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鸡叫故事中的高玉宝(是他替高玉宝创作的)

小说《高玉宝》是作家高玉宝的一部自传性质的单行本小说,1955年4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首次出版。小说讲述东北农村少年高玉宝在周姓地主家受残酷剥削、虐待,最终参加革命的故事。小说《高玉宝》在国内外共有二十多种版本,中文版印数高达450多万册,曾被改编为24种连环画和多种文艺演唱形式。

半夜鸡叫故事中的高玉宝(是他替高玉宝创作的)(1)

小说《高玉宝》

小说《高玉宝》中描述的“周扒皮”成为反面地主形象,被树立典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小说第九章《半夜鸡叫》一章中,描述“周扒皮”为剥削雇农半夜学鸡叫,而被雇农设计暴打了一顿。后来日本军官将“周扒皮”当成了偷鸡贼,将其开枪打伤。后来“周扒皮”被世人比喻为地主阶级的著名典范。1964年小说《高玉宝》第九章《半夜鸡叫》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为木偶动画短片《半夜鸡叫》。内地小学教科书亦曾收录《半夜鸡叫》一文,直至2000年前后被删除。小说《高玉宝》虽是自传体小说,但“周扒皮”的事迹却可能是虚构的。

半夜鸡叫故事中的高玉宝(是他替高玉宝创作的)(2)

木偶动画短片《半夜鸡叫》

“周扒皮”原型周春富,居住在今辽宁省瓦房店市黄店屯村。周春富有五个儿子,家族共有20多口人,拥有200多亩土地,油坊、磨房、染坊、粉坊以及杂货铺各一。1947年底,土改工作队第二次进入黄店屯村,据称周春富在批斗会上被打死。

高玉宝(1927年4月6日-2019年12月5日),男,祖籍山东黄县,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孙家屯村。高玉宝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通讯员、文艺干事,师职创作员。1962年,高玉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2019年12月5日逝世,享年92岁。

半夜鸡叫故事中的高玉宝(是他替高玉宝创作的)(3)

高玉宝

1947年,高玉宝参军成为战士,但文化程度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推行扫盲运动,高玉宝参加识字速成班后,很快便被选为战士学文化的典型。为了树这一典型,部队让郭永江(笔名“荒草”)帮助高玉宝修改自传《高玉宝》。但郭永江觉得无法修改,便创作了小说《高玉宝》前13章共12万字。

1951年底,署名“荒草”的郭永江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文艺》报道了文盲战士高玉宝刻苦学习文化并写书的事迹。经过刊物的不断转载,高玉宝很快便被塑造为脱盲典型、讴歌新社会的工农兵作家、文艺战士。《高玉宝》一书中描写周扒皮剥削长工的《半夜鸡叫》还被收入了语文课本中。

当时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和出版社约定,小说《高玉宝》每版必须附荒草《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小说》一文,稿酬也由高玉宝和郭永江平分。后来郭永江的后记及其名字逐渐从再版的《高玉宝》一书中消失。郭永江从最初的“帮助修改”,到后来的“提供辅导”,最后彻底消失,均是应组织的要求及当时的政治需要决定的。1960年人民出版社再版小说《高玉宝》时,删掉荒草(郭永江)的名字和后记,从此稿酬不再分给荒草。

高玉宝后来和同样文盲出身的战士作家崔八娃,合称“南高北崔”。

半夜鸡叫故事中的高玉宝(是他替高玉宝创作的)(4)

崔八娃

关于另一位战士作家崔八娃(崔八娃后来放弃写作当了40年农民)的经历,请点击链接:

他是战士作家,作品入选各类教材,被排挤,后放弃写作务农40年

郭永江(1916年1月21日-1993年),字良成,笔名怀霜、荒草,四川资阳人,作家、编辑。曾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小说《高玉宝》前13章的创作者。1993年,郭永江逝世。郭永江临终前,曾致信资阳文献学会,在信中声明当年《高玉宝》一书前13章均为他所写。

注:此文没有任何观点,只是讨论历史事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