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朱元璋在鄱阳湖哪决战的(60万VS20万鄱阳湖之战)

元朝末年,各起义军之间的矛盾已经趋于白热化。江山就那么大点儿,谁都想扩大地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打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363年,陈友谅领兵60万水陆大军围攻洪都不下,朱元璋亲率20万大军前往救援,闻讯后,陈友谅撤围洪都,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选择所擅长的水战迎战朱元璋,即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的鄱阳湖之战。同时, 鄱阳湖大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陈友谅朱元璋在鄱阳湖哪决战的(60万VS20万鄱阳湖之战)(1)

60万VS 20万,然而实际上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远不止这40万的人数差距。陈友谅在短时期内打造了一支长江内河最强大的水军,据《明史》记载,陈友谅的船“皆高数丈,饰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马棚,上下人语声不相闻,舻箱皆裹以铁”,陈友谅的船高数丈,分三层,外包铁皮,上面能走马,首尾不相望,最大的战舰可以容纳3000人,相当于现在一艘大型运输舰或航空母舰的兵力。

反观朱元璋,战船是以至元二十年龙湾之战中缴获陈友谅的船只为主力,甚至还有若干渔船在内……

在我看来,这可比巨大的人数差可怕多了,按现在人的说法就是“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大炮”,是出乎意料的事情。

陈友谅朱元璋在鄱阳湖哪决战的(60万VS20万鄱阳湖之战)(2)

然而,在如此大的实力悬殊之下,陈友谅究竟是怎么把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最终败在朱元璋之手,命丧乱箭之下的?

除了自身性格,战术上的失误是导致陈友谅兵败鄱阳湖的直接原因。 陈军战舰如云,速度快,但机动性不强。朱军人少船小,占了机动灵活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陈友谅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因为铁索连环被大火烧得一败涂地,陈友谅亦然。滔滔江面上,陈友谅用铁索将战舰连在一起,犹如一张血盆大口,叫嚣着将朱元璋吞噬。

然而,朱军只是小小地点了一把火。顿时,火势滔天,陈友谅的水军顷刻间失去了所有优势!

令人费解的是,陈友谅的水军在水网密布的江南纵横多年,是正儿八经的水军,当年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的北方兵用铁索连环情有可原,可陈友谅也选择用同样的“笨方法”就难以理解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