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文化简介(蜀绘从曲高和寡走向道近易从)

四川南充有3000多年的蚕业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丝绸工艺美术师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在总结传统丝绸手绘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天然植物染料绘制,通过构图、做底、初样、上色、烘蒸、漂色、后整、成型等十九道工序,解决了传统丝绸手绘工艺品水洗褪色、手感僵硬、光泽度不好、画形呆板等缺陷,于2003年创造出极具巴蜀特色的丝绸绘画工艺——“蜀绘”。

这门南充人自己创造的手艺,被专家誉为“中国丝绸一绝”的蜀绘,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在国内外极具知名度。但蜀绘要靠手工绘制,例如一条真丝蜀绘旗袍,需要人工绘制近40个小时,耗时耗力,因此一直难以大规模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最令人忧心的是:目前在南充从事蜀绘的丝绸工艺美术师不足10人,且大多年事已高。

如何让这门独特的技艺传承下去?如何让蜀绘更好地融入民众生活?如何让传统工艺在当代设计的发现与转化中重获生机?这些难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南充的蜀绘工艺美术师李仕平。

2020年9月,李仕平接到南充市嘉陵区文化馆的电话。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文化馆准备在已有免费艺术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增设国画课,邀请他到陈寿艺术学堂授课。

李仕平自幼习画,师从著名花鸟画家李一先生。多年从事蜀绘丝绸画创作的经历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蜀绘作为一种生活的艺术,其实早已植根于民间社会,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继承不是守旧,如果不想让蜀绘技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就不能把它养在深闺,更不能在传统框架里固步自封。当务之急是要主动走出去,让群众接触、了解、喜爱蜀绘,从而促进蜀绘工艺的传承发展。

川蜀文化简介(蜀绘从曲高和寡走向道近易从)(1)

李仕平正在创作“蜀绘”

经过协调安排,每周二晚7点,李仕平准时出现在嘉陵区文化馆陈寿艺术学堂。他耐心给学员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指导学员练习国画中的“梅兰竹菊”,短短三个课时,国画班就从报名之初的4人增加到16人。这批学员中有零基础新生、中小学美术教师、习画多年的行家,还有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名家。得知文化馆屡次联系才聘请到李老师,业余从事手绘石头画的民间艺人任宏伟兴奋地说:“我本来是学西洋画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上了一堂课,感觉到李老师画技高超、平易近人,后面的课程我一节也舍不得落下!”

蜀绘具有“形、色、雅、韵”的效果,其图案自然、鲜活,绘制用的环保染料质量高,符合工艺美术品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标准,但它对画师的专业水平和艺术审美要求非常高,既要传播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又要敏锐地涵容当代审美新风。

因此,李仕平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员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同时他格外留心观察每一个学员的艺术资质,希望尽快找到一批合适的蜀绘传承人并加以专业化培养。

趁课间休息,李仕平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设立了蜀绘专卖店,北京、上海、青岛等10多个城市也设有经销商,同时通过沿海客户向东南亚等地推销蜀绘,展示南充的丝绸文化。在蜀绘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新一代传承人有望将传统与时尚、蜀绘与服饰、艺术与生活更好地融合起来,让传统手工艺不断推陈出新,走进现代生活,在继承中国传统基础上实现文化升格、艺术升级,让蜀绘工艺真正走向大众化、多元化、平民化。(刘嘉伦 杨婷 记者 戚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