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和多尔衮谁死的早(立下赫赫战功的豪格)

豪格贵为皇太极长子,相貌堂堂,帅气潇洒,又英勇善战,屡立奇功,按说,他的人生路应该顺遂无比,平步青云,甚而有承继大统成就一代伟业之可能。

但纵观他短短一生,却是一个又一个“杯具”接连发生,清初之最具权力的“八大铁帽子王”中,没有人比他更“杯具”了……最终,在争夺最高权力的政治风云中,豪格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分析原因,一是时运不济,二是性格问题。

豪格长叔叔多尔衮三岁,自幼随祖父努尔哈赤、父亲皇太极及诸叔南征北战,功勋卓著。与明朝战斗中,更是俘获其著名将领洪承畴。

这位洪承畴,绝非一般人物,乃明末重要将领,洪承畴善治军,多次打败李自成的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他又读书知政体,有察吏安民之才干,如此人才,岂能不用?皇太极派人劝降,均是无果而终,无奈之下,最后由庄妃(即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出面,喂了洪氏一碗人参汤,蜜语一番,成功劝降,才使得洪承畴终为大清所用。正是由于采纳他的建议,推动明王朝之迅速覆亡。

豪格和多尔衮谁死的早(立下赫赫战功的豪格)(1)

影视剧中的豪格形象

论功行赏,二十八岁的豪格被封为和硕肃亲王,一时风光无限。但就是这么个人物,一生中却有四次被降爵革爵,甚而错失皇位,乃至最后因被囚禁激愤而死。想想真是可怜呐。政治斗争之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无缘无故被牵连

豪格第一次被降爵因婚姻而起。

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招降蒙古察哈尔部。察哈尔部林丹汗妻子数人为皇太极父子兄弟分占,豪格按父亲安排,娶了林丹汗年轻貌美的福晋伯奇。就在皇太极父子兄弟诸人迎娶林丹汗福晋和格格的婚礼上,莽古济大吵大闹,成功搅局,本来一桩喜事,被弄得不成样子。这事大大惹恼了皇太极,召集诸贝勒大臣议罪,决革除莽古济的公主名号贬为庶民,并禁她与亲属往来。

莽古济何人?她是努尔哈赤的女儿,皇太极的姐姐,是豪格和岳讬的姑姑和岳母,所以大闹婚礼,不过是怕豪格另娶一妻,自己的女儿地位受到影响而已。莽古济因自己的鲁莽草率付出代价,更牵连到多人,莽古济之弟德格类,女婿岳讬和豪格也受到处罚,理由是,身为莽古济的亲戚,却未能与她划清界限。这条理由,不免有些牵强,想想看,皇太极你自己也是莽古济的弟弟,你有划清界限了吗?

无缘无故被处罚,豪格还真郁闷,一边是自己亲爹,一边是姑姑兼岳母,都是至亲,自己夹在中间,可谓两头受气。不想受此处罚,虽心有不甘,也没办法,只得忍了。

事实上,娶妻风波仅是个开端,不久之后,一场更大的动荡迎头而来。

果断杀妻免受株连

同年底,莽古济与哥哥大贝勒莽古尔泰、弟弟德格类被人举报,说他们仨曾在佛像前焚香发誓,意欲谋反,莽古济因而被卷入谋逆案。抄莽古尔泰的家时,搜出16枚木牌印,上书“金国皇帝之印”,因而被视为谋反铁证,诸贝勒开会商讨,为谋逆案三主角定罪:莽古尔泰“大逆无道”,本应寸磔(用刀碎割而死),但莽古尔泰与弟弟德格类已死,决定将两人的坟墓平毁,骸骨抛洒;处死莽古济及莽古尔泰的儿子额必伦。皇太极不愿就此罢休,随即又对莽古尔泰的同党进行了严厉镇压。

豪格到这时才真正领略了政治之残酷,之前的处罚已令他担惊受怕,现在岳母兼姑姑谋反,如不抓紧划清界限,哪里会有什么好下场?他咬咬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果断杀死自己的妻子,以谋求与莽古济彻底斩断联系,不受株连。其实,豪格与妻子感情深厚,又是表兄妹,万般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与其说豪格残忍,不如说政治斗争叫人失去人性,为了自保,才不得不如此去做。

豪格杀妻,态度坚决,行事果断,皇太极表面上不说,怕是内心也相当嘉许,儿子占在自己一边终是令他欣慰。否则,皇太极也决不会将莽古尔泰的财产大多分给豪格,并封他为和硕肃亲王,一跃而成为眼下最具实权的六大贝勒之一。

豪格和多尔衮谁死的早(立下赫赫战功的豪格)(2)

影视剧中的豪格形象

但千不该万不该,身为皇长子的豪格,处于波谲云诡的皇室斗争当中,私下里却与受罚的连襟岳讬一起议论,借此表达对皇太极处理莽古济案的不满,发泄心中私愤。他的这一异常行为,很快被皇太极获悉,皇太极非常震怒,授意贝勒开会议罪,最后的处理结果是:革去豪格与岳讬的亲王爵位,降为贝勒,罚银千两。有此一件事情发生之后,豪格彻底明白了皇权之威专,不得不变得格外小心谨慎,就连对皇父亦不能例外。

优柔寡断个性葬送了前途?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突然去世,令一众宗室手忙脚乱,因他生前未曾立嗣,由谁承继皇位成为一大难题,这也是一世英明的皇太极的极大失误。早在皇太极生前,他曾就立嗣问题有过思考和准备,但当下的事情层出不穷,令他腾不出时间做过多安排,才使其计划落空。皇太极共十一子,有三子早逝,另余八子,选中一个承继大统应不算什么问题。按理说,豪格能力不差,多有军功,又是居长,被立为嗣几乎理所当然,然而,皇太极却直接将豪格排除在外,也自有他的考虑:首先,子以母贵,皇太极后宫是蒙古贵族女儿的天下,而豪格的母亲地位较低,又是继妃;其次,在皇太极眼里,这个孩子对自己一直存有二心,对他的信任一直未能建立起来。

排除了豪格,又排除了几个庶妃生的孩子,最终只能从科尔沁后妃的孩子中挑选。所以,当宸妃海兰珠生皇八子时,皇太极喜不自禁,以为终于迎来自己的接班人,哪料想,200天后,皇八子夭折,这等于给了皇太极当头一棒。最终,立嗣的事情暂且搁浅,他自己就突然离世了。

从眼前形势看,能够一争皇位的,有三人最具竞争力,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以及肃亲王豪格。

代善年老体衰,又曾领教政治斗争之无常,早失去争夺的心,更何况,当年他曾有更大机会获取汗位,到最后都放弃了,现在他更无心力加入争夺皇位的队伍当中。

而从豪格和多尔衮势力相较来看,豪格这边更胜一筹:首先,他是皇太极长子,战功卓著,其他兄弟年纪尚小,并无战功;其次,诸亲王贝勒中支持他的多于多尔衮,一众保皇势力大多倾向于豪格,连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皆不例外。多尔衮的支持者似乎无多,仅有阿济格多铎兄弟紧紧追随。

从形势上看,对豪格非常有利,倘若此时他能够一鼓作气,很可能就此被扶上皇帝宝座,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代伟业。坏就坏在豪格的性格上,他优柔寡断当中,又有些许懦弱,未能当机立断,眼睁睁看着皇位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在崇政殿召开的议政会上,不少人公开表示支持豪格,而错误估计形势的豪格,竟学起父亲皇太极以退为进的计策,谦虚地说:“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说完就退出了会议。而这一举动,正合了多尔衮的意,他假戏真做,忙以“虎口(豪格)王既让退出,无继统之意”为由,彻底将豪格排除出局。

豪格自己未能坐上帝位,但在客观上,他也阻止了多尔衮的称帝梦,慑于豪格手握重兵,多尔衮亦不敢贸然上位。只好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由皇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与济尔哈朗成了辅政王,豪格则坐上了冷板凳。如此这般,避免了皇室内斗,使诸王在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团结起来,终成大业。

豪格咽不下这口气,常有牢骚,他甚而放言:“睿亲王平素多病,岂能终摄政之事,此番出征,令我同往,岂非特欲置我于死乎?和硕睿亲王非有福之人,乃有疾人也,其寿几何而能终其寿乎?设不克终事,尔时以异性之人主国政可乎?”,凡此种种,攻击性极强,不能不令多尔衮心下怨恨,当下又在满清进军中原的关键时刻,发表这种不顾全大局的言论,又足见豪格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表现得过于幼稚,不懂得韬光养晦之道理。

豪格和多尔衮谁死的早(立下赫赫战功的豪格)(3)

影视剧中的豪格形象

顺治元年(1644)四月,豪格所属的正蓝旗将领何洛会等人联名告发豪格,指其“言辞悖妄,力谏不从,恐其乱政”,早想对豪格下手的多尔衮,终于等来时机,他召开诸王会议,为豪格定罪,剥夺其七牛录,罚银5000两,革除王爵废为庶人,豪格的一众心腹皆惨死。同年十月,顺治进京,豪格才得以恢复肃亲王爵位,但他这时已无和多尔衮对抗的本钱了。

四年后,因有人揭发郑亲王济尔哈朗罪行,无故牵连到豪格,多尔衮再次发动对豪格的政治迫害,革除其爵位,囚禁于狱中,遭到囚禁的豪格满腹怨恨难以抒发,最终郁郁而亡,年仅四十岁。多尔衮逼死了侄子,剥夺了他的家产,还娶了他的福晋,娶侄媳妇当老婆,在当时的汉人看来,简直不可理喻,丧尽天伦。

对西方科技和宗教感兴趣

关于豪格的死因,还有许多说法,有人说是自杀,有人说是谋杀。

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提供了另一种说法:豪格凯旋回京,皇上派摄政王迎于永定门外。肃亲王按例先拜谒皇叔(多尔衮),不意幕中伏兵四起,乱刀齐下。肃亲王的太监王忠扑在豪格身上,与他同被剁为肉酱。装殓时血肉不能分,同敛一棺。后世肃王府用太监,只许用,不准打骂,因王忠同王殉难,且同葬一处。

不管是何种说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若非多尔衮的多次迫害,年纪轻轻的豪格断断不会轻易失了性命。

好在报应来得也快,豪格死后才两年,多尔衮也在狩猎中猝死,衔恨在心的顺治,对这位皇父摄政王进行了彻底清算,并且帮助哥哥豪格平反冤情,并恢复其肃亲王爵,并使之成为世袭罔替的八大帽子王延续下去。

了解更多清朝故事或史料,可阅读《清朝全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