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提起江南四大才子,大家就会想起周星驰电影中那个能文能武,潇洒不羁,提着毛笔烤鸡翅的风流才子。

电影中的情节,虽然有戏剧化夸张的地方,但是电影中提到的唐伯虎装病躲避宁王的招揽,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还有电影里唐伯虎大战“对穿肠”一句句信手拈来的“下句”,把原本想在对联上为难唐伯虎的“对穿肠”逼得吐血数升。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1)

历史上的唐伯虎,确实写得一手好对联,他有不少对联都流传百世,其中更有一副对联,被后人称为“千古名对”。

而且这副对联,还是他为了挣“东家”的10两银子,给人家茅厕写的。

给茅厕写出“千古名对”

唐伯虎本命唐寅,“伯虎”是他的字,从他的“名”和“字”就能看出来,他生肖属虎。

其实大家耳熟能详的“江南四大才子”,确切的叫法是“吴中四才子”,因为这四位才子都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唐伯虎虽然有才名,但是却受科举舞弊案牵连,出狱之后无心功名,在市井间游荡,靠写诗卖画为生。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2)

那副给茅厕写“千古名对”的事情,就发生在他流连市井的时候。

据说当时有个县太爷盖了一个新院子,新房入住之前,为了彰显自己是读书人家,就找人给每一个房子都题上对联,连茅房也给安排上了。

按说县太爷手下也有师爷,虽未必是才高八斗的博学大儒,但是写两幅对联应该不在话下。

其他主屋、客院之类的写对联简单,但是给茅房的对联,却让人犯了难。

这地方虽然是人人必须的,但到底是难等大雅之堂,古代的绅士淑女连“如厕”两个字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以“更衣”代替。

所以即使县太爷请来的人能写,人家也不愿意给茅厕写对联,怕传出来被人耻笑。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3)

这个县太爷大字识不了一箩筐,自然不知道斯文不斯文的事情,他还以为没人写得了,所以贴出告示,悬赏了10两银子为他家的茅厕写对联。

告示贴了3天也没有揭榜,对联没贴齐,县太爷也搬不进去,眼看相好的吉日良时就要过去了,县太爷急得团团转。

这时,县太爷家里的管家突然想起来,之前听说有一个叫唐伯虎的很会写对联,就赶紧准备了礼物,让下人去请唐伯虎。

唐伯虎原本就为人不羁,这会又正为吃喝发愁,听了县太爷家下人的来意后,二话没说就应了下来。

来到县太爷家之后,唐伯虎先吃饱喝足了,才径直来到书案边,挥毫提笔写下一副对联:

且看来客多情,甘解衣带终不悔。

莫道此物无情,化作春泥更护花。

上下联寥寥26个字,对仗工整,不仅点出了“茅厕”,还引申出“化作春泥”的深层涵义。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4)

而且更难得的是,这件大家说出来都有点不好意思开口的事情,在唐伯虎的笔下却情趣高雅,丝毫没有一点粗俗的意思。

这两句对联传开之后,被后人誉为“千古名对”,后来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也有相似的句子,可见这句深得人心。

县太爷看了唐伯虎写的对联后,原本还有点不满意,经师爷解释之后非常高兴,不仅把承诺的银子奉上,还邀请唐伯虎来他府上做事。

然而唐伯虎再看见这样的人还能做县令后,原本对官场就灰心的他更是绝了那份心思,婉言谢绝了县太爷之后就回去了。

会试风波绝缘官场

唐伯虎的对联被后世大家尊崇为“千古名对”,他本人当时并不知道,只是拿着换来的10两银子走在路上,感叹自己的人生。

唐伯虎从小就有才名,那时读书,他也是奔着做官去的。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5)

他12岁就结识了“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14岁那年,又认识了另一位才子文徵明。

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在朝廷任职,他也非常赏识唐伯虎,在好友的影响下,唐伯虎也刻苦攻读准备考试。

他虽然聪明有悟性,文章做得花团锦簇,书、画也都小有名气,为人却不拘小节,加上父亲早逝,无人管束就有点放浪形骸了。

27岁那年,唐伯虎参加录科考试(录科之后才能参加科举)的时候,居然约上另一位好友张灵,在外面喝酒狎妓。

主管录科的提学御史方志非常讨厌这种行径,所以那次录科考试,唐伯虎就被黜落了,这下他才傻眼了。

还好当时的苏州知府爱惜人才,再加上唐伯虎人缘好,有文林和苏州其他名士一起为他求情,方志才勉强同意让唐伯虎通过“补遗”参加乡试。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6)

古代科考考中童生成为秀才之后,有三道关,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就是各省举行的人才选拔考试。

乡试考中之后,秀才就成了举人,这时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所以“范进中举”之后才会那么激动。

乡试中的第一名被称为“解元”。

唐伯虎在乡试中也确实没有辜负大家,一考就考了个“解元”回来。

大家对这个新出炉的“解元公”都是赞誉有加,但是他的好友文徵明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文徵明的父亲文林虽然非常欣赏唐伯虎,还为他说过话,但是文林也深知唐伯虎为人有点轻浮,所以文徵明特意在唐伯虎春风得意的时候告诫他:不要太高调了。

这本是朋友的肺腑之言,但唐伯虎非但不领情,还写了一封回信给文徵明,扬言要和文徵明断绝关系。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7)

如果唐伯虎当时把文徵明的劝告听进心里,赴京赶考的时候低调一点,也许就没有后来的祸事了。

考中乡试解元的第二年,唐伯虎和一位叫徐经的朋友一起坐船去京城赶考。

两人到了京城之后以文会友,唐伯虎的文章本来就写得漂亮,所以一到京城立刻被众人追捧,每天和徐经忙着在京城里会友、拜师。

会试三场考过之后,唐伯虎和徐经两人榜上高中。

但是因为他们两人在京城的高调活动,所以他们高中之后立即传出流言,说徐经贿赂考官,两人在考试之前就拿到了试题。

科举考试是国家大事,有这样的流言传出,朝廷势必要彻查。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8)

锦衣卫查了很久,只查到徐经进京之后,曾见过考官程敏政,还送过礼物,而唐伯虎也用钱买过程敏政的文章,说是要送自己的座师梁储。

(注:科举考试时,考中的人把乡试、会试的主考官都尊称为座师)

虽然锦衣卫没有查出两人向考官买卖试题的证据,但是也因为和程敏政的接触,被革除功名,发到县衙充当小吏。

按照正常发展,两人会试考中后,最不济也是从县令做起的正职,此时当了小吏不仅升迁无望,还从此背上了“舞弊”的污名。

徐经此后一病不起,唐伯虎也因为面子上过不去,没有领小吏的官职,而是回了自己家闲居。

因为这件事,唐伯虎夫妻反目,和妻子合离之后颓废不已,后来才造了“桃花庵”,卖书鬻画,纵情饮酒。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9)

进京会试没当成官,反而让唐伯虎从此与官场无缘。

六如居士

唐伯虎官场失意的时候,才30岁,之后又与妻子和离,再豁达的人,也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所以回到苏州之后,他就四处游历试图排解烦难。

结果游历两年之后,唐伯虎大病一场,病刚好,弟弟又和他分了家,原本过得下去的生活,就有点拮据了。

唐伯虎除了因为文采出众,与文徵明、祝枝山和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之外,还因为绘画,和文徵明、沈周、仇英并称为“明四家”。

除了绘画,唐伯虎的书法也很出众,所以他生活拮据的时候,就靠着出售书、画换钱。

只是那时他的书画还没有受到追捧,所得的钱财也有限,加上他又有嗜酒这样的“烧钱”爱好,日子自然也没有好到那里去。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10)

他的“桃花庵”地处偏僻,原主人废弃了很久,价格自然也很低,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价格,他一时也拿不出来。

最后他一咬牙,用自己的藏书作抵押,才拿到了房子的地契,后来又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还清欠款。

唐伯虎性格本来就有点放浪不羁,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之后,就更肆意了,所以才能接下给县太爷家茅厕写对联这样“有损文人名节”的事情。

吃过苦头之后,唐伯虎也看到了文徵明当年对他的劝谏,实在是金玉良言,于是又主动给文徵明写信,两人也和好如初。

30岁时因为意气,拒绝朝廷分派给他的小吏一职,40多岁的唐伯虎却答应了宁王朱宸濠的招揽,去宁王府做了小吏。

此时朱宸濠已经有了叛乱的迹象,唐伯虎去了宁王府没多久,就发现了宁王的意图。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11)

他虽然不能当官,但也不愿意成一个“乱臣贼子”,为了从宁王府脱身,他假装疯癫,脱了衣服撒泼,这才让宁王放过了他。

此后宁王起兵造反,没多久就让王阳明灭了,唐伯虎也因为这次装疯卖傻,逃脱了一次杀身之祸。

受此影响,此后唐伯虎再也不去想官场的事情了,一直写诗作画直到54岁寿终正寝,也给文坛和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后人根据这个号,给他安了6位“如夫人”,后世的演义又给他虚构了很多豪奢的故事。

但是历史上的唐伯虎,后期生活一直非常贫困,甚至一度到了需要朋友接济的地步,根本就不像影视剧演绎的那样家财万贯、美女环绕。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12)

那个为了10两银子,就给县太爷家茅厕写对联的唐伯虎,才是真实的唐伯虎。

“六如”还有另一层解释,就是佛教的梦、幻、泡、影、露、电“六喻”,佛教用这些来比喻人世无常。

这个心境,才更符合唐伯虎的人生经历。

他的那两句“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看似豁达,实则是历尽了沧桑之后得心灰意冷吧。

结语: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许多在历史上留下大名的人,在生活上都比较落魄。

也许只有困苦的生活,才能激发出一个人的创作热情,才会让人有倾诉的欲望。

如果唐伯虎一生仕途得意,就不一定有钻研书法、绘画的时间,也许就只会是一位普通的大明官员了。

唐伯虎对对联吐血(唐伯虎为赚10两银子)(13)

而那位当年和他一起被取消功名的徐经,虽然抑郁早亡,但是他有一位后人,走遍河山,写出了中国地理学上的知名著作《徐霞客游记》。

这对徐经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