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寓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寓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1)

庄子

第十二集 《在宥天下》

问:在宥天下,即任由天下自然发展,不去强加约束和治理。《庄子.在宥》言:“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讲得就是“无为而治”的思想。

答:庄子认为:天下之乱,始于治。燧人、伏羲时开始治理天下,这时只能顺从民心而不能保持自然纯一的人性了;到神农、黄帝治理天下时,只能做到安定天下却不能顺从民心了;到唐尧、虞舜治理天下时,大兴教化之风,这时人们已经丧失了自然之道,舍弃纯一的天性而顺从世俗之心了。再往后,智慧已经不足以安定天下了,便用世俗的礼仪和渊博的知识作为统治的辅助,殊不知“文灭质,博溺心”,百姓开始迷惑混乱,无法再治理了。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寓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2)

庄子

问:这么说来,天下之乱,其根源就在于“瞎折腾”。如要天下大治,莫若不治。可是不治天下,如何使人心向善呢?

答:《庄子》书中: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这个问题和您的问题是一样的。老聃回答说:“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天下人们相互残杀,其罪过就在于圣人及历代君主们扰乱了人心。人们自然的天德出现了不同,而性命的本真也随之受到伤害;天下都追逐智巧,百姓竭尽心力也无法应付。由此,庄子发出了警示之言: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所以:绝圣弃智,天下大治。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寓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3)

庄子

问:在道家眼里,儒家心中的圣人,如尧、舜,都是不可取法的。道家所取法的不是世俗之准则,而是大道之宗旨。正如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答:是的,在庄子的心中,最好的君主不是那些成天勤劳治民,忙忙碌碌,以天下为己任的圣人。而应该是像老子所说的:“太上,不知有之。”庄子形象的描述这样的君主: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这样的君主专注于治身养心,他们静心守一、离形去智,复归纯朴,让万物自生自灭。正如老子讲:“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则可寄天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