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1)

楔子——第二代“大魔王”

许多年前,当随身播放器还处于发展初期时,不少烧友或许都曾设想过,总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用这些笨重的、卡顿的、滚烫的大砖头听歌;总有一天,HiFi这件事情可以变得非常优雅,不再另类。

这些年来,音频技术飞速发展,播放器的操作系统突飞猛进,HiFi产品的设计和做工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切都在变,却有一件事情始终没变——那些笨拙的播放器,依然伴随在烧友左右。索六万、享声MR2、iBasso DX220MAX、飞傲M17……这些大砖头们并未如想象中那般随着随身音频技术的发展销声匿迹,反而与小尾巴、蓝牙解码放这类新生的小型HiFi器材一并伴随着烧友们成长,始终扮演着随身领域的重要角色。甚至,我们逐渐感觉到“随身”和“台式”之间的界限在逐渐模糊。这些可移动设备在声音和体积上都能与台机媲美,让烧友们拥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体验。

作为一名把玩过上百款器材的烧友,尽管蛋蛋自己曾经使用过大量设计优秀、使用体验极佳且体积适中的机器,但那些层出不穷的“大家伙”们却依然能用自己的方式给我带来惊喜。去年,在我的年度器材榜单上,iBasso的DX220MAX突出重围稳稳排在了前列。它庞大、沉重、发热量高、使用体验也不怎么样,可以说处处透着“返古”,可就是这么一台机器,单凭声音上的表现就让我深深为之折服,让我愿意忍受着卡顿的操作一口气听上几个小时。港真,在绝对强大的声音实力面前,其实便携、好看这些优点不过是锦上添花,却不是核心竞争力。发烧友本就是对声音极度偏执的小群体,为了满足这份偏执,HiFi器材的“大”也不再算是缺陷,而不过是一种选择。

在DX220MAX这台“大魔王”之后,iBasso很快又推出了一款继任产品——DX300MAX,产品形态相似,市场定位相似,却有了不一样的配置。作为DX220MAX的忠实拥趸,蛋蛋自然也不会放过体验第二代“大魔王”的机会。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2)

开箱——熟悉的配方

DX300MAX的包装盒走的是极简风,盒子个头比较大,通体黑色,正面印着iBasso的logo,打开盖子便能看到DX300MAX颇具分量的躯体,底下的一层放着保护套、数据线、充电线、说明书等常规配件。包装本身的质感还不错,里面的配件和整体的设计对于一台万元级机器来说就稍嫌简单了点,不过DX300MAX本身的分量便已足够,购入这台机器的人多半也不会太在意这些周边。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3)

在外形上,DX300MAX和自家兄弟DX220MAX如出一辙,机身厚实,设计方正简洁,体积和重量相当惊人,上下的插口设置也没有太大差别。这样的大小,再加上在夏季稍嫌烫手的温度(这似乎也是当前双4499机器的通病),注定了这台机器虽然形态上是“随身”,但估计不会有太多朋友愿意真的带着它出门。令人欣慰的是,DX300MAX在使用体验上比起前辈还是有了不小的进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体按键的加入。曾经DX220MAX不亮屏没法操作的智熄设计让蛋蛋相当抓狂,这回DX300MAX学乖了,在机身侧面加了暂停、上一曲和下一曲这三个最常见的按钮,总算是实现了对盲操的支持。而骁龙SDM660 SoC的加入,则让DX300MAX在流畅度上也比DX220MAX有了较大的提升,减少了卡顿,提升了运行速度,也降低了使用者的血压(不是)。

从客观部分来看,DX300MAX依旧是一台形态极端,受众相对固定的机器。虽然使用体验并不算完全不能接受,但DX300MAX剑走偏锋的产品思路让它更像是一台仅仅面向“高烧”的小众玩物。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4)

声音体验——“内战”

DX300MAX在音频这块的配置相当舍得下本,采用了两颗AK4499EQ,每颗内部集成4路解码通道,共计8路同时输出,之前在DX220MAX身上备受好评的数模分离供电、地线分离、无升压高压电池包等设计也得到了延续。虽然双口充电的设计依旧不够方便,模拟部分的充电线还得另外携带,但为了追求最极致的声音表现,这种设计倒也无可厚非。

DX300MAX的声音表现不负其参考级器材的定位,无论是解析力、信息量、声场等硬性指标,还是整体的调音水平,都达到了随身领域的顶尖级别,几乎无可挑剔。其三频的分布较为平衡,中频位置适中,有着不错的厚度和密度,染色极为轻微,只是在原有音色的基础上稍加润色,提升耐听度和鲜活度。低频的量感不小,但弹性优秀,质感出色,有着恰到好处的残响,回弹速度也控制得相当不错,并不显得泛滥和拖沓,而是有着较为充足的力量感。高频的表现乍听之下相对内敛,但细听便能察觉其丰富的细节和出色的延展度,对于泛音的还原也是相当到位,听感十分自然。其声场相当广阔,边界感并不明显,纵横比例较为合理,整个空间层次分明,不显空洞。

得益于优秀的电路设计带来的充足供电,在动态方面,当年的DX220MAX就曾给过我不小的震撼,而DX300MAX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回放贝九、德六这类大开大合的曲目时,能呈现出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而在演绎较为抒情的《沃尔塔瓦河》时,又是相当婉转细腻,如涓涓溪流般沁润耳畔,完全担得起“动静皆宜”四个字。在声音风格上,DX300MAX可以说是我的“理想型”:稳重大气,澎湃饱满,均衡且鲜活,让人越听越是沉浸其中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5)

从iBasso的官方文案来看,DX300MAX和DX220MAX无论是指标参数还是声音维度,都同样处于顶流水准,这也让不少烧友在两者之间纠结万分。蛋蛋在评测过程中借来了当年曾让我惊艳的DX220MAX,让两代“大魔王”来了一场PK。

两台机器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DAC,在声音风格上的区别相当明显。在人声这块,DX300MAX的声音如同春风一般轻柔,厚度和距离都相对克制,染色也较少,整体表现较为细腻温和。而DX220MAX的人声是轻微前凸的,比起DX300MAX要更加热情奔放,初听之下更为抓耳,整体的色彩较为浓郁明艳。在演绎流行曲目的时候,两者有着各自在风格上的倾向,但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

而在演绎古典曲目的时候,DX300MAX中正平稳的风格则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其声场比起DX220MAX要更为开阔,乐器的定位更加准确,十分擅长对于场面感的还原。两者的动态表现虽然都很出色,但DX300MAX的优势在于其发挥了出众的细腻度和安定感,能够将乐曲强弱的变化呈现得更加细致到位,整体的听感相当“高级”。

平心而论,DX300MAX相比DX220MAX在硬指标上或许没有特别明显的提升,但它展现出了iBasso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的进化,传达出了研发者对于音乐本身更加到位、更有深度的理解和诠释。可以说,DX300MAX的这份从容和安定,是经过无数锤炼之后的沉淀。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6)

声音体验——搭配分享

得益于多档增益的选择和全面均衡的风格,DX300MAX对于耳塞并不挑剔。为了更好地展现其实力,蛋蛋本次选用的评测耳塞均为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旗舰级耳塞。

Campfire Audio 黑太阳神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7)

蛋蛋曾经在之前的好几篇文章中提过,Campfire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品牌,因为他们家产品的风格实在太多变,时常是“惊喜”与“惊吓”参半。而这条黑太阳神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条Campfire耳塞,其稳定全面的声音实力让它在大多数前端上都能拥有不错的表现,对于乐曲的风格也有着良好的适应性,无论是作为评测参考器材还是日常的主力耳塞都相当合适。

黑太阳神和DX300MAX的搭配,是我在这次评测里选的适用性较强,性价比也相当出色的一套,虽然一耳朵并不属于非常抓耳的类型,但各方面的表现都十分平衡。其三频的分布较为合理,中频音色中正准确,位置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对人声的还原很是到位;低频质感较好,量感适中;高频清丽通透,亮而不刺。动态表现中规中矩,声场的比例合理,足以应付大多数的古典曲目,但并不属于气势磅礴的类型,而是更注重整体的安定和平衡感。

这套搭配属于典型的“强强联合”,如果你对声音的“特色”和“个性”没有额外的要求,选用黑太阳神或是同级别的XLS、阿缇米斯这类标准的万元级参考塞来搭配DX300MAX是相当稳妥的,不管是多么复杂的曲目列表,它们都能够轻松应对。

qdc 变色龙V14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8)

若要用一个字概括qdc的风格,那我大约会选一个“稳”字。或许它们家塞子不会一耳朵令人惊艳,但却永远能将音乐本身最为真实的模样呈现出来,经得起细品和推敲。变色龙V14算得上是qdc这种稳重风格的集大成者,如果要选择一条可以长期使用的参考级耳塞,它几乎必定会出现在我的备选项之中。

这套搭配的硬实力相当突出,单边14单元的配置,再有DX300MAX的大推力和强大声底加成,让整套系统的信息密度、解析力和整体的平衡性都达到了随身领域的顶尖水平,因此我个人会比较推荐用来聆听大编制曲目。在回放《魔戒》原声、《行星组曲》或是《动物狂欢节》这类较为复杂多变的管弦乐作品时,这套搭配能让你轻易感受到每一个细节的变化,感受到演奏者细腻的演奏技巧,还有指挥家多变的手法。如果硬要给这个组合找点缺点,大概就是整体的染色极少,风格相当冷静,因此在聆听流行人声的时候会缺了一点感染力。从我的个人口味来说,如果用V14负责古典曲目,另寻一款风格更加热情的塞子来听流行,会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安排。

FiR M5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9)

M5这条塞子是2020年我最喜欢的一款耳机,它和DX220MAX的组合则是去年我最爱的一套搭配。如今市面上的顶级耳塞大都是一流素质与高大全调音的结合,而M5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在保有这两大特点的同时还独拥一份宽松与平和,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征服听者的耳朵,让你不知不觉便被这种细腻温润、体贴入微的声音风格所吸引。

如果说DX220MAX和M5的组合是两种热情的邂逅,那么DX300MAX遇上M5,就更像是冷静与热情的交融。DX300MAX的声音有着较好的形体感和线条感,在它的驱动下,M5那种慵懒松弛的感觉有所收敛,声音的形体更加清晰,味道也冷静了一些。但这份冷静更多是在于整体的安定感更强,而没有让音色变得干瘪乏味。这套组合的人声风格在清新中带着些许甜美,情感的传达相当到位,却不腻人;恰到好处的染色为器乐这块的表现增添了些许韵味,让整体的音色更具光泽感。简而言之,对于不差钱的朋友来说,这套搭配是可以达到退烧水平的选择,把“好听”和“耐听”平衡得相当好。

听了一圈下来,蛋蛋觉得,“搭配”对于DX300MAX这类机器的用家来说其实并不会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这款播放器在控制力、驱动力和纯净度上都稳稳站在随身器材的第一梯队,而其稳重的调音又保证了对于耳机的良好适配性。只要选择你自己喜欢的风格的耳机,效果多半都是不错的。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10)

小结——未来可期

在这篇文章发出之时,DX300MAX的不锈钢版本已经售罄,仅剩少量钛版在售。由于AK4499EQ的停产,这一型号的数量将永远定格在500台。这么一台优秀的机器,注定不会被太多人所拥有。

从DX220MAX到DX300MAX,在我看来,iBasso的每一款限量产品,与其说是一次产品的出新,不如说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以及献给品牌忠实粉丝的一份厚礼。在DX220MAX身上,iBasso做出了让烧友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优秀调音;而在开发DX300MAX的时候,iBasso以更加成熟的姿态,做出了一个更有深度,更具欣赏性的音乐呈现(虽然产品外观直接套娃)。对于那些一直关注着iBasso的烧友来说,最幸运的地方或许在于,即便这次无法拥有DX300MAX这一款优秀作品,他们也还有机会等来下一个更大的惊喜。

毕竟,iBasso从来就不是一个会满足于现状的品牌,“发烧”这种很酷的基因,早已经刻在了它的骨子里。

d3s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