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主演的科幻电影(评黄渤新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

黄渤新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大卖,也很感人,但也让人纠结电影讲述了家长按照自己的设想,不惜代价地把孩子培养成了小钢琴家的故事,批判了家长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孩子走向成功的作法,倡导自由成长,发挥孩子的天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黄渤主演的科幻电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黄渤主演的科幻电影(评黄渤新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

黄渤主演的科幻电影

黄渤新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大卖,也很感人,但也让人纠结。电影讲述了家长按照自己的设想,不惜代价地把孩子培养成了小钢琴家的故事,批判了家长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孩子走向成功的作法,倡导自由成长,发挥孩子的天性。

电影里孩子喜欢天文,喜欢航天,父亲想让他成为钢琴家。父子一直在拧巴,在斗争,后来孩子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完成了爸爸的心愿,成为了小小钢琴家。但成功的时候,按照父子约定,孩子有权放弃钢琴了。放弃是孩子最大的成功,因为孩子开始追求梦想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家长们看了这个电影都无语。听电影的,家庭教育可能更加一地鸡毛。

这个电影的教育思想来自庄子。

庄子说:“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一块天然的石头,本来在那里安安静静地沐浴天地日月,结果工匠非要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它进行加工,工匠有没有问过石头的感受,有没有问过别人是否认同自己的审美观点。

教育亦如此,家长往往按照自己内心的残缺,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后悔药,其实是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即使按家长的剧本演完了一生,也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因为孩子的剧本就没有时间演了,他的生命也就被家长消费了。按照道家的思想,不雕,因材施教,顺其自然。

但这只是上层社会才有的自由,在下层社会,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就必须有吃饭的手艺,然后才能利用业余时间追求爱好。

人生也像打牌。

底层的人拿到的是一手烂牌,上层的人拿的是一手好牌。

好的家庭教育,目光远大,几代人携手努力,团结一心,一代一代改善家庭面貌,过上好日子。坏的家庭教育,目光短浅,各自为战,都是冲锋的,没有支援的,三心二意,左顾右盼,乱作一团,最后都是倒下的,或者干脆躺平的。

所以走出电影,在现实的世界里,黄渤演的那个父亲很无奈。

在社会流动的时代,规则是公开的,底层的人凭着天赋和努力,可以把牌打好,过上好日子。在社会板结的时代,底层上升很难,一个搞音乐的培训航天员不敢想像有没有成功率。孩子喜欢的,他不懂,也没有资源。他只能把自己的资源输入给孩子,让孩子有一条体面的生路。至于天性,他实在无能为力。

夜晚,家长带着孩子,行走在一个陌生的世界。

孩子问:“妈妈,我们要去哪里呀?”

妈妈说:“我带你去一个充满光明的地方。”

孩子问:“妈妈,您知道路吗?”

“不知道。”

“那咱们往哪儿走?”

“不知道。”

“妈妈,路的前面有什么?”

“有山川河流,有高楼大厦,有星辰大海。”

“你怎么知道的?”

“是姥爷告诉妈妈的,他让妈妈看了许多书,那里面有。我也跟着姥爷走了一段路,他带我看过。”

“星辰大海是什么?”

“是诗和远方。”

“什么时候能看到?”

“白天看大海,晚上看星辰。”

“那现在不就是晚上吗?为什么不带我看看?”

“你抬头,立刻就能看见。”

“天上的星星这么多,它们都是干什么的?”

“它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啊?它们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宇宙,我们的信仰。北极星定在那里不动,指引着我们的方向;北斗星一年转一圈,告诉我们时间;木星十二年转一圈,告诉我们岁月。”

“妈妈,我们来这个世界干什么呀?”

“我们就是下凡几十年,就是来人间转一圈。有的人做成了大事,成为天上的星星;有的人做了坏事,成为流星;多数人碌碌无为,无所事事,死后魂飞魄散,回归黑洞,就跟没有来过一样。”

“妈妈,我们要做好事,成为天上的星星,即使离开了人间,也永远地活着。”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家庭教育,他给孩子指了方向,说了高度,划了边界,孩子就知道要去哪,干什么。至于理想,大家可以好好商量,那位父亲缺少的,就是这一环。

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