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太升高进开炮(丁太升开枪)

#创作挑战赛#

这一次,“躺枪”的对象是李荣浩和他的《乌梅子酱》。

“开枪者”依然是那个丁太升。

丁太升高进开炮(丁太升开枪)(1)

在两年前,音综《天赐的声音》里,丁太升的毒舌“见血封喉”:他能在歌声中找出“九曲十八弯”来,然后让歌手开始怀疑自己,让大众怀疑自己的耳朵。

也许是读书多的原因,他总是有办法把质疑的对象裹挟进自己建构的理论体系中,然后以自圆其说来证明对方的不堪,他似乎喜欢复杂的东西,所以,“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被他视作了“俗不可耐”。

丁太升高进开炮(丁太升开枪)(2)

甚至,用“俗不可耐”这个词来形容这首歌,“俗不可耐”这个词,都变得俗不可耐起来了。

他的复杂就在于,既然知道用“俗不可耐”这个词形容而俗不可耐,为什么不干脆用其它的词来形容呢?

所以,有些时候,会不会是他自己想太多了。

比如,过度阐释“小镇青年”和“初中毕业的文艺骨干”。

丁太升高进开炮(丁太升开枪)(3)

在丁太升的眼里,李荣浩这首用“俗不可耐”来形容都俗不可耐的《乌梅子酱》,没有诚意,而消费的对象,则正是“小镇青年”、“初中毕业的文艺骨干”和“打工者”。

难道这三类人,是新时代下的“三俗人员”。

难道,丁太升自己不是打工者?

也许“音乐没有好坏之分”的话的确有失偏颇,但音乐难道有“贵贱之分”?

那么怎样的音乐才有“贵气”呢?

在丁太升的眼里,“好的声音艺术家”应该“向上突破,而不是向下兼容”。

丁太升高进开炮(丁太升开枪)(4)

他认为,“向下扎根”的本质是“跟广大的老百姓站在一起,以他们的审美作为标准去创作”。

他认为,“并不是说为老百姓创作不好,而应该是努力去突破自己的极限。”

“所以,那些鸡贼的创作者们,他们就想了,万一我的创作,老百姓听不懂怎么办?他们听不懂了不给我点赞怎么办,不去转发怎么办?”

丁太升高进开炮(丁太升开枪)(5)

他的这番话,会让我想起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就时常为了自己创作的新诗而“向下兼容”,他怕老百姓看不懂他的诗,而向他们“妥协”。

所以才有“老妪能解”这个成语。

作为一位创作者,如果不考虑他的作品在人民群众中的接受程度,那么,即使艺术性再高,也会“曲高和寡”。这样“贵”的作品,谁来为它买单?

丁太升高进开炮(丁太升开枪)(6)

也许,丁太升的想法本身是好的,问题在于他给李荣浩们身上压的担子太重了,要把“阳春白雪”唱得“下里巴人”都喜欢,这样的要求太高。

丁太升高进开炮(丁太升开枪)(7)

也不需要把“艺术”这个词“渲染”出一片神圣的色彩,能让老百姓喜欢并传唱,开开心心地唱掉一天的烦恼和忧愁,又何尝不是一件“正能量”的事呢?

其实呢,“大道至简”,有些歌词写得简单点,也许更能打动人心,比如李敖作词的这首《只要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