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心经全文大图(行书心经第一人)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赵孟頫心经全文大图?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赵孟頫心经全文大图(行书心经第一人)

赵孟頫心经全文大图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赵孟頫的一生,是博学多才,文采斐然的一生。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其中尤以书法和绘画造诣更高。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在书法方面,赵孟頫勇创了以行书书写心经的先河,而他所留下的心经在一次北京保利秋拍会上拍出了1.9亿的天价。

足以窥见后世对赵孟頫书法造诣上的认可。

赵孟頫的一生,不仅是在艺术上成就辉煌,在事业上,感情上,精神归宿上,他一样获得了圆满的成就。

首先,看一下赵孟頫亮眼的人生履历。

赵孟頫是赵匡胤的直系子孙,算是真正的皇族。

很多资料显示赵孟頫姿容超逸,才气豪迈,神采逼人,恍若神仙,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见到赵孟頫时,就双目放光,心生喜悦。

古代帝王任用官员时,容颜周正是第一关,赵孟頫出色的形象,为他进军的仕途加分。

当然,光有形象,腹内草莽,一样无法生存,但赵孟頫的内在与外形一样出彩。

儿时的赵孟頫,不仅字好,文好,而且记忆力过人,有读书过目不忘的本领,又因为祖上历代做官,所以十四岁就已经获得官爵入补官职。

虽然父亲早逝,但是其母见识不凡。

二十几岁的赵孟頫做了十几年的司户,古时司户就是管理当地人口户籍之类的小官。

因为遭遇南宋灭亡的变故,赋闲在家,略有颓废。

他的母亲丘氏就点拨他:“只要有真正的大才华,就一定能有大成就,你现在还年轻,眼下正是认真读书,积累实力,等待时机腾飞”。

赵孟頫听从母亲的建议,再次发奋读书,研习儒教易礼,渐成渊博厚重的学识。

虽然早期隐居不仕,但后来还是出来做官。因为政治才能出众,颇受元世祖赏识,授兵部郎中。

此后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历经元朝四位皇帝,最终官至一品。

晚年时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六十九岁寿终正寝。

在政治上他以南宋皇孙敏感的身份,做到了让元朝的四位皇帝礼敬有加,可见他的政商之高。

赵孟頫不仅政治上面在夹缝中安然生存,在婚姻情感方面,他福报更好。

赵孟頫之妻管道升是后世有名的才女,其书法造诣与书法名家卫夫人,并称“书坛两夫人“。

是当时的诗词家,画家,书法家。

管道升的书法造诣,细细品来,比赵孟頫的作品更多了飘逸出尘的淡泊超逸之感。

个人觉得管道升的书法造诣其实远在赵孟頫之上。

而且赵孟頫第一次见到管道升所画的《修竹图》时,他也确实曾经自愧不如。

但也许他想不到的是,管道升不仅画技胜过他,书法造诣,亦同样是他所不能及。

管道升书法作品

管道升婚前是大龄剩女,二十八岁尚未婚嫁。

古代女子十六岁的标准嫁龄,二十八岁尚未婚嫁,在古代绝对是剩女中的剩女了。

或许是才华太盛,令她不愿将就,几乎是在别人都快做祖母的年纪,她才等到自己的良人。

女子对于婚姻里的期盼,莫过于“一生一代一双人”,管道升亦如是。

但是古代的男子,尤其官员,都是三妻四妾。

经过最初的恩爱与情浓,即使才华盛如管道升者也难免遭遇色衰爱弛的悲伤。

随着赵孟頫官位的不断迁升,管道升本身容颜的衰败,赵孟頫想纳妾的心越来越急不可耐。

一次酒后,他直接说出了心声。

管道升毕竟是才女,她并没有一哭二闹,而是选择了以情动之,创作了令后世动容的《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大意如下:

你心里只有一个我,我心里也只有一个你,情到浓时如火烈。用一块泥巴,捏一个你,也捏一个我,把我们一起打碎,重新融合。然后再捏一个你,又再捏一个我,这样就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我和你永不分离。我们生前盖一床被子,死后同葬一个棺椁。

写完这首我侬词后,管道升就送到赵孟頫的书房,等待赵孟頫的回音。

赵孟頫虽然有男人的薄幸,但他毕竟也还有一个人的良知和浪漫。

他深深被妻子管道升这样深厚真挚的情感和火热的表白所感动,并发出:“一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的感概。

后来夫妇琴瑟和鸣,再也不提纳妾之事。

不得不说赵孟頫在婚姻情感生活里确实幸运,得妻管道升盛才且贤惠,并且深情真挚,宽容厚道。

成就了世人对婚姻“一生一代一双人”的美好寄予。

赵孟頫早期以皇室子孙的身份,投入元营做官,多少会被后世诟病变节之嫌。

而观赵孟頫早期的字体,确实也颇有媚俗之气。

但是,赵孟頫是一个福报深厚之人,在后来他遇见,他一生真正的贵人,即他的恩师—中峰和尚。

最后引导他放下世俗,回归清淡天和。

中峰和尚是元朝得道高僧,中峰和尚的师父是原妙禅师,是一个修苦行的头陀,本身也是得道高僧。

中峰和尚是他门中出色的弟子,并且得师真传,僧格清贵,因德行感召,名满天下,从者如云,导致中峰和尚一生逃名如逃难,三十多年,都没有一个安定的住处。

中峰和尚书法和文学造诣都非常高,所以被当时的贵族推为精神领袖。

中峰和尚即有禅者的清风明月,又有一个大修行人的圆融无碍,在摄受众生时,面面俱到,赵孟頫就是其随学者之一。

赵孟頫略长中峰和尚几岁,但对中峰和尚执弟子礼甚为恭敬。

因为彼此都在书法和文学领域有非常高的造诣,故而亦师亦友,可谓是“师徒相得”。

中峰和尚怕赵孟頫流于艺术的细枝末节,时常以道引导之,鼓励他以才学艺学入道,真正抵达“禅茶一味”之境,而在赵孟頫后期与中峰和尚来往的手札中,多了沧桑劲道,少了媚俗之气中,可以他得遇明师,脱胎换骨的进步。

在高僧的影响之下,渐渐荡涤去心头的尘埃,随着妻子管道升的病逝,赵孟頫对书画人情的应酬已经渐渐厌恶,逐渐回归了本来的清淡天和的本性。

下面是他写给中峰和尚的手札,从行文与笔法中,可以看到他最后的突破与释然。

褪去早期的媚妍,沧桑遒劲之风显著。

赵孟頫支持中峰和尚入山的决定,也是他内心回归的一种体现。

在尘世中打滚了一生,也获得了一个世俗人所期盼的事业,婚姻,精神追求皆圆满的果报,并且最终得遇明师,在信仰中谢幕了自己的一生。

行书名家赵孟頫,他在俗世中是极少数文人、艺术家兼政治家,多重身份,并最终还能有个幸福人生的极少数幸运之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