候,我特意把尺寸缩小了一些,采用28横*28纵打底,吸取上次经验教训,编筐壁时,我时刻观察底部形状,终于做到了底部方正,不过因为光顾着底部形状,又想着密实些,筐应该会更挺实,结果收边时就吃大苦头了,包带回插变得异常艰难,本来包带就软,连插几次,不是褶皱就是撕裂,因为手指用力,指甲都有些离肉了,很疼。

做有4个格子放东西的手工(不停总结的手工精神)(2)

第二个一体筐

第二次编一体篮,提梁用了筐体预留的8根包带,有的包带不够长,就采用重叠编织方法,把2根包带接起来。一体篮的编法是斜着编,导致中间点不好确定,即便数了又数,提梁两边还是没完全对正,完工后俯瞰时,发现提梁有点歪,让我沮丧不已,更让我郁闷的是,28横*28纵的打底以为可以了,编完发现还是大了。

3次改进

捡来的包带足够多,为了达到完美,我趁手感未消,继续编第三个一体筐,这回采取26横*26纵打底,编底部时特意留出回插间隙(也就是条子间留适当距离),各种注意之下,总算编出了比较满意的第3个一体篮。

做有4个格子放东西的手工(不停总结的手工精神)(3)

第3个一体筐

乍看这篮子与第二个没什么不同,其实它们俩除了大小,还有别的差别,首先提梁正了,收边时回插容易,然后收边也有不同,第3个一体篮的收边采用拉长(跨过2条包带)回插法,有一个明显的收边,比第2个筐的收边好看,相比较,第3个一体筐编得比较好,但它也有缺点,就是收边时总有螺旋上升情况,导致筐一边比另一边略高一些,这个问题留待以后研究解决。

3次编一体筐,一次比一次进步,从开始的迟疑到熟练,从思维僵化到接受新生事物,从自己不断挑剔及大家的反馈中不断总结,力争做到作品完美,不知不觉我就践行了探索--总结--创新的过程,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能否成为手工精神且不说,反正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我是越编越好了。在家编筐事情很小,但是如果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相信我会收获更多。

认准一条道,执拗的走下去,我希望能看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我是爱做手工的欧阳小牛,做手工促进我思考,从手到心的过程,我愿意一一记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