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水利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长江委牢记的“长江”嘱托,与时代同向,与国家同行,推动治江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构筑起守护“安澜长江”的铁壁铜墙,加快推进“绿色长江”建设,奏响“和谐长江”的交响乐章,“美丽长江”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出发,不舍昼夜奔流入海,十年光阴里,见证着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亲自擘画国家“江河战略”,多次深入长江沿线实地考察,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作为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在水利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牢记的“长江”嘱托,与时代同向,与国家同行,推动治江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形成、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逐步构建、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不断加强,长江水利改革发展的壮阔征程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角声中拔锚起航。

山河无恙的“安澜长江”

2020年,长江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5轮编号洪水接踵而来,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5000立方米每秒。

洪水依然凶猛,但长江已不是过去的长江。

得益于以三峡水库为骨干的防洪工程联合调度,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成功避免启用荆江分洪区。朋友圈中,百姓闲庭信步看洪峰的动态分享,是对安澜长江建设成效的无声褒奖。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1)

三峡水库2020年泄洪

十年来,长江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功应对了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2016年和2017年区域性大洪水、2021年汉江秋汛等不同类型洪水,圆满完成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险情处置、“东方之星”号沉船救援等多次应急处置任务。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从“有”到“强”不断迈进,覆盖全流域的111座水工程构筑起守护“安澜长江”的铁壁铜墙。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2)

会商部署重要水库调度工作

十年来,长江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功应对了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2016年和2017年区域性大洪水、2021年汉江秋汛等不同类型洪水,圆满完成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险情处置、“东方之星”号沉船救援等多次应急处置任务。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从“有”到“强”不断迈进,覆盖全流域的111座水工程构筑起守护“安澜长江”的铁壁铜墙。

经过多年努力,长江流域已基本建立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及防洪非工程措施相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长江流域气象水文站网体系已基本建成,流域水文气象自动测报系统、预报调度系统为防洪减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自2012年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工作起步以来,十年间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工程从最初的上游10座控制性水库,逐步发展至2022年的111座水工程,其中51座控制性水库总防洪库容达705亿立方米,为实现“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庄严承诺,作出了巨大贡献。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3)

2022年111座水工程纳入联合调度

——2016年汛期,28场强降雨连袭长江流域,通过精细化联合调度,避免了荆江全河段超过警戒水位,实现了城陵矶不超保证水位、洞庭湖区蓄滞洪区不启用、长江重要堤防无溃口性险情等多重目标。

——2017年7月,面对汹汹长江1号洪水,经过三峡、五强溪、柘溪等上中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有效避免了资水下游桃江、益阳等地溃堤灾害,确保了长江干流莲花塘站水位不超分洪水位,显著减轻了洞庭湖区及长江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压力。

……

山河无恙,大江安澜,大雨大汛无大灾。面对防汛大考,长江委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铸长江之安澜。

水尽其用的“绿色长江”

九月的“水都”云淡风轻,一泓碧水正从丹江口水库源源不断地流向北方,510多亿立方米清冽长江水为北方受水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水资源保障。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4)

丹江口水库2021年蓄水至170米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和清洁能源基地,多个跨流域调水工程以长江为水源。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关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关乎流域各地的可持续发展。

十年来,长江委加快推进“绿色长江”建设,舞出节约高效的长江律动。水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序运行,一库碧水北送惠泽8500万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长江流域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基本实现全覆盖。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5)

长江流域水资源调配第一次联席会议

锚定“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学调水”工作目标,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亮点纷呈。

致力于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长江委在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强化全过程严格管理,推进重点领域节水,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

2011年以来,长江委稳步推进23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目前,已获批18条,报部待批5条,长江流域重要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基本实现全覆盖。根据批复的水量分配方案,长江委印发实施了汉江等4个流域水量调度方案,组织实施了沅江等7条河流年度水量调度管理,推进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与此同时,长江委大力探索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河流水量调度协商工作机制。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6)

水资源动态管控信息平台截图

2012年,汉江被水利部正式确立为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唯一流域试点,并开始了长达4年的艰辛探索。2017年10月,汉江试点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全部达标或超目标完成,为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打造了极具借鉴价值的“汉江模式”。

基本建立起以流域机构为主体,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日常监管单位共同参与的委管取水许可监管体系;稳步推进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区、市)用水定额评估管理工作,推动省级用水定额“务实管用”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水资源监测与用水统计,截止2021年底,通过国控水资源监控平台推送取水户已达5380家,监控年取水量达988.8亿立方米……长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管控水平大幅提升。

和合共生的“和谐长江”

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是对表对标重要讲话的政治要求。

十年来,在水利部的领导下,长江委不断健全流域治理管理体系,努力支撑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大江两岸奏响“和谐长江”的交响乐章。“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水资源、采砂、水土保持等专业、专项规划先后出台,长江流域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和整改提升、河湖“清四乱”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联动发力,监管力度空前加强。

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长江委全力推进流域水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切实做好与长江保护法的制度衔接。伴随各项立法工作稳步推进,以长江保护法为统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支撑的共抓长江大保护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正在形成。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7)

长江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

2022年7月12日,长江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汉举行,这次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主会场便设在了长江委。会上,长江流域15省份人民政府和长江委共聚共商,一致认为将凝聚流域、区域、部门治水管水合力,共同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合力建设美丽幸福长江。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8)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三部联席会议现场

近年来,长江委画好路线图,定准时间表,系统谋划落实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方向正确、路径明确、进度准确:

——健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等跨部门协调合作机制;

——持续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进重点核心水源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深化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推进流域涉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随着流域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完善,为和谐长江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水利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行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一张小小的电子砂石采运管理单,让每一粒砂子都能追根溯源,悄然助力维护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秩序。

监管技术升级之余,治江朋友圈也在扩大——水利部与交通运输部签署长江采砂管理合作备忘录以来,长江委、长航局建立沟通联系与协调联动机制,并在2019年由两部合作拓展到水利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三部合作。2021年,三部联合工业与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长江河道采砂综合整治行动和采砂船舶专项治理行动,为建立采砂管理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山清水秀的“美丽长江”

保护长江,既是历史责任,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要义。

十年来,长江委深入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长江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变,水质明显好转,“美丽长江”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从“有名有实”走向“有能有效”;生态调度试验连续12年实施,监测显示宜都江段鱼类总产卵量创历史新高。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9)

研究开展水库生态调度

近年来,长江委先后研究制定了《长江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行动方案》等规划方案,充分发挥规划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的约束引领作用;持续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先实现了重点跨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全覆盖,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旦低于生态流量,系统就会立刻预警。我们会及时排查原因、采取处置措施。”长江委相关工作人员指着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监管平台界面介绍道。电脑屏幕上,绿色的生态流量断面监测点遍布长江流域水系图。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10)

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监管平台

作为维系河湖生态系统的基础,生态流量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长江委着力建设覆盖全长江流域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科学编制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实时动态监管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目前,已确定长江干支流和主要湖泊430个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目标,建立了长江流域生态流量实时监管平台,实现131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动态监管全覆盖。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11)

丹江口“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

长江入河排污口核查、丹江口“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点位排查……十年跋涉,十年笃行,长江委人追随着江河脚步,以铁腕之举,护万顷碧波。

2017年12月,长江委会同沿江9省(直辖市)依托河长制平台,全力推进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行动,摸清了长江干流溪洛渡以下3117公里河道、8311公里岸线(含洲滩岸线)范围内5711个岸线利用项目的基本情况并建立了项目台账,组织完成2441个涉嫌违法违规项目的清理整治,共腾退岸线长度162公里。

数据见证巨变。

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喜迎二十大特稿之一)(12)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水利部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显示,与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相比,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率由78.63%增加至81.43%,10年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5.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情况呈现持续好转趋势。

初心流淌母亲河,重任千钧再扬帆。展望未来,长江委将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紧扣落实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围绕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主力军作用,当好长江代言人,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来源: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

作者:贾茜 赵昱婷 岳鹏宇 张濛 蔡倩

责任编辑:张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