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一 生字塞(sài) 秦(qín) 征(zhēnɡ) 词(cí) 催(cuī),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一 生字

塞(sài) 秦(qín) 征(zhēnɡ) 词(cí) 催(cuī)

醉(zuì) 杰(jié) 亦(yì) 雄(xiónɡ) 项(xiànɡ)

二 多音字

将jiāng(将军)jiàng(将士)

塞sài( 塞外) sāi(塞车)sè(堵塞)

三 重点诗词解读

1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尤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主要作品:《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出塞》等。

2 王翰,唐代诗人。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开元中任秘书正字、通直舍人等职,后贬官仙州别驾、道州司马。其诗善写边塞生活。

主要作品:《凉州词》等。

3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号易安居士。所作之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声声慢》《如梦令》《点绛唇》《醉花阴》《一剪梅》等。

4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答: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秦时、汉时”说明边关忧患的历史十分悠久。“人未还”说明边疆战事不定,将士们有家不能归。前两句从整体上拉伸了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只要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就决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了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6 “塞”是什么意思?

答:“塞”指的是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就像一道屏障,阻挡敌人入侵。

7 《出塞》首句的“明月”是否仅仅指的是“秦时”呢?“关”是否仅仅指的是“汉时”的呢?

答:并不是说“明月”属于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诗人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说明边塞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了。

8 久未回家的边关战士,面对明月会想些什么?

答:这带给人们苦难的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呀?离家几载,远在家乡的亲人,你们现在还好吗?我真想立刻飞回到你们身边!

9 “龙城飞将”指的是谁?诗人为什么要歌颂他?

答:“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诗人歌颂“飞将军”,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10 《出塞》借用了李广的典故,请你简要叙述一下。

答:李广是西汉名将,英勇善战,百发百中,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11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答: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夜光杯”显示了宴会的豪华,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饮情景。“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一“欲”-“催”,刻画了错综矛眉的情景和心情。

12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意: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这两句诗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13 凉州词”是什么意思?

答:“凉州”是地名,在今天的甘肃省。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14 “醉卧沙场君莫笑"这个句子中的"君莫笑”写得好在哪里?

答;“君莫笑”,语调诙谐。常年征战在外,边塞的风尘,动荡的羁旅,本来多有无奈,此处的“君莫笑”,让人分明感受到他们有自己清醒的思绪,这群开怀痛饮的将士热闹地互相斟酌欢饮的背后,内心深处是怎样的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15 《凉州词》前两句描写了什么场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诗的前两句用绚丽优美的语言展现出盛宴的豪华气派和热闹的场面,为全诗的抒情渲染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

16 《凉州词)这首诗表达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表达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为国献身、无所畏惧的豪迈之情。

1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答: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18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这两句诗用了一个典故,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19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写了什么故事?

答: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项羽战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整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

20 诗中所说的“思项羽”,其实是想表达什么?结合背景资料谈一谈。

答:背景资料:靖康二年,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高宗赵构带着臣子仓皇南逃,将大片国土拱手让金。动乱中,李清照夫妇也逃往江南。在那样国破家亡的岁月里,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国难当头,朝廷却抛弃他们于水火之中。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达自己要做人中豪杰、鬼中英雄的爱国热情。

21 从这三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怀?

答:无论是王昌龄、王翰,还是李清照,透过他们的诗歌,我们都不难感受到他们忧国忧民的大善;无论在唐代还是在宋代,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情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是我们的优秀传统。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2 中心思想

答:《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借对前朝良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软弱行径,表达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