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需要战略纵深(灰色地带大国较量新战场)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灰色地带”理论在美国战略界和军事理论界持续发酵,“灰色地带”也日益成为大国战略竞争新战场何为“灰色地带”?大国较量演进到了何种程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国需要战略纵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国需要战略纵深(灰色地带大国较量新战场)

大国需要战略纵深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灰色地带”理论在美国战略界和军事理论界持续发酵,“灰色地带”也日益成为大国战略竞争新战场。何为“灰色地带”?大国较量演进到了何种程度?

介于“战与和”间的竞争状态

“灰色地带”一词用于描述介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的一种竞争状态。美国是“灰色地带”概念的最早提出者。2010年,美国国防部出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就使用了“模糊的灰色地带”的提法。

2015年,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发布题为《灰色地带》白皮书认为,“灰色地带挑战”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以及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竞争性互动。

2017年,美国国际安全顾问委员会发布《“灰色地带”冲突报告》提出,“灰色地带行动”通常指一国不直接使用常规军事力量,而是以不对称性和模糊性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性权力手段来挫败对手、实现自身利益的做法。报告列举10种行动类型,如:网络战和信息战、资助非政府行为体、经济施压、操纵和破坏民主体制等。

“灰色地带”的核心内涵是通过渐进方式消耗对手,威慑并压制对手。“灰色地带”具有以下突出特征:一是手段和规模的有限性。“灰色地带”行动所使用的手段没有达到动用军事力量的程度,以不招致直接军事冲突为限。二是在利益和能力上具有非对称性。一些国家往往选择不触犯对方重大利益、又能利用自身优势的特定领域向对方施压,最大限度实现自身利益。三是行为类型具有综合性。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舆论等手段,涉及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及网络等领域。四是信息和规范带有模糊性。“灰色地带”的行动手段、冲突性质等不像常规战争那样明晰,导致无法准确识别行动是否违反国际法或国际行为准则,难以对对手作出反制。五是行为方式具有渐进性。常会采取小规模、持续性且悄无声息的手段渗透,不搞大规模对抗,这既可避免引起对方过度反应,又可以隐藏真实目的。

大国竞相布局“灰色地带”,中国应保持警惕

美国2018版《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中国、俄罗斯列为长期战略竞争对手,把强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竞争性军事优势作为优先目标和任务,“灰色地带”行动成为美军“印太战略”框架下的主要行动模式。

对俄罗斯而言,“灰色地带”行动也是其应对安全挑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中东问题和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通过“灰色地带”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3年,在日本政府公布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使用了“灰色地带事态”提法,此后历年公布的《防卫白皮书》和2018年日本政府修改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都对此进行了强调。

2019年12月,英国成立战略司令部,用于整合、协调、保障联合作战能力建设,为英国在“灰色地带”行动中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在中东和乌克兰等冲突地区都能察觉英国部署“灰色地带”行动的蛛丝马迹。

对于由西方提出并且付诸实践的“灰色地带”理论,中国应高度重视,保持警惕。

首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对“灰色地带”的研究。考察、分析既往案例,对未来美日等国可能采取的行动作预判和准备,综合运用多领域、多类型的工具和手段应对。

其次,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高度重视风险管控。“灰色地带”行动具有较大风险性,易导致擦枪走火的意外发生。在维护和平发展大局的同时,要坚守底线,针对某些国家事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问题上的过分举动,坚决抵制,有力反击,绝不妥协。(完)(文章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许本磊

责任编辑:张一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