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患得患失的婚恋诗(诗经中谷有蓷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

作者:袁老师

来源:星陪伴(xinghuivip)

诗经中患得患失的婚恋诗(诗经中谷有蓷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1)

古今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全诗三章,每章六句。此诗从益母草干枯起兴,抒发弃妇内心的苦楚和慨叹。第一章叹其不得已,第二章啸其心中之深怨,第三章泣其穷途之末路:情感内容层层加深。

《王风·中谷有蓷》反映的是东周时期下层妇女的生活状况。这是历来争论最少的《诗经》篇章,从《毛诗序 》到现代学者,绝大多数论者都同意:这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只是《毛诗序》以为是“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今人如余冠英 、程俊英 等也以为是荒年中一位弃妇的哀叹之诗。

《诗经·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


孔疏:“中谷,古中。倒其言者,古人之语皆然,诗文多此类也。”


蓷(tuī):益母草。


暵(hàn)其:即“暵暵”,形容干枯、枯萎的样子。暵,晒干。


干(gān):干枯。


仳(pǐ)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仳,别,分别。


嘅(kǎi)其:即“嘅嘅”。嘅,同“慨”,叹息之貌。


叹:叹息。


遇人:逢人,嫁人。遇,相逢,不期而会。


艰难:困难。


脩(xiū):干枯,败坏。一说长。


条:深长。


歗(xiào):同“啸”,号,呼叫,悲啸之声。


不淑:不善。一说无用。


湿:将要晒干的样子。


啜:哽噎抽泣貌。


何嗟及矣:同“嗟何及矣”。嗟,悲叹声。一说句中助词。


大意: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槁。

有位女子遭遗弃,内心叹息又苦恼。

内心叹息又苦恼,嫁人不淑受煎熬。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焦。

有位女子遭遗弃,抚胸叹息又长啸。

抚胸叹息又长啸,嫁人不淑多苦恼。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焦。

有位女子遭遗弃,抽噎哭泣泪不干。

抽噎哭泣泪不干,悔恨莫及空长叹。

诗经中患得患失的婚恋诗(诗经中谷有蓷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2)

全诗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复吟咏,突出主题:女子遇人不淑,最终痛苦、悲伤、愤怒。妇女在春秋时代被男子遗弃的情况,说明男权主义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社会伦理观念的主流。女子择偶不慎,嫁了个忘恩绝情的丈夫,最终被抛弃,落得个自怨自艾的下场。可见中国妇女地位的低微,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诗歌每节开头,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兴。益母草是中草药,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益母草对妇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现代也常用益母草作妇女病治疗调养之用。益母草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诗歌用益母草起兴,作用有二:一是这种植物与妇女关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联想到妇女的婚恋、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发挥诗歌联想作用;二是益母草已经干枯了,益母草晒干,可入药。妇女被抛弃,入药的益母草的意义在于:促进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儿育女的药草,与被离弃的妇女摆在一块,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是这位妇女命运真太悲惨。因此,“中谷有蓷”一句,是起了隐喻作用、感情引导作用和启发联想作用。

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妇女自身觉悟的感叹。被薄幸丈夫抛弃,她不仅仅是一昧怨天尤人,而是痛定思痛,得出了“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和“何嗟及矣”的结论。这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小结,也是对今后生活的警诫。吟唱出来,当然是对更多已婚未婚妇女的提醒和劝告。在这位被抛弃的妇女身上,仍然保留着妇女自重自觉的品格,这正是她灵魂中清醒而坚强的一面,启迪着人们。

诗经中患得患失的婚恋诗(诗经中谷有蓷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3)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凶年岁馑,室家相弃,妇人览物起兴,而自述悲欢之辞也。”“何嗟及矣,言事已至此,未如之何,穷之甚也。”

宋代谢枋得《传说汇纂》:“此诗三章,言物之暵,一节急一节。女之怨恨者一节急一节。始曰遇人之艰难,怜其穷也。中曰遇人之不淑,怜其遭凶祸也。终曰何嗟及矣,夫妇既已离别,虽怨嗟亦无及也。饥馑而相弃,有哀矜恻怛之意焉。”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此诗闵妇人遭饥馑而作:故云‘有女’。集传谓‘妇人自作’,绝不类。‘仳离’,‘仳’字未详;合来恐只是‘流离失所’之义。毛传训为‘别’,按‘别离’以后人语,未可以‘仳’之音近‘别’而遂为别也。孔氏曰:‘以“仳”与“离”共文,故知当为别义。’如此说,其无确义可知。因以‘仳离’为‘别离’,故以为夫弃其妻;其实不然。愚意,此或闵嫠妇之诗,犹杜诗所谓‘无食无儿一妇人’也。先言‘艰难’,夫贫也。再言‘不淑’,夫死也。礼‘问死曰“如何不淑”’。末更无可言,故变文曰‘何嗟及矣’。‘乾’‘脩’‘湿’,由浅及深;‘叹’‘啸’‘泣’亦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