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术蓬勃发展鼎盛时期(全民热遗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加速了科学文化的传播,激起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印刷术的源头,是发源于我国唐朝时期的雕版印刷术,无论是毕昇的泥活字,还是打开西方文明大门的铅活字,雕版印刷都是他们诞生的种子。

雕版印刷术蓬勃发展鼎盛时期(全民热遗雕版印刷术)(1)

雕版印刷,简单来说就是在版料上雕刻好图形、文字,再拓印在白纸上。而雕版印刷的关键,便是雕版的制作。制作雕版的第一道工序是写样,写样决定了印刷的品味。展开宣纸,写样人轻轻提笔,凝神、稳息、落墨,一个个秀丽的蝇头小楷便落在了纸上,写样人们已经在洁白的宣纸上写了上千年。

制作雕版的第二道工序,便是刻印。选用黄河故道上的野梨木,材质细腻,软硬适中,最适合用于制作版料。将字样反拓在木板上,轻轻抹上一层油,纸张就会清晰的透显出字迹,慢慢磨去纸张的印记,刻印就可以开始了。刻印人握着代代相传、尚有余温的拳刀,伴随着汗水和京杭大运河的水汽,一刀刀刻在了版面上,刻印人要把握刻印的力道、深浅、快慢、起伏,拳刀雕刻在野梨木板上也雕刻在刻印人的心,犁刻出了千年技艺的古老传承。

雕版印刷术蓬勃发展鼎盛时期(全民热遗雕版印刷术)(2)

制作好了雕版,接下来就是印刷了。与安徽宣纸最匹配的,就是景德镇瓷窑保存十余年的松烟墨了。取松烟墨与面粉、醋等材料,埋入地窖,封存四夏,在印刷时取出,以沸水润之,再将其过滤,直到墨汁浓黑无光,便可以开始印刷。用棕榈刷均匀的将墨汁刷在版面,再盖上生宣轻扫重擦。印刷对力道要求相当严苛,刷印师需控制手腕的力道和发力的方向,熟练的刷印师可以掌握每一种版面需要的力道,印刷直到一个个黑色字体在宣纸上浮现出来,一张单页的印刷便算完成了。多张单页通过拣页、齐栏、包扣、穿线、撞书等20多道工序后,一本本散发着梨木味、松烟香的古籍便制作出来了。

雕版印刷术蓬勃发展鼎盛时期(全民热遗雕版印刷术)(3)

雕版印刷诞生于政治开明、文化包容的唐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物质生活的满足,这位雕版印刷的发明埋下了种子。"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完工,为扬州、杭州这两座南方城市注入了鲜活的血液,繁荣的商业催生文化盛景,而江淮地区,也成了雕版印刷的发源地。

雕版印刷最初被应用于宗教书籍的传播,但到了唐朝中期,雕版印刷的应用已经扩大到了诗歌中去,当时以白居易的诗最为流行,元稹提到"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意思是百姓拿印刷出来的白居易诗集换茶、酒 ,可见雕版印刷在民间应用之广泛。

唐朝时,雕版印刷盛行民间,到了五代时期,政府也开始了大规模的书籍印刻,政府和民间兴办了大量的雕版作坊。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技术已经臻于完善,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雕版作坊,它们与现代的出版社相似,集编书、印书、卖书为一体。以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四川成都、河南开封、江西南昌等地的技术最为高超,其中成都雕版作坊创造性的发展出了彩色套印,而随着彩色套印一起在四川诞生的,还有通过彩色套印印刷的北宋的纸币"交子"。到了明清时期,彩色套印技术和版画技术相结合,诞生了色彩瑰丽、构造独特的套色版画。最著名的套色版画就是明末的《十竹斋书画谱》。

雕版印刷术蓬勃发展鼎盛时期(全民热遗雕版印刷术)(4)

雕版印刷,是中国文化的通史,印刷出了历朝历代的无数书籍典藏。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命曹寅在扬州设印刷局刊刻《全唐诗》,全国数百名精于雕版印刷的手艺人赶赴扬州。一年后,举全国巧匠之力的《全唐诗》刊刻完成。这本总九百多卷,共计四万多首诗的《全唐诗》,不仅仅象征着唐朝文化的昌隆,更是雕版印刷当之无愧的鼎盛之作。

雕版印刷术蓬勃发展鼎盛时期(全民热遗雕版印刷术)(5)

在现代印刷术进入中国之前,雕版印刷一直都在印刷行业占据主导地位,而清末明初,现代印刷术在中国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新中国成立时,大量珍贵的雕版都已丢失,雕版印刷的书籍已经成为了图书馆与博物馆收藏的珍品,而雕版印刷技艺的保存更是岌岌可危。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雕版印刷的保存格外重视,1960年政府为了抢救雕版印刷工艺,在江苏扬州成立广陵书社。广陵书社致力于古籍版片的收集、整理、修补和印刷工作,将南方各地的珍贵雕版集中于扬州高旻寺统一管理,直至今日,广陵书社珍藏着30万块珍贵的历代雕版,而广陵书社依旧以雕版印刷作为自身的出版特色。

雕版印刷术蓬勃发展鼎盛时期(全民热遗雕版印刷术)(6)

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9月,中国雕版印刷正式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墨香越千年,传承永不绝,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跨过了1400多年,走进21世纪,依旧静静的躺着大运河之畔,在这个它诞生的地方,传承、延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