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通讯员 王奇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

“你知道吗?”

“以前,沈家门人管鲁家峙叫太阳岛,岛上一年四季都在晒鱼干。”

“鱼没晒干的时候,真的臭,晒成鱼鲞了,真的很香!”

对古稀老人蔡爱茜来说,曾经落后的鲁家峙,是自己年轻时一直想逃离的地方。

但现在不一样了。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2)

舟山普陀区沈家门渔港

在千岛之城舟山,车来船往的沈家门渔港,兴旺了600多年。

而今繁华依旧,却早已沧桑不再。

1】海岛大龄女青年,为啥迟迟不肯嫁

160公分的个头,体重只有80多斤。

年轻时的蔡爱茜,一心想支援边疆,无奈,每次体检都被刷下。

家里兄弟姐妹多,那个年代的沈家门,每户人家的居住空间都很局促。

一心想远走高飞不成,蔡爱茜留下做小学老师,后来,她又去六横岛下乡插队。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3)

退休老人蔡爱茜

因为身体太瘦弱,在乡下,别人挑一担粮,她挑半担,走路也是摇摇晃晃的。

别人犁地,一条田从头到尾,不到半天功夫就干完了。

蔡爱茜只能犁一半地,地里的农活,基本都是在农户帮忙下才完成的。

好在,她算盘打得不错,就兼起了村里会计。

1976年回城后,蔡爱茜已经26岁了,老姑娘不但没成家,连对象都没处过。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4)

蔡阿姨和小姐妹漫步在海堤

倒不是自己不渴望爱情,而是看着已经出嫁的女同学,天天围着灶头和婆婆拌嘴,婚后都是抱怨。蔡爱茜因此对成家产生了抗拒。

女同学和婆婆矛盾的出发点,其实是当时沈家门旧城人家居住空间拥挤引发的。

当时,本岛人家通常就只有一间房,前面公婆住,后面夫妻两人住。

厨房是左邻右舍共用的,大家争吵的焦点,就是柴米油盐这点鸡毛蒜皮的事。

2】结婚后去了对岸小岛,彼时岛上连电都没有

经人介绍,蔡爱茜认识了一位退伍军人,后来两人成婚。

丈夫分配到水产公司工作,单位就在鲁家峙岛上给安排了宿舍。

蔡爱茜喜欢这样的日子,她不想和女同学一样。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5)

如今美丽繁华的鲁家峙岛

当时的沈家门,有舟山渔业公司和舟山水产公司两大国营企业。

舟渔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大名鼎鼎的“明珠”鱼片干,水产公司的热销单品是各种鱼干,比如黄鱼鲞、墨鱼鲞、鳗鱼鲞等等。

晒鱼干的地方,最好终年阳光普照。

这样的条件,在拥挤的沈家门本岛是找不到的。

而从沈家门摆渡,走水路只要2-3分钟的鲁家峙岛,但有着和本岛截然不同的环境。

当年的鲁家峙,是个人烟稀少、野草丛生的荒岛,岛上的太阳光,一年四季都大到让人晃眼。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6)

光照充足的小岛,如今偶见晒鱼干的场景

沈家门当时有句话,叫“好女不嫁鲁家峙”,大致的意思是岛上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很艰苦。

不过,这样的荒郊野岛,正好适合晒鱼干,小岛便成了水产公司的大型生产基地。

渔船源源不断地在鲁家峙停靠,把一箱箱的海鲜运到岛上。

每天清晨,本岛妇女会在渡口排长队等待上船,赶到小岛务工,从事的一般就是剖鱼、清理、晒鱼干这些海鲜加工的活。

小岛上,甚少有人居住。

蔡爱茜的工作单位在沈家门,每天妇女们上岛干活,她却兴匆匆要往本岛赶。

鲁家峙其实很小,但岛上没有像样的路。

大家急匆匆赶在尘土飞扬的羊肠小道上,从渡口到蔡爱茜住的工厂区步行要40-50分钟,

干完一天的活,妇女们要赶在天黑前离岛,因为小岛没通电,夜里一片漆黑,蔡爱茜也一样要踩着黄昏的点,回到小岛上的家。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7)

曾经的羊肠小道已变美丽公路

3】变化来了,她背上单反记录浙版“鼓浪屿”的美

那个年代,很少有人像蔡爱茜这样在鲁家峙安家,来打工的人,大部分生活在本岛,情愿每天来回奔波。

没有电,家里只能点煤油灯,灯罩经常被熏得黑黑的,要不停擦拭才行。

岛上的宿舍,其实就是棚房,虽然还算宽敞,但冬冷夏热,条件自然没有通电的本岛好。

特别是,家里有了孩子,住在小岛更是有各种的不方便。

有件事,加速了蔡爱茜全家离开小岛的决心。

一次早晨起晚了,为了赶早班渡船,她一路飞奔到渡口,一脚踩空掉进了海里,幸亏被栓缆绳的船工给救了。

鲁家峙是住不下去了,夫妻俩用积蓄去本岛买了小房子,搬回沈家门生活。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8)

连通本岛的鲁家峙大桥

后来,海岛发生了很大变化,沈家门修了直通鲁家峙的大桥,骑着电瓶车就能上岛。

曾经的“太阳岛”,也不似从前那般荒芜,满目晒鱼干,散发阵阵鱼腥味。

蔡爱茜很少回小岛,十几年前,岛上原有的住房也拆迁了。

2007年,岛上的拆迁安置房小区景海铭园交付。

当初鲁家峙的老房子拆迁前,一家人商量着,要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公寓,房子比在本岛的住房宽敞。

4年前,因为老伴去世,蔡爱茜卖掉了本岛的房子,搬回了鲁家峙养老。

女儿已经出嫁,独自一人生活在小岛的她,爱上了摄影,经常背着单反出门拍摄。

正是在2017年,舟山普陀吹响了蓝湾整治的号角,沈家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9)

鲁家峙夜景

“现在的沈家门,美丽得就像厦门的鼓浪屿。”蔡爱茜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百年渔港从沧桑变青春的足迹。

小岛鲁家峙也跟过去完全不一样。

经过3年整治,沈家门修了美丽的环岛公路,还有游步道和公园绿化。曾经杂乱无章的码头拆除了,如今也变得美丽整洁。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0)

蔡爱茜喜欢在鲁家峙大桥边拍海上黄昏;在新建的普陀湾公园拍摄迷人的海岸线,还有漂亮的海堤彩绘,经常有人来此面朝大海写生创作。

在小岛新建成的体育公园和动力公园溜达,老人喜欢拍摄些岛上居民健身,孩子们嬉戏的画面。

要知道,三四年前,鲁家峙几乎是没有公共休闲设施配套的。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1)

清晨或傍晚,她也会骑上电瓶车,漫步在樯桅林立的沈家门渔港,几年前,这里曾经是老旧码头遍布,嘈杂而凌乱的样子。

如今,怡人的海风扑面而来,空气中没有一丝腥臭味。渔港内渔船停靠整齐,滩涂干净,海面上也没有漂浮物。

公园绿地布满岸线,三三两两的游客和市民或散步或休憩,好一派“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景象。

【采访札记】

百年渔港正青春

沈家门渔港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渔港和海产品集散地,世界三大渔港之一,早在二十世纪初,已作为专业性渔港著称中外。

上世纪六十年代,沈家门渔港港区陆续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和基本设施的建设,港口功能日臻完善。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的海鲜夜排档就已经闻名遐迩,除此之外,各类小型的海产加工企业和物流堆场密密麻麻分布在港区两侧,有些几乎与海零距离。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2)

车水马龙的同时,带来的是陆源排污严重,海域环境堪忧的现状。

由于一些海产加工小企业私搭乱建、违规倾倒废弃物等时有发生,空气中时常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腥味。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3)

据估算,沈家门旧城区域平均日污水量2.74万立方米,区域内部分岸段周边企业及居民区排污管道没有直接或间接接入污水处理厂。

此外,在港区内,有些码头修建的年代较早,缺乏科学规划,岸线被无序使用,码头参差不齐,部分码头引桥过长,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并导致港内池严重淤积,影响船舶停靠。

表面繁华的同时,陆源排污严重、海域环境堪忧、岸线利用无序、生态功能受损、湿地破坏严重、海堤标准低下、渔港功能退化……

海岸美景不成线,百姓靠海难亲海。

沈家门渔港这一系列不可持续的问题,让舟山普陀开始“思变”。

2017年,舟山普陀吹响了蓝湾整治的号角。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4)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5)

三年过去了,一组数字见证了沈家门百年渔港的崭新面貌:海湾海底清淤352万方;陆源入海污水截流3.5公里;生态湿地恢复13.5万平方米;滨海生态廊道建设7.9公里;废旧码头拆除共计18座……在沈家门港湾岸线上,一条10公里长的兼具休闲、景观、生态功能的滨海廊道正在为这座百年渔港注入新的活力。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6)

“这是沈家门渔港建港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系统性整治。”

整治行动专职工作组负责人说,以前的沈家门渔港环境整治,主要以航道疏浚和岸堤加固为主。这次不但做加法,开展滨海生态走廊建设,进行岸线绿化、美化、艺术化,还大做减法,拆除一些企业搬迁后遗留的废旧设施。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7)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8)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19)

海水是生态的一双眼睛。

据2019年舟山市近岸各海区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普陀海区一、二类海水占比提升显著,2019年比上一年提升了12.7%,占到普陀海区面积的61.8%,全海域已无劣四类海水。良好改变的背后,是普陀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引领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面环海鼓浪屿(百年渔港正青春)(20)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