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必读的书单(再聊聊如何阅读一本书吧)

昨天的学习中断了一下,因为一场直播

就聊一聊做的直播吧,最早接触是6年左右,那时是比较有兴趣,但没尝试,后来就20年左右,觉得好玩偶尔去直播一下,在几个平台做过直播,有生活类的,娱乐类的(唱歌)还有故事类,知识分享等

入门必读的书单(再聊聊如何阅读一本书吧)(1)

后来就没做了,最近开始有一些朋友劝诫我尝试一下,朋友圈也有一些人在做(做媒体和电商一类的),反馈还不错

再加上家里面有人在找新的生意,同事有一些人在找新的收入来源(最近生意,还有股票,基金,投资等很多市场波动大,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些难了)

看到不少人都在做直播,于是我就安利他们看看这块有没有可以切入的,当然,我之前就说过,不做不说,不懂不说

于是亲自下场试一下之后再给他们反馈,这样子比劝十遍更有说服力

下班之后用清水冲洗一下脸,调整下状态,梳理一下思路,确定直播主题为[如何阅读一本书]

到时间后就开始,接下来是直播的一个文字版总结

我先交代一下我阅读的背景吧,之前在文章中写过不止一次,因为一次搬家,我启蒙前生活在山川溪流,同龄人,电视后,加上了一条,找书,搬的新家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梨树,李树,橙树,核桃树等,调皮而好动的我一次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本本漫画书,矩形陈旧的“小画书”,从这开始,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门,那时还识字很少,印象深刻的是漫画书中的两军之战,车马,弓箭,统一的长柄冷兵器…

翻了一遍又一遍之后,开始慢慢找到了更多的书,有竖版的文言文小说,有各类演义小说,有武侠小说,还有被老鼠啃噬得缺角少叶的《西游记》也是文言文版,缺失的部分就凭借着小脑袋补充,这有点好笑,后来就没看过正常完整的西游记了,电视剧陪弟弟他们看过一些

这带来一个“副作用”,很多电视剧都给我一个感受,不如书写的精彩(不如自己想象的有趣好玩)

我继续在家里面找书,有时在柜子里面,有时在床脚,有时在楼上,为此还培养了个冒险习惯,有时甚至双腿战战栗栗的爬上房顶,特别害怕把房顶踩踏

接着就进了学校,这段时间差点断了阅读,还能找到一些书,识字更多了,就能完整的阅读一本又一本的书,很快就扫荡完家里面的藏书了,有时就拿着高年级的课本当课外书看,一次把一本英语书拿着琢磨了很久,就看不懂…

以上是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启蒙阶段幸运的有机会进入书籍的大门,这是阅读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里讲一个例子:我的亲堂弟,比我小4-5岁,不如我一般很早有机会接触课外书,到现在上大学,一看到课外书就很容易犯困,所以我一般推荐他听书或看视频

和我同样经历的我哥,也在那时培养了一个阅读的习惯

如果只有这段经历,阅读这事儿也很慢持续的,就想想很小的时候坚持了很久的习惯或爱好,如今都被丢弃就知道了

接下来是中学时代,图书室太小,里面的书又瞧不上,就很少看了,偶尔翻翻以前看过的泛黄的书,进入高中,也是有一股淡淡的发霉的图书室,还有借了几次泛黄的书籍之后,就被迫沉迷于数理化习题,辅导书和试卷里面了

慢慢的学起来越来越难了,生活中就听讲,做题,考试,再加上学习成绩老是不进步或者退步,生活开始进入一个困境,除了想生活本身的问题,还思考人生,思考意义等,在那段岁月,大脑特别活跃,很多时候,我宁愿花在胡思乱想,也不想竭尽全力去计算数学公式,引力定律,还有化学实验…

自己浅薄的思考又不能解决心中的很多疑问还有就是让学习改进 ,我想从那时开始,就被教育打上刻骨的烙印了吧,所以到今天依然有一种相关的执念

其实呢,高中时代,是一场重要历练,跨过去,人生升级一次,跨不过去,等其他时机升级成长

诸多问题和困境,让我想到了阅读,也就在每个周末,我都会去学校2公里外的新华书店看书,伴着隔壁的网络神曲,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这时读了一点教育相关的,职场的,武侠,传记,就顺着书架看过去,有时一整天就在书店度过,坐在地上,蹲在书架旁~

虽然没找到自己思考的答案,至少减缓了脑子里的诸多矛盾和焦虑的破坏

一转眼就高考,然后又幸运的去了大学

高中阶段很值得讲,之前属于阅读的启蒙阶段,而高中因为一些自身的缘由,继续阅读,这一经历,让阅读成为习惯或者爱好,才有了后续

上了大学,自由感强了一些,有两栋楼都是图书馆,至今还记得窄得只够两人通过的图书馆楼梯,一层又一层的全是书,有时我光是顺着书架看自己喜欢的科目就很开心了,最后通常借一摞书带回去,看几章,读几段,偶尔完整读一本,就这样一转眼浏览了很多书,那时爱上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还有快乐哲学

从他的思考中,我感受到一种破坏的力量,还有一种绝望和悲观,这些东西对我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由此读了不少哲学书,还有心理学,传记,戏剧

这段时间,读了莎士比亚,被他故事力的张力,技巧深深震撼,有一段时间,我还尝试写了几段戏剧,之后实在不堪入目,就舍弃了

这阶段还在看知乎,还有各类电子书,电子杂志,有了一种虚荣感,感觉知道了很多,很多~

这段经历主要是阅读的“博览”阶段,记住的是极少的部分,脑子里面装下了很多科目,至少当遇到问题,我大概知道可能属于哪一些科目

这对我的阅读来说开始进阶了,兴趣的养成完成,然后就开始面临广博的涉猎,这伴随着选择和判断,选择学什么,加强什么,深耕什么,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合适的……

几乎每个阅读/学习的人都要经历过博览的阶段,这里除了我们大脑本身喜欢新奇,猎奇之外,还有就是随着心智的成长,我们开始学着取舍和试着专注

譬如有些人在这阶段学一些未来工作需要的,或者为毕业准备着(有同学考研,有同学专学程序语言等)

那么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阅读的启蒙阶段,然后就是加强阶段,让阅读成为习惯,之后是博览阶段,这些都是阅读的一些基础和我自身的经历,阅读能力和专业程度这样一点点搭建起来的

接着就是毕业了,第一件事是做志愿者,走了和人不同的路,阅历和判断作出的选择,因为之前一直有一个做慈善的想法,接着就创业了,这阶段属于重要的检验实践阶段

第一次创业,两人搭伙做,凭着过往的经验,还有学的很多理论,还有一些直觉一类的,这阶段看的书少,有不少是关于生活的记忆,创业之初就有一个期待,强化自己的实践和执行力

度过了最初的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产品,营销推广,都在做事儿的过程中学,这段时间状态非常棒,能感觉到学到一些有用的

之后事情进入常规化,每天重复的流程,生产创造,设计,和人打交道等等

身体不累,每天有时会有16小时的工作,累的是心,做的事儿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一点点慢慢的发展,价值感非常低,最初的预想是想大展拳脚

最后就被这样重复的事儿困住,一次又一次在放弃和坚持的边缘,也有些不错的成绩,口碑第一,整体仅次于行业第一名

尽管每天都和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打交道多,但还是冲淡不了内心的焦虑

看不到正在做的事的未来,此时发生了分歧,我想扩大规模,伙伴打算退出,女朋友在另一个城市

那段时间,开始阅读一些心理学,励志类的书籍,也有一些诗歌

现在还记得常看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不少阅读更多是用以安抚心灵,这里就是一种阅读的“心理需要”

我们做的事儿,在知道很少的情况下,需要寻找一些诠释,或者一些共鸣,要么增强信心,要么帮助判断选择,这里是阅读对于心灵的慰藉

后来生意给朋友了,现在还在,去了职场,做运营,做增长一类的工作

很多需要现学现用,这大概持续了一年半,也许是资质平平,没能很快适应职场,还经历办公室政治一类的事,还有就是在大厂的螺丝钉感受,在离职时,又去创业

这部分经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训练我们学习和应用的通路,打通了在职场生活升职加薪,打不通要么停滞不前,要么缓慢发展

这时候,我显然在断断一年多时间没打通,这也是不少读书人的通病,太重理论而轻实践,所以陷入一个理论困局,需要社会一段时间的毒打才能走出来或者专于理论

提到毒打,社会毒打就来了,二次创业项目没多久就破产了

破产后欠了点债,随后一路旅行了一些地方,每天看书,旅行,思考自己失败的事,也思考社会和过往

到了一个城市,这里天气宜人,从很热的地方旅行过来,后来一下子爆发,知道这事儿是由于贪婪和无知造成的,抑郁了大概一个周,之后开始疯狂的看书,熬夜看书,一天一餐,或者两天一餐的看书,已经不分白天和黑夜

到了一个状态,身体开始抗议,一次一人好奇问:你是不是在细D,那时恍然一惊,知道我该重新开始生活了

于是再次进入职场,慢慢的脑子里面有了一点想法,就想写下来,就自然而然的开始写东西了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梳理自己脑子里旧的信息,旧的认知经验,丢掉很多无效,无用的知识信息,留下还有用的部分,如甜品制作,创业经验,运营经验等

这次毒打,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平凡人,于是开始踏踏实实的从零开始工作,尽可能放下傲慢和重负

从这次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汲取了一些教训,我又拿起了书,书的分量居然重了一些

入门必读的书单(再聊聊如何阅读一本书吧)(2)

因为我开始能看懂一些了,这里面是他们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智慧经验啊

我很幸运曾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在断断续续的看书,听书,之后,一次有人讲其阅读方法

先浏览一遍目录,然后梳理各章节的话题和话题下面的子话题,之后再一个个方法看

看完之后,做一个思维图,自己再制作图书目录,话题和子话题的重要内容,一点点的把整个图完善,不清楚或者不记得的回去再看

看完这条经验,我开始明白,站在作者角度进行思考和实践,也就是说,阅读一本书,就是读完之后自己能写一本出来,理解1/3也可以,2/3也可以,直到自己的实践一点点变成如书本的信息

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实践,挑选一些感兴趣的书,需要的书进行阅读

就如最近看的[how to pick a career],我就先梳理结构,还有作者大概的论证逻辑

然后一点点的把这篇文章吃掉(8万多英文)

就从一个话题,一个话题的读,读了马上写,写自己的想法,作者的经验,还有一些重要的可用的实践,到现在一个周左右,文章快学完了,阅读笔记也写了上万,这里难免会有一些错漏之处,但这不影响,我们第一遍之后后面查缺补漏就很简单了,还有最重要的部分反而不是读懂了,读了多少遍,而是把学的东西马上拿去用,暂时用不到就设计一个应用场景,譬如我看了视频制作,那就赶紧拍视频,然后剪辑发出去看反馈,改进

这里读书时一个长周期的事,现在读了,后面实践,实践之后再反馈改进,直到真实践作者的60%或者更多,才是我阅读的方法

这里有一个感觉,在阅读写作,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当中,随着写的越来越多,脑子开始慢慢被“掏空”,接着就有了“饥饿”感,于是又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喂养大脑,就这样学习一些东西成了大脑的必须的粮食

总结一下,就是启蒙之后培养出阅读习惯(简单有趣入手),之后是加强,用于消磨时间,或者解决疑问,炫耀自己都可以,接着就是博览群书,这一点会升级一下认知,扩展经验和知识技能的边界,接着就是破除“理论困局”,学来用,用时学,实践和学习同等重要或者更重一些,直到后面学习和实践有一些通路,这也是一个很长的周期,因为认知变化,学的东西和做的东西也在变,具备升级和成长的特点

接着就是现实了,很多东西,无论如何博览群书,或者聪明绝顶,都不能突破的,个体的现实经验,亲身实践

就如我自己曾春风得意,也曾失败落魄,也厌恶欺骗背叛,也看着人们的欲望或者本能刻在脸上,也看过很多人的人生起落,也思考过时代社会等

这些经验和亲身经历,都成为我们理解事物的一种元素,所以我能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和绝望,也明白欲望背后的样子,也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这些东西不少是作者书中的留白,人性,欲望,规律等都会是我们认知中的空白,当补全后我们理解了隐秘的部分越多,那么理解实践起来就越容易

我想随着我自己实践和经历的越来越多,学的也越来越多,也就能慢慢做到学习用于经世致用

一句话总结,如何阅读一本书,选择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书籍,用自己过往的经验实践,再辅助前辈们的经验来理解并用于实践,千人千面呢

最后,也可以学一些方法,很多人提到的拆书,提升认知,或者复述给别人听都可以

最后,这也许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阅读实践,学以致用这些都属于方法,而不是目的,人生始终都在追求自由幸福快乐等,自己的幸福快乐,自由才是目的

我自己呢,还要用学习和实践来对抗无知感和蒙昧~身体和大脑都会“腐坏”,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行动才能减缓这一规律

最后再提一下直播,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有18人看过,有两人停留了3分钟,这结果还算不错,第一次直播,时间大概在50分钟,现阶段对我来说,直播也是一场视听艺术,所以可以通过这段时间来练习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事情开始的第一步看起来就如此

接着还看了另一人的直播,他在全力在做短视频,去年做到一千多万,今年要全力做付费类的直播

他们进入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就是只要顺势而为,之前搭建的团队就如自来水一般哗哗哗赚钱

事情都有这样的特点,做就得,想要获得足够多,就得支付足够的代价

以上即直播的文字版,最后再提一下,现在自己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规律化,工作,锻炼,休息,锻炼,阅读,写作,当我安排了其他事之后,阅读写作部分就被干扰了,因此进一步影响到休息,之后继续改进生活的设计,让其包容性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