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

原创 安斌 东西儿童教育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1)

大家好,我是安斌。

前几天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想必大家都吃过粽子了。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2)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传说,战国时楚国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在这一天纪念屈原。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3)

小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个由来,也都听过屈原的鼎鼎大名。

但如果细问:

屈原是谁?他为什么要投江自尽?

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天纪念他?

屈原的代表作是什么?

也许知道得就不是那么清楚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屈原,一起缅怀这位诗人。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4)

在讲屈原之前,先了解一下他成长的时代:战国后期。

战国后期那叫一个乱,国与国之间不是我打你,就是你打我,各不相让。

当时最强大的七个国家,是号称“战国七雄”的齐、楚、燕、韩、赵、魏、秦。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5)

在这七个国家里,秦国实力是最强大的,经常没事就揍身边的小国。

为了自保,其他六个国家经常联合在一起对抗秦国,这就叫“合纵”

秦国也没有闲着,派人挑拨离间六国之间的联盟,并拉拢它们与自己联合,这就叫“连横”

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所以南北联合叫“合纵”,东西联合叫“连横”。

在屈原的时代,楚国就跟北边的齐国合纵对抗秦国。

屈原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期。

由于他是楚国王室中的一员,从小就肩负着国家复兴的使命。

屈原不姓屈,他的姓是楚国的国姓芈mǐ。

前两年有一个电视剧叫《芈月传》,就是这个“芈”字。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6)

屈是屈原的氏,楚武王封儿子瑕于屈(今湖北秭归),其后代以“屈”为氏,屈原就是这一枝的后代。

屈原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长大后博闻强识,才华过人,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

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务。

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7)

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也想得到怀王的宠信,所以很嫉妒屈原的才能。

有一次,楚王交给屈原一个任务,要他制定一份国家法令,刚写完草稿,还没完全修订完成,就被上官大夫给盯上了。

他心想,要是我能制定出这样的法令,大王一定会对我刮目相看,就想着把屈原的法令据为己有,但屈原说什么也不肯给他。

于是他就跑到楚王面前告黑状:“屈原这个人太狂傲了,大王您让他制定法令,他没事就吹嘘自己多牛,搞的好像没有他谁也做不出来似的。”

楚怀王听了,非常生气,慢慢就对屈原疏远了。

屈原被疏远之后,接着被流放,心情变得非常烦闷。

他对楚王不能明辨是非,任用一些谄媚之徒感到无比悲愤。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8)

他的忧愁苦闷倾泻而出,凝结成了一篇千古绝唱——《离骚》。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9)

屈原被疏远之后,秦国想发兵攻打楚国。

可是齐国与楚国有合纵的盟约,秦惠王担心齐国会帮楚国打自己。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10)

于是秦惠王派张仪告诉楚怀王:

“若是楚国能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

楚怀王贪图土地,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张仪却说:“我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没听说过有什么六百里。”

楚怀王知道自己被骗了,勃然大怒,起兵攻打秦国,却被打得大败。

齐国痛恨楚怀王背弃盟约,也不肯派兵救楚国。

秦楚大战之后,楚国元气大伤,跟盟国的关系也闹僵了,不得已跟秦国联姻。

作为亲家的秦昭王,邀请楚怀王去秦国联络一下感情。

刚放逐回来的屈原死活不让楚王去,理由也很充分,秦国就是一个虎狼之国,他们的话标点符号也不能信。

可是楚王的小儿子子兰却觉得,人家秦国也是一片好意,没啥不能去的。

楚王犹豫再三,没能听进屈原的话,大脚一迈向秦国出发了,结果刚进秦楚边界武关就被秦兵扣下来了,秦国有了楚王这个人质,立刻要楚国割让土地。

楚怀王虽然糊涂,还是挺有血性的,他宁死不屈,后来客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死后,楚怀王的大儿子楚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11)

等到楚王的尸体运回楚国时,屈原放声痛哭,边哭边骂他的小儿子令尹子兰。

子兰心里当然不痛快,就找人向楚顷襄王告状,于是屈原再一次被流放了。

被流放的屈原身心疲惫,不时传来秦国攻打楚国的消息。

不久,秦将白起攻下了楚国郢(yǐng)都,楚顷襄王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提前在屈原身上上演,他一想到楚国的百姓便“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在极度苦闷绝望的心情下,农历五月五日那天,屈原抱着一块石头自沉汨罗江。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12)

传说屈原投江以前,走在汨罗江边,脸色憔悴,形体干瘦。

一个渔翁看到他,就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13)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我被放逐了。”

渔翁说:“举世皆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众人皆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要戴干净的帽子,刚洗过澡的人要穿干净的衣服。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蒙受外界污垢的玷污呢?我宁愿跳入江水,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蒙受世俗的污染!”

屈原是含冤而死的。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14)

在古代,人们相信人死了之后是有灵魂的,如果含冤而死的人的灵魂不得安宁,就会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

于是人们就用献祭来安抚屈原的冤魂。

后来慢慢演变成,将屈原看作守护神,通过给他献上一些供品,来保佑大家生活安宁。

这就是后人为什么在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据说《续齐谐记》记载:

东汉时有一个叫区回的人,有一次他见到一个士大夫,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那人对对区回说:每年人们水中所祭之物都被蛟龙所食,今后如果有祭品,应当用楝树叶包裹,用彩丝缠绕,因为楝叶、彩丝都是蛟龙害怕的东西。从此,五月五日做粽子用楝叶并缠五花丝便成为风俗。

也有人说,端午节是春秋之前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赛龙舟的活动在屈原以前就已经存在。

不管端午节的真正起源是什么,东汉之后,百姓在端午节追念屈原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风俗,一直延续到今日,每年端午,我们就会自然的想起屈原。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15)

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被鲁迅称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他的作品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楚辞”。

汉代的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和后来的宋玉、王褒等人用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整理为《楚辞》一书。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屈原推崇备至,他宣称: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意思是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王宫早就化成一堆黄土,无影无踪了。

除了《离骚》,我想特别聊聊屈原的《天问》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16)

这首诗可以说是古代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涉及到宇宙生成、自然变化、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社会现实各种问题,充满了对人生、对世界的各种疑问,问天问地问鬼神,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更是被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篇大范围追问的文章。”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17)

丘成桐之所以对屈原的《天问》评价这么高,是因为他觉得中国学生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不喜欢问问题。

而丘成桐自己33岁的时候,就提了120个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界往后几十年微分几何的走向。

可以这么说,丘成桐成为第一位获得国际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华人,也是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善于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同学们要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心,学习不仅是回答别人的问题 ,更主要的是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自己给自己提问,有了追问,才有了学问。

小知识

《诗经》与《楚辞》

与《诗经》相比,《楚辞》的文辞更华美多彩,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多奇思异想和神话色彩。

如果说温柔敦厚、质朴自然的《诗经》代表的是北方的周文化,那么想象瑰奇、情感丰富的《楚辞》代表的就是南方的楚文化。

EASTWEST

屈原之所以能引起后人的怀念,除了他开创了楚辞这种全新的文学体裁,还因为他的道德和人格有着强大的感召力。

今天我们过端午,除了缅怀屈原,更需要学习他“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坚守,坚守自己的理想,践行自己的价值。

还有保持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这是屈原留给同学们另一个宝贵的品质。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端午节吃完粽子)(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