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

十大元帅: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缺席的五人都在干什么?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1)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中央红军是否能顺利走完长征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后世对遵义会议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上述三个“挽救”非常形象地点明了遵义会议的重要性,正因为毛泽东重新掌握了中央红军的领导权,才使得那个神出鬼没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军重新出现,一举扭转“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屡战屡败的颓势,可以说,没有遵义会议,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2)

油画:遵义会议(局部)

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一直到血战湘江,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堪回首的痛。红军在李德和博古的手里变得异常脆弱,只知和敌人硬打硬拼,完全不顾客观事实。结果不仅敌军的“第五次军事围剿”没有打退,连赖以生存的中央根据地都弄丢了,只能被迫长征。

长征开始后,李德和博古又不顾一切非要去和贺龙、萧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汇合,而红军的这一战略意向,早已经被敌军洞悉,在前进路上强大的国民党军布置了巨大的口袋,只等红军上钩。

在李德和博古的一意孤行下,红军一头钻进桂北数十万敌军的陷阱中,经过几天的血战,数万年轻的红军战士长眠在冰冷的湘江水底。从瑞金出发时,中央红军有8万之众,但在血战湘江后,只剩下可怜的3万人!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3)

湘江战役图示

惨烈的失败让所有的红军战士都在质疑李德和博古的指挥,当大军攻占遵义之后,大家觉得有必要对前一段时间的军事指挥进行一个检讨和总结了。

于是,贵州特有的霏霏霪雨中,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除了随军的全体政治局委员和修补委员参加会议外,还“扩大”到了红军“军团”级的高级将领。这就是在党史和军史都赫赫有名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参加者共20人,他们是:

政治局委员:博古、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张闻天和陈云

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和凯丰

红军高级将领:李富春、李卓然、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和刘伯承

《红星报》主编、中央秘书长:邓小平

另外还有两人列席:顾问李德和翻译伍修权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4)

遵义会议会址

不难发现,在遵义会议的参加者中,有五位红军高级将领在1955年中央军委的大授衔中被授予元帅军衔,他们是:

红军总司令朱德、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

这五大元帅后来都成为新中国的高级领导人,甚至不乏正国级的领导。如朱德,他在建国后先后任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这几个职位都是正国级的;再如林彪,他也曾担任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而且还是唯一的一个副主席,这当然也是正国级职务。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5)

朱德

同时我们也发现,另外的五大元帅并没有出现在遵义会议参加者的名单上。他们是: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和叶剑英

这五人在中国革命史上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立下不朽功勋,而且,这五人中也不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挽救中国革命的,特别是叶剑英元帅,他屡屡在危难时刻站出来,毛泽东称赞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而且,叶帅还是这五人中唯一一个建国后成为正国级领导人的元帅,他曾任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那么,这五位功勋彪炳的元帅为什么没能参加遵义会议呢?让我们一一道来。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6)

贺龙和毛泽东

贺龙:他是红二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和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不同,因此没有参加遵义会议。

贺龙是中国革命的传奇人物,“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事迹广为流传,甚至毛泽东在秋收起义时就用他的故事激励战士们。南昌起义时,还不是党员的贺龙担任起义总指挥,从那以后,他就把一切献给了党。

长征时,贺龙先是率红二军团在湘西浴血奋战,随后和中央红军的先遣队、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会师,贺龙和萧克的红二、六军团曾在一个时期内是中央红军的长征目标。

长征途中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红二、六军团合并为红二方面军,贺龙出任总指挥。抗日战争中,他成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120师的师长,解放战争中任晋绥军区司令员。解放后,贺龙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体委主任等职,是十大元帅中最为传奇的人物之一。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7)

陈毅和毛泽东

陈毅:没有参加遵义会议的原因是因为他因伤被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斗争,没有参加长征。

陈毅在高级将领中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特别是“文人元帅”、“外交元帅”传为美谈。

陈毅也算参加了南昌起义,只不过他是在队伍南下广东时才追上起义军的。但随后,陈毅的作用便凸现出来,在起义失败,队伍随时星散的情况下,陈毅协助朱德稳定了军心,把仅有800人带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随后,陈毅和毛泽东、朱德一起建立了第一支红军队伍:红4军,成为井冈山三巨头之一。

抗日战争中陈毅成为新四军骨干领导,“皖南事变”后更是出任新四军代军长,后任军长。抗战胜利后,他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野司令员和三野司令员,和刘邓共同指挥淮海大决战,气吞万里如虎。

建国后,陈毅主要奋战在外交战线,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新中国第二任外交部长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值得一提的是,极少参加葬礼的毛泽东出现在陈毅的追悼会上。而且,性情豪爽的陈毅是党内为数极少的和毛泽东、周恩来这两大领袖都保持着亲密私交的领导人。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8)

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他没有参加遵义会议的原因和贺龙类似,他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和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不一致。

徐向前绝对是红军著名将帅中最被低估者,没有之一。他的耀眼光芒被他的身体耽误了,但在为数不多的表现机会中,他还是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辉。

有一句顺溜很能说明问题,是人民武装三大战神的特点综述:顺境看林彪,逆境看粟裕,绝境看徐向前。虽然只是一句戏说,他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徐向前用兵已经出神入化、登峰造极。

众所周知,三大主力红军中,实力最强的是红四方面军,而徐向前就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抗日战争中,他出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师长是他的老搭档刘伯承。解放战争中,他是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在山西战区的系列战役使徐向前再度封神,这还是在他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

解放后,徐向前曾任总参谋长、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9)

叶剑英

罗荣桓和叶剑英:他们没有参加遵义会议的原因是在前方指挥战斗,而且,他们当时的级别是“准军团级”,而被“扩大”参加遵义会议的高级将领都是“军团级”的。

一般情况下,红军“军团级”将领指军团长和政委,参加遵义会议的非政治局委员,除了红军总部的总参谋长刘伯承和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外,其余几个都是军团长或军团政委,如林彪、杨尚昆、彭德怀、聂荣臻和李卓然等都是。

而军团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等职,则被视为“准军团”级,这一级别在遵义会议没有列入被“扩大”的对象,因而罗荣桓和叶剑英也就没有参加遵义会议了。当时他们在前方指挥部队作战。

虽然没有参加遵义会议,但两人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是十分重要的人物,罗荣桓是毛泽东思想在军队建设中最好的实践者,“政工元帅”的典范,是山东根据地的创始人,对后期新四军、华野和东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剑英更是以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闻名,在南昌起义、长征以及七十年代末,他都发挥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在“后毛泽东时代”成为仅次于邓小平的世界伟人。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10)

罗荣桓

如今,不管是参加了遵义会议的五大元帅,还是没有参加会议的另五大元帅,都已作古。但他们的丰功伟绩却被人们铭记,被人们口口相传。

十大元帅中,最早去世的是罗荣桓,毛泽东十分悲痛,为之赋诗曰“君今不幸离人世,国为疑难可问谁?”

其实,任何一个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特殊贡献的人,他的离世都是一种巨大损失。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如果这些扭转了中国历史的伟人泉下有知,看到他们亲手缔造的新中国蒸蒸日上,屹立在世界之巅,亦当含笑九泉……

遵义会议董振堂(有五人参加了遵义会议)(11)

十大元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