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根本(自我创变是应对焦虑的最好方式)

文 | 深夏晚晴天ZMH

1、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

2019年12月31日,当部分人在各大卫视的晚会节目中切换观看时,有一群人,默默地守在屏幕前,认真地听罗振宇长达5个小时的跨年演讲。从2015年起,罗振宇就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要连办20场,2019年是第5场。

8点半开始的演讲,直到隔天凌晨才结束,第二天一大早,罗振宇演讲的全文,就已经一字不漏地出现在各大平台,为更多的读者所阅读、转载。随着这篇长达上万字的演讲稿被转载阅读,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少声音,说罗振宇又在贩卖焦虑。

我们抛开罗振宇是否真的真贩卖焦虑不说,焦虑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已是不争的事实。当我们形容现代这个社会,当我们描述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我们信手拈来的词,往往就是焦虑。焦虑,已然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词之一。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根本(自我创变是应对焦虑的最好方式)(1)

几乎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虽然近些年,国家经济增速在放缓,但技术的革新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在迭代。未来于我们而言,比以往更加充满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当今时代最大的焦虑来源。“我们每个人坚信不疑并全身心投入的事业,都有可能被瞬间颠覆。”--《创新化生存》

既然快速变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作为生活中在其中的人,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而适应这种变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创新。

2、创新是不确定时代下的必修课,行动是对抗焦虑的最好方式

我们对于创新这个词并不陌生,无论是从小受到的教育,还是长大后面对国家的号召,我们一直都在提创新,但真正理解创新并知道如何做的人寥寥可数。更多的人,是认同创新的重要性,却常常困于无从入手,也意识不到创新对自我未来发展的必要性。

这种困境多数时候源自我们自身思维和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在美国、德国,已经出现了一种“设计思维”的创新教育方式,旨在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创新的指导。

作为创新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王可越博士,就带领其团队将设计思维创新体系率先引入中国。并与众多知名企业、机构合作,通过组织不同规模的创新工作坊,将这套创新的方法传授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解决真实商业与社会问题。

《创新化生存》一书,就是王可越博士在诸多实践中总结、归纳的经验结晶。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根本(自我创变是应对焦虑的最好方式)(2)

焦虑是当下多数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但王可越在实践中发现,大多数人的焦虑并非来自行动,而是来自“想象”。然而单纯的想象并不能解决任何现实的问题,也不能缓解人们心中的焦虑,随着时间的流逝,焦虑反而会愈发强烈。

对此,王可越指出,在创新的逻辑下,解决焦虑的最好方式是尝试和行动。

3、跨越创新障碍,用创新化生存工具包实现创新化生存

王可越在成为大学教师之前,从事过多种类型的创意性工作,包括媒体、广告、写作等领域。这些经历也让他反思创新方法的基础。在工作中,他发现了普遍存在的创新障碍,包括:

  • 自以为是,自我封闭,秉持先入之见
  • 迷恋数据而不屑于观察真实生活
  • 缺乏理性分析能力
  • 想到第一个点子就停止创意
  •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寻找各种借口
  • 不承认失败是创新的一部分

王可越将这些常见的创新障碍总结为两种倾向,一种是缺乏感受力,只有干巴巴的数据和理论推导。另一种是强调情感宣泄,贬斥理性思考,注重自我抒发却毫无思考和行动的重点。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根本(自我创变是应对焦虑的最好方式)(3)

为此,《创新化生存》一书提出了一套创新化生存工具包,旨在引导我们如何避免陷入创新障碍,怎样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化生存。

这套创新化生存工具包总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

  • 反思:多问“为什么”,对理所当然的事情保持质疑的态度;
  • 感受:放下对数据和理论的依赖,带着问题去面对去感受真实的世界;
  • 洞察:理解人和情境的复杂性,聚焦问题的突破点,寻找不确定性当中的确定性;
  • 创意:充分打开想象力,提防掉入俗套的陷阱,探索新的可能性;
  • 行动:完成比完美重要,在行动中去思考,去完成创造力的确认。

在这五个方面中,反思与洞察侧重理性的思考,而感受与创意则强调要发挥感性的一面。创新化生存,强调的是创造力的平衡,需要感性与理性互相配合才能实现。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根本(自我创变是应对焦虑的最好方式)(4)

4、跨界思维,让创新更完备

有这么一个搞笑的段子:一位记者去采访精神病院的院长,问他,如何确定患者已经完全康复了呢?院长回复记者说:“我们给他一个测试,浴缸里盛满水,旁边放一个汤勺和一个大碗,让他把缸里的水排出去……”

此时,记者抢着回答道:“那当然是用大碗了!”

院长看了记者一眼,说:“正常的人是拔掉浴缸里的塞子……”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个段子,但它却指出了我们生活中常犯的一个错误,即我们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势里。而“思维定势往往源自对特定工具(媒介)的依赖”。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根本(自我创变是应对焦虑的最好方式)(5)


在各行各业,各个圈子,都存在着专属的“锤子”,这个“锤子”常常就是人们引以为豪的专业性,它要求参与者都必须按照特定的方式去表达,却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人们用新的框架、新的思路去审视和感受世界。

为此,王可越指出,跨界要求我们要学会放下手中的“锤子”,用“非锤子”的业余角度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人要有跨界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具备完整的创新力。

而要获取跨界思维能力,我们可以从反思工具开始,随时保持警醒,进行自我观察。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在人人都过得十分焦虑的社会中,认清时代的真相,多进行自我反思、多尝试多行动,只有具备自我创变能力,才能减少对生活的焦虑,才能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