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和丰臣秀吉谁厉害(丰臣秀吉哪来的自信要进攻明朝)

****** 二 *********

明军再次进入朝鲜,第一战,也是立威之战就是攻打平壤城。

镇守平壤城的是丰臣秀吉的绝对亲信,作战能力非常强悍的小西行长。此人在听闻明军再次跨过鸭绿江之后,就率领一万八千部众在平壤严阵以待。

万历皇帝和丰臣秀吉谁厉害(丰臣秀吉哪来的自信要进攻明朝)(1)

明军统帅依旧是李如松,此次再次进入朝鲜,相较于第一次作战,李如松变得更加严谨,他在仔细观察平壤驻军情况以及平壤周围地势之后,做出了最为精明的部署。此次攻城,李如松可谓是尽遣精锐,采取了围师必阙的作战理念,并且亲自坐镇,势必全歼平壤守军。

这一战也是李如松打得非常漂亮的一仗,除了明军作战勇猛,将帅指挥得力之外。武器先进也是一个有力支撑,在进入朝鲜之前,李如松就已经知道日军配备火器,其中有着非常先进的火枪。按说,守城的日军配备了火器,不至于被李如松压制,但是日军用的是火枪,明军用的是火炮。拿枪跟炮打,李如松明显就是欺负人。科技不但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动力。据记载李如松的部队配备了数百门火炮,其中包括佛朗机炮、虎蹲炮等等先进火炮。在火器运用上,明军也是久经实战检验,可谓是灵活自如。数百门火炮一起轰击日军,别说是“武士道”,就是铁板道也扛不住呀。以至于朝鲜历史记录下了这样一句话“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尤其是最后这两个字,充满了美感。

此战,明军损失一千余人,日军则丢下了一万多具尸体,基本报废了。

打下平壤之后,李如松下一个目标定在了朝鲜王京 — — 汉城。

接下来,明军在碧蹄馆又跟日军干了一仗,此战明军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这也让李如松清醒的认识到了日军并不是废物,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的。明军这边虽然在整体战局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日军赶下海喂王八。而且战争所有的消耗全部是明朝自掏腰包,不管是军火还是粮草,都是明朝一车一车往朝鲜拉。这对明朝来讲毕竟是一种消耗,当时国内也并不是海晏河清,歌舞升平的。朝鲜拉胯,日军死赖着不走,一直这样打下去,显然对明朝来讲不是什么好事。

万历二十一年年中,这场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焦灼状态,作战双方都已经没有了再启战端的心。这种情况下,大忽悠沈惟敬再次闪亮登场。

万历二十一年五月八日,以沈惟敬为核心的忽悠团队“出使”日本,并且受到了丰臣秀吉的热情接待。在热情洋溢的欢迎会上,小西行长转达了丰臣秀吉的七条停战条件,在我看来就是“不要脸七条”:

一、迎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二、发展勘合贸易;

三、中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

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不要脸七条”连后世清朝的李鸿章都不敢签字,没想到沈惟敬团队竟然全部同意了。其实这也不能怪这批人,虽然来日本的是一个团队,但是懂日语的只有沈惟敬。也是就说,“不要脸七条”明朝这边只有沈惟敬一个人知道具体内容。而且,沈惟敬刻意隐瞒了具体内容,对明朝使团其他人说,丰臣秀吉决定向明朝称臣,并请求封贡。

日本这边在得知明朝使团同意“不要脸七条”之后,立即报告了丰臣秀吉,并且告知丰臣秀吉明朝这边只需要日本派出使团到明朝,得到万历皇帝俯允之后将正式生效。

万历二十一年十月,日本使团到达北京之后就收到了明朝兵部尚书石星提出的停战三协议:

一、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和对马海峡;

二、只册封而不准求贡;

三、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沈惟敬的亲传弟子,大忽悠二号小西行长的心腹,日本使团代表小西如安全盘接受。

随后,沈惟敬还奉上了日本的降表,很显然这份降表是大忽悠伪造的。

万历二十三年一月,大忽悠沈惟敬带着万历皇帝的册封书到达了日本。为了迎接这封册封书,丰臣秀吉可谓是隆重接待,命令所有与会的人都必须穿明朝服饰以示重视。但是丰臣秀吉在听到这封信的具体内容之后,差点把房顶掀了,在我看来,这封信你听你也生气。因为万历皇帝的册封书满篇都是老子对儿子的口吻,暴怒之下蹦出几个字“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哉!”

议和彻底决裂,那就战场上见吧。

见到这种情景,大忽悠沈惟敬估计已经开始给自己准备后事了,以至于他从日本到达朝鲜进入明朝之前,说什么也不走了,并且再次伪造了丰臣秀吉的谢恩表,让随行人员带回了明廷。当然了,大忽悠这次没能忽悠成功,反倒拉着兵部尚书一同下了狱。

打仗打的是银子,打的是后勤,朝鲜的拉跨程度让明朝非常不满,一直打下去,显然是不符合明朝利益的。万历二十四年五月,万历皇帝仍然是想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战争,于是,明朝的都督佥事杨方亨与大忽悠沈惟敬再次领命到了日本。这次被沈惟敬差点忽悠瘸的丰臣秀吉说什么也不会上当了,于是新的战端再次拉开序幕。

万历二十六年一月,日军在丰臣秀吉孤注一掷的指挥下再次入侵朝鲜,得到消息的万历皇帝立马将大忽悠沈惟敬投入到了天牢。没有办法,明军再次进入朝鲜。

日军第二次入侵朝鲜,丰臣秀吉投入了十四万人,明军前前后后也进驻了七万部队。

这次战争,比上一次战争更为惨烈,总体战局上,日军占据人数优势,明军在武器方面强于日本,拉锯形势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