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欠账孩子用还吗(母亲要儿女承担3万元欠款)

杨妈妈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叫大强,比女儿小静大5岁。

大强在28岁那年结了婚,之后靠着妻子娘家人的指点,又靠着岳父给的60000元资金帮衬,开了一间五金店,生意还不错。

挣到钱以后,大强就在县城买了一块地皮建起楼房,一家四口都在城里常住。又因为距离妻子的娘家较近,平时两个孩子放学后还时不时去岳母家吃饭。有时店里生意忙的时候,岳父母还帮忙接送一下孩子。

杨妈妈两口子,平时在家种果树打零工,日子也算过得去。

杨妈妈心疼的是女儿小静,左眼先天性失明,个子也比较矮小。直到26岁那年,才在媒婆的撮合下嫁给了同村的阿勇,两个人还相差了12岁。

阿勇老实巴交,没有文化,家里条件也不好。好在他从没嫌弃小静,夫妻俩互相扶持,恩爱甜蜜过日子。小静生下儿子后,阿勇更是处处呵护妻儿,哪儿能挣钱就往哪儿跑,努力向幸福出发。

儿子儿媳在城里做生意,有房有车,却从未开口邀请父母去家里住。

杨妈妈和老伴在年轻的时候,夫唱妇随,同甘共苦,一起种果树,养殖,打零工,各项收入加起来也是有些积蓄。不过大部分都拿出来帮衬儿子成家立业了,知道儿子儿媳没有这个孝心,也不敢奢望能去儿子家养老,一直住在老家,算是自给自足。

因为女儿嫁得近,经济条件也不好,杨妈妈也想尽己之能帮衬一下,可每次想拿个百儿八十都被女儿女婿拒绝了。

用女儿小静的话说:“虽然我家庭条件不如别人,但是我和丈夫有手有脚,又还年轻,断然不敢要父母的钱。父母劳碌一辈子很辛苦,有点积蓄应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不是给儿女,这也会让别人看轻的,做人要有骨气。”

杨妈妈听了女儿的话很是欣慰,平时能做的,就是把家里多出来的农作物,像番薯,蔬菜,水果都拿去给女儿,偶尔也去女儿家搭把手带几天外孙。

那毫无疑问的,只要杨妈妈家里有困难,或者是老两口有点头疼脑热,第一时间到前嘘寒问暖帮忙解决的,肯定是女儿女婿。

更气人的是,儿媳妇见人就说自己的公婆从没帮衬过自家,只顾着小姑子。大强也是怕老婆的主,听多了老婆的“煽风点火”,久而久之也就和妻子统一战线了。

世事难料!

5年前,杨妈妈老伴因为脑溢血半身不遂,住院一个月后回家休养。有一次杨妈妈外出,本应该躺在床上的老伴自顾自起来,踏门槛时不慎摔倒,后脑勺磕到地板上,送到医院的当晚就去世了。陪伴了大半辈子的杨妈妈,一时无法接受老伴离开的事实,躺在床上,两天两夜滴水未进。

身为儿子的大强,在父亲出殡后第三天就回城里了,还未来得及和妹妹商量母亲的赡养问题,就被妻子呵斥,只好给了母亲1000元,借口有人要来店里订货离开了。

那段时间,小静放下一切家事陪伴母亲,还把母亲接去家里住了一段时间。怎奈,杨妈妈执意要回自己家,说一个人住更自在。

其实是杨妈妈明事理,她不想给女儿女婿添麻烦,毕竟女儿还有公婆要赡养,自己有儿子,却常住在女儿家算什么事嘛!

小静只好尊重母亲,顺应母亲的意愿,尽自己所能抽时间多回娘家看看。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小静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有了好转。

去年,杨妈妈也有高血压后遗症,身体越来越虚弱了。

杨妈妈也许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她打电话叫回儿女,对他们说:“孩子,当初你们的父亲生病治了一大笔钱,不但花光积蓄还欠了30000元。我没敢向你们开口,你们也没问过钱够不够,只是各自拿了5000元。”

“我知道你们过日子也辛苦,儿子做生意要资金 周转,女儿家经济来源不多。我自作主张向你们的舅舅借的30000元。现在我也帮不上忙还拖累你们,只希望在我死后,你们要承担起这笔债务,兄妹俩一人还一半钱给舅舅。我也不偏向谁,家里的4间房子一人两间,兄妹俩要和和气气有商有量。”

大强的妻子听完脸色大变,生气地说:“我就知道没好事,想不到你们做老人的,财产没留下一点给子孙,只留下这么多债,家里的破房子住不了人,能值几分钱?”

小静听了嫂子的话自然心里不舒服,她回怼了几句:“父母养大我们已经不容易,父亲生病用了这么多钱,我和哥哥都没帮衬过什么。母亲向舅舅借的钱由我和哥哥承担,也是分内之事。”

“你有钱你还,反正他们平时都在帮衬你一家,从没帮我带过小孩,我的两个孩子就没吃过爷爷奶奶的东西,凭什么要我们还?”

“不是你的父母你也不可以不尊重,叫我哥来说话!”

看着妻子和妹妹争执不下,大强始终不发一言。

杨妈妈躺在床上,看到姑嫂不和吵架,再看到儿子的态度,当场老泪纵横,捶胸顿足。

小静只能安慰母亲说:“放心吧妈妈,你安心养病,嫂子就这脾气,我和哥哥一定会承担责任的。”

一个月以后,杨妈妈就真的走了。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以后,小静特别难过。几年间相继失去了父母,又加上嫂子的蛮横无理,导致她和哥哥的关系变得疏远。

不过,小静还是放下面子跟大强商量:“哥哥,我们得赶紧想办法把钱还给舅舅,毕竟舅舅也年纪大了,别让他以为我们做后辈的不懂礼数。”

没想到大强却直接跟她说:“我没钱,你有钱你还,反正父母生前几乎都在帮衬你,我俩小孩,父母都没照看过一天。”

小静没想到哥哥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能把父母的养育之恩忘得干干净净。更没想到哥哥不顾兄妹情分,有了老婆忘了亲娘,挤兑亲妹妹。

就这样,小静都懒得和哥哥说话,不再联系了。她主动去看望舅舅,并把先凑来的10000元交到舅舅的手里,还说剩下的20000元要缓一段时间。

舅舅问道:“这笔钱是你一个人出的还是和大强一人出一半?你们兄妹俩怎么商量的?”

小静只能实话实说,却不忘为大强开脱:“哥哥做生意要钱周转,我先替他垫付,到时我和他算。”

舅舅若有所思,不再言语。

又过了两个月,小静又还给舅舅20000元。

没多久是舅舅的生日,他通知大强兄妹俩要到前。

这一次大强早早去了,却始终没有提到母亲的嘱咐,没打算要还舅舅钱的意思。

饭后,舅舅当着大强兄妹俩的面,说出一个真 相,原来母亲欠了舅舅30000元不是真的。

舅舅说:“我姐姐从来就没向我借过钱,还给了我一张12万的卡,这卡里面的钱其实是留给你们的。”

“你们的母亲特意交代我,看你们的态度办事。如果你们兄妹能够一起还钱,那这12万就你们平分每人6万。如果一个人还钱,那这笔钱就给单独还钱的那个人。”

“大强外甥,你的态度让我们感到失望。平时你们也很少为父母着想,你虽为人长兄,却没有长兄的样。所以这12万,应该全部给你的妹妹小静。”

大强的脸色很难看,可是又不忘为自己辩解:“舅舅,不是这样的。我这段时间生意上遇到困难,经济不好周转,所以一时还不上你的钱。既然妹妹先拿出来垫付了,我很感谢她,我当时商量过兄妹俩一起分摊的。”

善良的小静也根本没想过母亲会来这么一出,她更没想过要父母的钱。

不过,舅舅还是把那张存有12万元的卡交给了小静,并呵斥大强:“当哥哥就要有哥哥的样,做人做事要有底线,亏你是做生意的人。没良心的人注定是不能发财的。”

大强唯唯诺诺,不敢多说。

回到家,大强却打电话责怪自己妹妹:“你就是好出风头,我又没说过我不还钱。再怎么样我也是你的亲哥哥,你却让我颜面尽失。”

小静的嫂子也在旁边嚷嚷着:“老人的存款你不能独吞,应该平分,你给60000元给我们。”

小静也毫不客气说:“嫂子,要你还债的时候你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现在知道父母有存款了就迫不及待要分钱?你要分一半有道理吗?你还舅舅一万五千元了吗?”说完就挂掉电话关机了。

小静的丈夫却劝说她把母亲留下来的钱分给哥哥。理由是父母都不在了,哥哥是至亲,兄妹之间不要闹得太僵。还说钱是身外之物,不要太计较得失。

小静约好哥嫂见面,把12万一分为二,再减去一万五,把剩下的四万五如数交到哥哥的手中。

这一次,大强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他只收下3万,退给妹妹1万5千,说妹妹为父母付出更多一些,应该拿多点。

小静的嫂子还在旁边嘀嘀咕咕想说什么,被大强阻止:“别说了,我昨晚想了一晚,我确实做错了,我实在愧对父母,我的脸都丢尽了。”

大强不容分说,就把那一万五塞到妹妹的口袋里。

小静的眼泪不由自主流了下来,她主动上前拉住哥哥,兄妹俩拥抱在一起,一笑泯恩仇。

小静打电话告诉了舅舅,说明了分钱的事情,表明兄妹俩已经和好如初。

舅舅欣慰地点点头说:“好孩子,为你点赞,你做得对。大强有此举,说明他想通了知道错了,兄妹一世情,好好珍惜亲情吧……”

因为母亲生前的嘱咐,一段所谓的“外债”,让兄妹俩露出各自的本性。

还好,小静用她的善良和睿智,化解了兄妹矛盾。大强也终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尽量弥补遗憾,希望他能记住妹妹的好,多帮衬着妹妹。

为人子女,要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恩情,在父母生前一定要多尽孝。

兄弟姐妹之间,更要和睦相处,相互理解和支持。

还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更值得珍惜的呢?

母亲欠账孩子用还吗(母亲要儿女承担3万元欠款)(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