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南传31(项南传连载七十六)

项南传31(项南传连载七十六)(1)

项南传31(项南传连载七十六)(2)

项南如数家珍,对全省林业数据倒背如流。他说,目前福建山和海这两大优势的潜力,远未挖掘出来。福建目前农业经济的内部结构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据1981年统计,全省12万平方公里中还不到2000万亩的耕地所创造的农业产值占了农业总产值的60%,而七千多万亩的森林,林业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6%,全省13.6万平方公里的渔场,虽然超过了全省陆地的总面积,但水产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4.3%。一个山,一个海,这两大优势加在一起,竟然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0.3%,这就说明,农业内部结构是何等的不合理。

项南讲话,没有“官话”“套话”,讲的是真实的故事。他说,仙游县有张氏三兄弟,他们离土不离乡,人还在农村,但不种地了,他们办了一个家庭工厂,生产三线锁边机,1982年产值达8万多元,平均每户纯收入约1万多元。有的地方农民栽培白木耳,一户一年可收入一两万元。连江县东升渔业大队,404户中,一年收入一万多元的有86户,收入两万元的有十几户。在林业生产方面,有的一户承包山林一千多亩,有的承包了上万亩,树林管得非常好,收入很可观。这都说明,福建山和海的潜力是很大的。全省的山林,如果都能得到保护、发展和利用,不但可以增加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解决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节省下来的大批劳力的出路问题,把农村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怎么才能消灭“森林赤字”呢?项南认为当务之急是落实党的林业政策。他指出,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达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目的,必须分期分批落实山权和林权政策。这是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积极性的一件大事。只有山定权,树定根,才能做到人定心,切实消除变的思想顾虑,“山海经”才念得下去。这项工作要做得很细致,要由政府发给林权证,要认真解决好社队之间、县与县之间的林权纠纷,保护好现有林木,确保不发生乱砍滥伐。

项南认为,必须抓紧落实自留山的政策。凡是有山地的社队,家家户户都应分给自留山。自留山面积可占山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有些地方(如永泰)一户人家就可以分到二、三十亩。我认为这对林业是个很大的促进。因为林木生长周期长,从造林到成材要十几二十年才能有收益。农民分到自留山后,拿一两亩种香蕉,一两年就有收入,一棵香蕉可以收入一、二十元。一亩地可以收入几百元。拿几亩种茶叶,三、四年就可有收入,一亩也可收几百元。假如一户社员有二、三十亩自留山,拿两三亩种茶,两三亩种水果,两三亩种木薯,两三亩种毛竹,其余的造薪炭林和经济林,这样就能长短结合,以短养长,逐步发展。

项南强调指出,发展林业除了靠政策外,还要靠科学,靠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引进良种、播种、育苗、幼林地套种、除虫灭病、森林防火和合理间伐、采伐等等,都要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福建有个很落后的办法,一说造林就放火烧山,叫做“炼山”,这个办法要改过来。在福建也有好的办法,比如有的地方,采取乡规民约封山育林的办法就很好。

项南还说,发展林业还要同木材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包括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森林化工等等。最近,福建省同林业部合资举办一个中密度纤维板厂,计划年产5万吨,可以利用技桠材做原料,加工成纤维板。这在国际上也算是先进的,现在搞这种工艺的只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和日本五个国家。像这样的纤维板厂,我们还准备在建阳、邵武、三明、永安、龙岩等地各建一个。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