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和南沙参的饮片区别(附南北沙参区别)

沙参,中药名。为桔梗科植物沙参Adeinophora stricta Miq.、杏叶沙参Adenophora hunanensis Nannf.、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A.vuerticillata Fisch.;Campanula tetraphylla Thunb.]、云南沙参Adenophora khasiana(Hook. fF.et Thoms.)Coll.et Hhemsl [Caumpanula khasiana Hook.f.et Thoms]、泡沙参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 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沙参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杏叶沙参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轮叶沙参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华南;云南沙参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泡沙参分布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具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常用于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北沙参和南沙参的饮片区别(附南北沙参区别)(1)

中文学名


南北沙参

南北沙参即为沙参的另一称谓,即沙参可分为北沙参南沙参两种,北沙参味甘,微寒。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南沙参性味、功用与北沙参相似,但效力较北沙参弱。此外,略有祛痰、补气作用。用于肺燥咳嗽及温热病后气液不足较为适宜。

中文名

南北沙参

外文名

AdenophorastrictaMiq

别称

沙参

形态

多年生草本

南沙参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杏叶沙参.的根。

  植物形态:有白色乳汁。茎高50~100cm。茎生叶互生,狭卵形或矩圆状狭卵形,长3~9cm,宽1.5~4cm,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花序狭长;萼钟状,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有毛;花冠紫蓝色,宽钟形,长约1.8cm,5浅裂,裂片三角形,外面被毛,雄蕊5。花丝基部扩大,有密柔毛;子房下位,3室。蒴果球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小坡草丛、林缘或路边。产于华东、中南及四川。

  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干燥。

  性状:性状根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偶有分枝,长7~27cm,直径0.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沟或纵纹。顶端有1或2个根茎。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气微,味微甘。

  化学成分:含三萜皂甙、花椒毒素(xanthotoxin,ammoidin)即8一甲氧基补骨脂素。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北沙参

别名:真北沙参;海沙参;根条参;菜阳参;辽沙参;野香菜根

中药化学成分:根、根茎含多种香豆精类化合物:补骨脂素(psoralen),香柑内酯(bergapt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异欧前胡内酯(isoimperatorin),欧前胡内酯(imperatorin),香柑素(bergaptin),9-牻牛儿醇基补骨脂素(9-geranyloxypsoralen),9-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cnidiline),花椒毒酚(xanthotoxol),别异欧前胡内酯(alloisoimperatorin),9-(1,1-二甲基烯丙基)-4-羟基补骨脂素[9-(1,1-dimethylallyl)-4-hydroxypsoralen),印度榅桲素(marmesin),东莨菪素(scopoletin),7-O-(3,3-二甲基烯丙基)-东莨菪素[7-O-(3,3-dimethylallyl)-scopoletin]及欧芹酚-7-O-β-龙胆二糖甙(ostheol-7-O-β-gentiobioside)。还含北沙参多糖(GLP),磷脂(phospholipid)约140-150mg/100g,其中卵磷脂(lecithin)约占51%,脑磷脂(cephalin)xqhk18%。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20cm。全株被白色柔毛。主根细长,圆柱菜,长达30cm,粗0.5-1.5cm,很少分枝。茎露于地上部分较短,地下部分伸长。基生叶质厚,有长柄;叶柄长5-15cm,基部宽鞘状,边缘膜质;叶片轮廓呈圆卵形至三角状卵形,三出式分裂或三出式二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卵圆形,长1-6cm,贡1-4cm,顶端圆至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齿缘白以软骨质;叶柄和叶脉有细微硬毛;茎生叶形状与基生叶相似,叶柄基部渐膨大成鞘状。复伞形花序顶生,密被灰褐色长柔毛,径3-6cm,花序梗长2-6cm;伞辐8-16,不等长,长1-3cm;无总苞片;小总苞片数片,线状披针形,边缘及背部必被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萼齿5,窄三角状披针形,疏生粗毛;花瓣白色;花柱基短圆锥状。又悬果圆球形椭圆形,长6-13mm,宽6-10mm,必被棕色长柔毛及绒毛,果棱有木栓质翅,分生果横剖面扁椭圆形,有5个棱角,合生面平坦,油管较多,连成一圈,胚乳腹面略凹陷。花期5-7月,果期6-8月。

采收和储藏:春参(二年生参)在第3年7月收,秋参(1年生参)在第2年9月收,以秋参为好,刨出根,去须根,洗净,用开水烫后,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各家论述

1.《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2.《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

  3.《东北药植志》: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

  4.《中药志》: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5.《野生药植图说》:捣敷肿痛,可消肿、拔毒、生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