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第二天(原创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第二天(原创衣锦还乡)(1)

“衣锦还乡”在一些人观念中有很深的印痕。他们想的是当大官,挣大钱,富贵了好回乡夸耀乡里,显摆显摆,做了人上人,面子上也好看,其实很不可取。这和有理想抱负,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一样,那是应该的,也用不着显摆。“衣锦还乡”其实是一种应该摒弃的旧封建观念。

什么叫“衣锦”,“衣”在这里是动词,读YI,四声,意思是“穿”,“锦”是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这里指的是丝织品做的衣服。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朝廷规定只有身份高贵的帝王大臣才有资格穿什么绫罗绸缎等丝质衣裳,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制成的素衣,后来有了棉花,就统称布衣。三国时,诸葛亮未出茅庐就自称“布衣”,也就是没有官职的平民百姓。那时,从衣着上就可以分出是富贵还是贫穷的不同身份。只不过尽管有规定,在民间一样会被打破,过去有钱的商人、地主私下一样穿丝质衣裳。

旧时不管是读书人热衷科举,苦读十年,一旦荣登皇榜,做得高官;或是出外经商,长袖善舞,一旦饱有财富,一定会回乡向亲友夸富贵,以满足虚荣心。可是,官场、商场竞争是激烈的,能够争得富贵的能有几人,如果命运不济,考场名落孙山,商场一败涂地,就觉得脸上无光,还有何颜面再见“江东父老”。

读《史记·苏秦世家》知道像纵横家苏秦曾经捧六国相印,辉煌一时,可当初在他未发迹时,也曾遭人轻贱,甚至连他的妻子、父亲都看不起他。他回家来妻子见了仍然不停在织布,对他不搭不理,也不给准备饭食。苏秦只能以锥刺股,发奋读书,精研纵横之术,终于游说六国取得合纵的成功,能够身挂秦国以外的六国相印。苏秦再回故乡时,兄弟妻嫂见他,都是俯首侍奉饮食,不敢正眼去看他。苏秦问他嫂嫂“为何前倨后恭”,他嫂嫂直言不惭地说是因为“见叔位高多金”。苏秦听了,感叹地说:“贫贱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可见那时人们是多么势利眼。

说起来“衣锦还乡”最早可能是从楚霸王项羽留下来的。据《史记》记载,项羽攻占咸阳以后,他不愿意定都关中,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意思是说现在富贵了,如果不回归老家故里,岂不就像是穿着锦绣的衣服在半夜里行走,有谁能看得到呢。楚霸王一心想的就是荣归故里,向故乡亲友夸耀一番。没料到,后来被困垓下,三千子弟兵散尽,虞姬自刎,自己走投无路,又不肯过江东,感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此时途穷路末,“衣锦还乡”终成泡影,无奈只能自刎而死。

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也想“衣锦还乡”。刘邦在打败英布后,经过自己家乡沛县时,置酒沛宫,邀集家乡父老同饮。酒至酣,击筑而歌《大风》。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充分表达了他成就霸业的雄心壮志及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同时,他那种自夸衣锦还乡多么荣耀的心情,溢于言表。

可是,元曲有一篇《哨遍·高祖还乡》,却以嬉笑怒骂的手法,通过一位知晓刘邦底细的乡民之口,揭露刘邦微贱时本是一个无赖,有许多丑恶行径,说刘邦“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天契强秤了麻三秆(十斤为一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糊涂)处,明标着册历,现放着文书”,“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曲中以刘三称呼刘邦)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为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揭发刘邦当初耍无赖,借走的偷走的为什么至今不还?改名换姓叫什么汉高祖我也认得你,休想赖账!本来刘邦想的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是“衣锦还乡”,没想到被揭穿得体无完肤,如此尴尬,遭到的是百姓对他的蔑视,形象十分滑稽可笑,皇帝的威严完全扫地。

民国时期有一个叫阎锡山的山西督军,早年曾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后来也曾与蒋介石一起反共,解放前夕逃到台湾。奇怪的是像他这样的人还能不赞成“衣锦还乡”。1911年阎锡山做了山西都督,春节提出要回乡陪父母一起过年。部下以为一定要大摆排场,光是大小车辆就给准备了30多辆。没想到阎锡山只要了一部旧式美国吉普,只带两名随身军官和一位司机。一行四人在回乡路上,一概不惊动地方政府部门。车到村边西头就停下来,换上他外祖母给他做的那身衣服,步行进村,见到认出他的村民,还说几句家常话儿,几步路竟然用了一个小时才走到家中。随行军官问他为什么这样?阎锡山说:“孙中山先生常说‘民为本,我为仆’,我岂能以严威慑于父老乡亲?”

真正看清“衣锦还乡”的本质的还是周恩来总理,他平生最恨的就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那一套。据周恩来的侄子周秉德回忆,有一次周恩来的哥哥周恩寿委婉地劝周总理说,老家的房子太破旧,尤其是周恩来住过的那间,再不修就要倒塌了。淮安县委已经表示要帮助修房子,准备先让里面的几家住户搬出来。周恩来听了马上就说:“淮安县委来人了,我已经给他们讲过,院里的住户不要搬迁,我们的房子,尤其是我住过的那间,要塌就让它塌掉,塌平了最好,不许翻盖维修,更不许搞什么纪念馆组织群众参观。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封建主义那一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只要我活着,就不许搞。”

周恩来总理从十二岁离家,革命一生从未回过家乡。1950年1月周恩来曾在一次报告中提到自己的思乡情切。也提到他没能回老家的原因之一就是怕给地方各级领导增加安全保卫和接待工作的麻烦,另外也怕因为自己亲友关系给当地正在进行的土改工作带去困难,这说明他心里唯一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不给他人带来麻烦,唯独没有考虑的是自己。

本文系海河网原创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海河网。欢迎关注并按规则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