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有人说受人之托有人喜欢你(有我们喜欢的人)

qq空间有人说受人之托有人喜欢你(有我们喜欢的人)(1)

文/怀左

说实话,其实在用微信之前,我们这批人刷最多的不是朋友圈,而是QQ空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大多数人不怎么玩QQ空间了,懒得再去看别人的空间,自己也没兴致更新内容,扔在那里,像一个老物件。

所以说,还是时间最无情,它可以将我们曾经的最爱闲置,悄声无息,慢慢就那样放下了。

好像经过时间的洗礼,年轻时所有的惊天动地,最后都成为了我们的回忆,提起时,淡淡一笑,过去了。

我还在用,不过也用得不多了。QQ成为了我传送简单资料的工具,而在空间里,我会给我媳妇二胖定期写一点点东西。在这样的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留一片清净的自留地,感叹几句,说几句情话,也挺好。

QQ空间成了我们存照片,找回忆的地方,偶尔闲的时候翻出来看看,努力回想一下当时的感觉,可能哈哈大笑,也可能会发现一些再次泛起的小感动。

qq空间有人说受人之托有人喜欢你(有我们喜欢的人)(2)

去年出去玩的小记录

喜欢的人,已经在身边,成了我明媒正娶的媳妇,但以前我们的一些小仪式,我并不想扔掉。过去总觉得生活应该好玩一些,刻意找精彩,但现在才发现,生活大部分都挺平淡,糊里糊涂就这样过着,在淡中咂摸出点味,也许才是过日子的常态。

就像年轻人喜欢喝饮料,过了某个阶段后,喝喝茶煮煮粥,里面更有些许味道。

物件没变,人变了。

前些天和朋友闲聊时,他问我:你说QQ空间是不是都没人用了,感觉咱们都不玩了。我回复他:只是咱们不怎么玩了,人家00后玩得很溜呢!

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是90后,但没办法,年龄都写在脸和身段上了。

一声叔叔,一声阿姨,我们就这样成了小长辈。

昨天晚上我给二胖发邮件,过了一会,她说:你的邮箱名怎么叫“西门吹雪”?我当时也有点懵,打开邮箱看时,发现确实是“西门吹雪”,再一想,这是我刚申请QQ时的第一个微信名。

qq空间有人说受人之托有人喜欢你(有我们喜欢的人)(3)

好中二啊!一眨眼,距离我第一次玩QQ,已经过去15年了。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在村里的网吧中玩红色警戒,正玩得过瘾,旁边同学们已经哇哇大叫起来了。吓我一跳,结果我探过头一看,在他的屏幕上赫然出现了隔壁村的同学,而且两人实时视频。

大脑一片空白,以前只在科幻片里见过这样的技术,第一次发生在身边时,我手里的红色警戒立马就不香了,拉着旁边的同学问:你怎么做到的,这是什么,我也想玩,能教教我吗?

没办法,村里娃没见过世面。

因为网吧只有四台电脑,后面还站在一群排队的人,其中一个上前教我:这个叫QQ,你看就在屏幕上,想玩你需要先申请个账号,我来教你哈……

之前我只会玩红色警戒和反恐精英,从那天开始,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QQ号,相当于第一次正式上网,开始和这个世界连为一体。

起名字时,我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西门吹雪”,可能当时正读古龙小说的原因吧,总喜欢把自己幻想成大侠客。头像换了好几个都不满意,后来选了我喜欢的拳皇中的人物——八神。

qq空间有人说受人之托有人喜欢你(有我们喜欢的人)(4)

刚开始用了几天的头像

qq空间有人说受人之托有人喜欢你(有我们喜欢的人)(5)

后来换的头像

现在回想时觉得傻傻的,但当时我真觉得这头像太酷了,小男孩的那种虚荣心得到了无限满足,感觉自己行走在网络世界当中,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我经常问身边人:看我的头像帅不帅?

“看着像个二百五。”

闲着没事,昨晚我把自己空间里的内容全翻了一遍,十几年前像梦话一样的说说,依然摆在那里,仿佛和之前的自己对话,傻气十足,都是青春的模样。

完全不知道当时想的什么,也不明白写的什么(问号脸)。

qq空间有人说受人之托有人喜欢你(有我们喜欢的人)(6)

qq空间有人说受人之托有人喜欢你(有我们喜欢的人)(7)

qq空间有人说受人之托有人喜欢你(有我们喜欢的人)(8)

曾经屁大点事,都要去空间里吐槽一番。

如今,很多话,很多情绪和感慨,不会再随便发,也不会动不动就找人倾诉了。早已经过了没心没肺的年纪,可能长大就是这样,学会了闭嘴,明白了大家都很忙,懂得了一个人稳定且成熟。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曾经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后来发现,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点。

这个过程很神奇,不知不觉就发现了我们对别人没那么重要,发现看不看别人的动态其实对自己的生活也没啥影响,某一天发现过去的自己好像很low,然后就自然而然地与过去挥手告别了。

当然,也可能是换了一个方式独自low,只是不展现了而已。

2011年冬天,我写下了人生中第一篇认真打磨的文章——《粥香四溢》,字数很少,阅读量也没破百,但那是我第一次,将自己的感情和经历,融入到文字中的尝试。

qq空间有人说受人之托有人喜欢你(有我们喜欢的人)(9)

那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是:农家的院落,平静而安详,孤立却不孤单。

简单,朴素,少雕饰,精确描述感受,这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非常感谢自己有这样的基因,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其实可以看到更多对比、碰撞、融合与成长。

这里面的主角不仅仅是乡村和城市,另外还有我这样一位见证者。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可以从一个写随笔的人,也能亲手写出属于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揉进去,出版,分享给别人看。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也许是十年二十年之后。

生命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日积月累后的种种惊喜。

这也是我之后的生活节奏吧:不在显赫处求强,而是在隐微处锲而不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