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

十一国庆黄金周马上到来,这篇文章送给即将要出发旅游的你!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1)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2)

前段时间闲来无事,去泰安游玩了一趟。

来到泰安,有两个地方一定要去。

一个是象征五岳独尊的泰山,

一个是泰安城内的岱庙。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3)

岱庙,位于泰山脚下,是古代帝王封禅泰山的主要场所。相传,这里也是登临泰山的起点。

历史记载,岱庙始建于汉代,发展于唐朝,直至宋代真宗年间大修扩建。

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960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4)

岱庙的主殿是天贶殿,乃是北宋年间,真宗皇帝下旨修建的。故此,主殿又称“宋天贶殿”。

天贶殿内供奉着东岳泰山神的神像,即东岳大帝。

因为大殿内供奉着泰山神的塑像和神位,所以此地也成为了历代皇帝祭拜泰山神的主要场所。

  • 同时,因为此殿的建筑风格独特,使得此殿跻身于“东方三大殿”之列。成为继北京紫禁城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之后的又一高规格建筑。

因为古代封建王朝讲究王权不可侵犯,故此天贶殿在建造上比太和殿矮了三块砖。但是,他们的建造风格却是一样的。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5)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故此岱庙也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频频光顾之地。

在岱庙西面的唐槐院中,种着一颗古唐槐。但是,由于老树枯死,后人又在枯树洞中种植了一棵新树苗,形成了“唐槐抱子”的景观!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6)

就在这个院里,矗立着一块石碑,上书“五岳独宗”四字。

就在这块象征岱庙地位的石碑之旁,矗立着一处石碑亭,青石板上用楷书大字镌刻着四首诗,诗文两侧有一副对联。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7)

咱们今天主要来说一说这四首诗的作者以及那个年代的历史文化。

  1. 上联:时同野鹤看桃去,
  2. 下联:或领山猿采药回。
  3. 落款:道光壬辰季夏月

从落款当中可以看出来,这副对联写于大清道光年间壬辰年的夏季。

落款人名是三个字:定亲王。

一时兴来,搜了一下历史,发现大清朝历史上确实有定亲王的爵位。

  • 据史料记载,大清历史上的第一位定亲王是爱新觉罗永璜。公元1750年,即乾隆在位第十五年,皇帝下旨敕封其长子爱新觉罗永璜为“和硕定亲王”。

他也是大清历史上的第一位定亲王。因死后谥号为“安”,故此全称“和硕定安亲王”。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8)

到了公元一七九三年,第一代定亲王二子爱新觉罗绵恩继承爵位。死后谥号为恭,全称“定恭亲王”。

自此以后,定亲王爵位世代承袭。

据历史记载,一直传了七代。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了,岱庙西苑石碑留款时间为道光年间。

我们都知道,道光皇帝是大清的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六位皇帝。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位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帝位的皇上。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9)

道光皇帝在1820年继位到1850年去世,期间共30年。

以此推断,道光年间的定亲王有三位:

定恭亲王爱新觉罗绵恩(公元1776年到1822年)、定端亲王爱新觉罗奕绍(公务员1822年到1836年)、定敏亲王爱新觉罗载铨(公元1836年到1854年)。


如此一来,究竟是哪一位定亲王来到岱庙之后写下了这一副对联和四首诗?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通过落款的时间去论证。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10)

对联上的落款时间是壬辰年。经查,那一年应该是公元1832年。

还有四首诗上的落款时间分别是壬辰年、癸巳年和乙未年。经查,分别是公元1833年和1835年。

结合上面的时间来推断,只有定端亲王爱新觉罗奕绍最为适合。

历史记载,爱新觉罗奕绍是公元1822年敕封王位,直到公元1836年去世。只有他能够在壬辰、癸巳、乙未年来到岱庙,并留下这四首诗和一副对联。

从时间来看,四首诗和一副对联应该是他晚年的杰作。

从四首诗来看, 不愧是皇室宗亲,气度心境绝非一般。


第一首诗就是写与壬辰年的夏天,全诗是:

朝礼名山意至虔,羽衣导引进南天,

烟云缭绕神仙宅,花雨缤纷道德篇。

自与苍松同老健,不求丹药契真诠,

相逢直似曾相识,握手殷勤证宿缘。

——道光壬辰季夏月

这首诗是定亲王奕绍写给雨花道院的浚川道长的。


第二首诗是在癸巳年的春天,浚川道长进京拜访定亲王后写作的

千里遥来老炼师,殷勤握手慰遐思,

东风怡送青鸾驭,西苑重逢白鹤姿。

代致虔诚经默诵,惟祈丰裕岁咸宜,

小园尽可容仙侣,且绾行旌数日迟。

——道光癸巳季春


第三首诗:

云鹤翩翩踏软尘,不辞千里肯来宝,

重游竟践三年约,相见欣逢六秩辰。

洒扫亭台留法驭,康疆耆老即仙人,

世间亦有蟠桃会,无事谈元自率真。

——道光乙未仲夏上澣

落款是“乙未仲夏上澣”。

据史料记载,唐宋以后,官员执行旬休,即在官九日,休息一日。意思就是上班九天,休息一天。

休息的这天分别叫做“上浣”“中浣”“下浣”。

  1. “上浣”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初十;
  2. “中浣”指的是农历每月的二十;
  3. “下浣”值得是农历每月的三十。

“浣”同“澣”。

仲夏,指的是农历五月。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11)

也就是说,公元1835年的农历五月初十,浚川道长再次入京城拜访定亲王,亲王有感而作。


第四首诗:

款留晨夕语从容,齐馔园蔬不腆供,

海屋添筹欣止鹤,山林返旆羡猶龙。

停云暂启临漪榭,观日曾登绝顶峰,

分手长途天气热,会看凉雨护仙踪。

这首诗写在乙未年的“仲夏中浣”,也就是在公元1835年农历五月二十写作的。


总结:

如今,马上就迎来祖国的70华诞!与此同时,也将迎来十一黄金周。好多人都会趁此机会出去旅游,不可避免的要去到一些旅游景点。这些旅游景点里面不可缺少的必然是寺院道观,还有名人字画。

我想说的是,当你去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游玩的时候,能否留心注意一下那里的人文历史呢?

或许,你将会有新的发现!

  •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出发的话,我们出去旅游的目的是什么?不应该单单是去为了散心游玩。而是要了解我们这个国家5000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而这些文化是需要我们现代的人去仔细发现,仔细琢磨,仔细揣摩的。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以后再到各地名胜古迹游玩的时候,能够多多留心那些镌刻在青石板上的历史!因为那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沉淀的东西!

清朝12位铁帽子王的后代(历史上传了七代)(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