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知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性格与认知思想的关系)

​1、性格的方法:《大数据性格学》区分4种性格

个人认知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性格与认知思想的关系)(1)

《大数据性格学》

《大数据性格学》。是本书的系列丛书,很可能是迄今最先进、准确、高效、实用的性格研究成果。《大数据性格学》负责解决“认识自己”,而本书则负责解决“成为更好的自己”。性格如同种子是基础,心性是人的精神属性,如同大树,但“种子不一定都能长成大树”,所以想要长成“大树”就需要先了解自己是怎样的“种子”。

三维性格理论。大数据研究发现基础性格主要由血型、性别、后天三方面决定,性格大数据显示血型对性格的影响超过了50%,比性别和后天两方面加在一起的作用还要大,换言之血型主导了一个人的性格,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认知和思想方式。所以三维性格理论认为,人类的性格分类可以化约以血型作为分类基础,事实上有大量数据显示血型和人类迁移分布、人种民族、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联性。

A、B、O三生万物。ABO血型系统对应了三种基础性格,四种性格君。O基因形成了相对实用的盲人型性格君,A基因形成了相对理性的机器人型性格君,B基因形成了相对感性的小孩子型性格君,以及派生出更复杂、追求合理的AB型外星人型性格君。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再加上性别和后天各方面的影响,最终呈现出了千变万化的个性。但万变都不离其宗,个体的性格很难摆脱在“感性、理性、实用”下这三种基础特质中三选一,或三选二,也就是“既有理性、也有感性”、追求“合理”的第四种复合性格。

性相远,心趋同。性格是人的生物属性,心性是人的精神属性。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也很难改变,所谓的“性相远”。一个人的心性则是可以不断提升、去接近相同的宇宙规律和人类智慧的,所谓的“心趋同”。《大数据性格学》的任务是帮助大家“认识自己”以及别人的性格,《心性学》的任务则是帮助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大数据性格学》的性格理论是《心性学》的基础。想了解更多关于性格的数据和研究内容,请参见《大数据性格学》。

个人认知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性格与认知思想的关系)(2)

性相远:看清 3 1种性格君

变者孩

不变者器

强行者盲

求真者神

任性的小孩:

一个人真实、可爱、聪明,但说哭就哭、说变卦就变卦,原来是个孩子,你自然不会怪他,可是孩子就是孩子,虽然很好玩、但也只能哄着,不可能把他当大人对待和要求的。

教条的机器人:

一个人做事认真靠谱、一板一眼,但听懂了也不会调整、永远教条不变通,原来是个机器人,既然是机器人,你只能当他机器人用,不用指望机器人会真正懂你和明白人生意义。

自我的盲人:

一个人碰落了你的手机,你刚想骂他,发现他是盲人,你自然不会去骂他了,但是为了避免问题,下次你一定不会把贵重物品放在他边上、也不会太靠近他。

难以捉摸的外星人:

一个人和你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常常让你很难理解和接受,原来是个外星人,对外星人偶尔思想互动交流下可以,但外星人和你永远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永远因为缺乏安全感而要求真相,即是神,又是神经。

把小孩当小孩、盲人当盲人、机器人当机器人、外星人当外星人,然自己做自己这只猫。基于“性格大数据”、“性格决定论”、“心性决定论”,并结合斯宾诺莎的理论,本书认为对于人、以及一切对象的属性、甚至是所有可经验的关系属性,都可以采取“看清、接受、运用”的方法,即看清小孩是小孩,不要怪小孩不是大人,激发小孩可以成长的属性,接受小孩目前就是小孩的现实,把小孩当小孩,发挥小孩可爱的优点,规避小孩幼稚不靠谱的缺点,不要产生任何责怪或幻想,做到斯宾诺莎所说的“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

个人认知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性格与认知思想的关系)(3)

小孩型性格:变者“孩”

B血型:受显性的B基因特质影响。被感觉主导的性格心,发育出表象感知认知心,发育出理想主义思想心。感觉导向的人,即便聪明、灵活、读书好,但本质上缺乏理智的体验积累能力,长大后认知心和思想心都缺失,成熟度很低。90%以上的决策还是任由性格心决定、总是被“飞蛾扑火”的感觉主导。由于感觉决策的出错率高又无法迭代,会演化出喜欢找理由、爱逃避、玻璃心、刺猬模式来抵制外界压力,从而形成跟着感觉走、爱逃避外推责任、无法形成认知的积累巩固,永远像个孩子。

B血型在《大数据性格学》中的描述:感性,情绪理想主义,感觉导向。感性、真诚、善良、单纯、幼稚、不拘小节、追求快乐、开朗、活泼浪漫、三分钟热度、情绪来的快去得快、承受不了压力、耐不住寂寞、容易动摇、容易崩溃、容易玻璃心、耐心差、容易不耐烦喜欢逃避、情绪波动大、容易发小脾气、自说自话、鲁莽、擅长具象的事物、灵活性强、操作能力强、依赖性强、需要自由空间、乐观、虎头蛇尾、知足常乐、害羞、太直不善复杂的社交交际、不考虑别人感受、讨厌繁文缛节、心软动情、多愁善感、妥协、原则弱、任性、随性、冲动、缺乏理智、不成熟、不靠谱、好了伤疤忘了疼、忽冷忽热、变通能力强、小聪明多、投机性强。

个人认知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性格与认知思想的关系)(4)

机器人型性格:不变者“器”

A血型:受显性的A基因特质主导。从众的性格心,形成了先验论价值观认知心,和完美主义思想心由于从小受到同样教条的家长强力控制,从小就被教育出“火不能碰”的先验论教条认知方法和刻意的完美主义思想方式,天性和体验认知能力全部没有发育出来,自然“不敢碰火”,用不了“火的功能”,即便认识到了还是不敢尝试“火”,90%以上的决策都不是发自本心,都是被植入的教条观念,缺失本心的直觉和感知力,像一个只听指令的机器人。

A血型在《大数据性格学》中的描述:理性,概念完美主义,价值观导向。执着、认真、靠谱、负责、仔细、严谨、极端、偏激、谨慎、对自己和别人都要求高、压力大、自尊心强要面子、做事认真、劳碌辛苦、一本正经、教条、认死理、自制力强、意志力强、忍耐力强、耐心好、较内向、冷静、严肃、有条理、较低调、心思细密、做事要成功率很高时才敢做、较消极悲观、较内向、谦虚、缺乏自信、注意繁琐小事、叫真、固执、对陌生人客气给最熟悉人压力感、压抑情绪、对陌生事物警觉、最在乎别人感受看法、死脑筋、一根筋、不善于变通、含蓄内敛、顺从服从性强、逆来顺受、内心软弱、唠叨、不善言辞、死要面子活受罪、强迫症、节约、心事重、钻牛角尖、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共情、迂腐。

个人认知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性格与认知思想的关系)(5)

盲人型性格:强行者“盲”

O血型:受O基因特质主导。注重自我直觉的性格心,发育出体验认知心,发育出功利实用主义思想心。直觉良好的性格心形成了注重体验的时间认知能力和尊重事实的务实心性,规避了机器人性格君教条于精神概念蛊惑的问题,也规避了小孩子性格君痴迷于感觉的问题。但由于功利、自我的性格,只关心直观好处,所谓“火对我有什么用”,缺失主动换位平衡和逻辑思考能力,思想心虽知道要让“万物是为我所用的”,但不关注、也不善于理解和运用天道中“无中生有”的大智慧,像一个只能基于自我直接感受的盲人。老子说“强行者有志”,但还最好还能做到“自知者明”。

O血型在《大数据性格学》中的描述:知性,现实体验主义,有用导向。理智、冲动、情商高、务实、成熟度高、热情开朗、竞争性强、自我、自我节奏强势、内心强大、软硬不吃、粗线条、不敏感、不爱多想、现实、豁达、心大、包容、团队精神强、人际能力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分清主次权衡利弊、无关的事情不够主动、和自己相关的事情比较主动在乎、在乎的事情耐心好、节奏慢、外圆内方、皮比较厚不敏感、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精力旺盛、成熟、做事喜欢事先安排好、目的性强、注重自身利益、行事粗放、敏感度低、不太谦虚、情绪相对稳定、理智、冷静沉着、直截了当、不容易后悔、善于人情世故、吃软不吃硬、自我认可、自信、坦荡、气场强、圆滑、坚持自己看法、自我节奏很难被别人带动、注重实际体验、相信事实不相信理论、自利、能言善辩、强悍、功利主义、缺乏情感、淡漠、我行我素、不拘一格、自以为是、自以为全世界和自己都一样的上帝视角。

个人认知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性格与认知思想的关系)(6)

外星人型性格:求真者“神”

AB血型:A基因和B基因混合作用。孩子型B基因和机器人A基因型的混合。又感性又理性、自我冲突纠结、严重缺乏安全感、因而喜欢采取数据观察研究来得到安全感的追求合理的特质。好比A基因要求“火不能碰”、B基因却感受到“火好漂亮”,在两个冲突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缺乏安全感、爱观察分析的性格,于是主动观察了1000次火、掌握了“火怎么生成、怎么造火箭的前因后果”。也就是敏感纠结主导的性格心,发育出逻辑观察认知心,发育出合理主义思想心,缺失盲人性格君注重体验、投身实践的务实精神,都过于超脱,像一个脱离正常状态、神经兮兮的外星人。

AB血型在《大数据性格学》中的描述:理性 感性,逻辑聚合主义,合理导向。复杂、冷静、逻辑性强、理性又感性、聪明、纠结、善辩、神经质、矛盾、敏感、换位思考、互动性强、辩证、思维敏捷、智慧度高、有个性有才能、反应快、节奏快、合理性强、热心、喜怒无常、善变、翻脸不认人、脾气差、容易崩溃、感同身受、自我牺牲精神强、主动性强、自我反省、易被影响、稳定性差、举棋不定、患得患失、充满神秘感、不易掌控、爱玩消失、草率、思维并行跳跃、言语犀利、自我保护、缺乏安全感、表现得比内心热情、内心还在审视、随时可能冷静、效率高喜欢优化、挑剔、分裂、刻薄、感同身受、同情心强、精分、洞察力强。

2、认知的问题:火的理解误区

个人认知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性格与认知思想的关系)(7)

性格对认知的影响

认知是方法。本书所指的“认知”,也称理性认知,是通过向外沟通将外部数据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理性知识,本书的“智慧”则是指将理解的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的能力,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对自身主体有用的“实用知识”。

知识是数据。认知获取知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身具体实践经验,经验知识是被个体体验后存储入认知的数据。另一种则依赖人的理性能力直接学习抽象知识,抽象知识是全体人类共同经验、确认下来的,脱离个体视角就存在的规律数据。王阳明说“我不看花时,与花共寂”,知识不被主体精神理解的时候,与竹简、花、万物一样只能算一个物品。

认知的难度,准确和有用。认知的第一阶段是将外部数据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理性知识,由于不同性格和经历的人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很多人无法获取“准确的知识”。认知的第二阶段是将获取的知识通过自身智慧转化为“有用的知识”,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教条,很难做到将知识消化运用。

认知问题的解决原则,“向外做加法、向内做减法”。也就是向外更加崇尚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准确的“理性知识”。向内则通过心性对冲自己性格,对冲的好处是,一方面保证能按外部规则去行为和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生发智慧,从而使自己有能力将外部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真正需要的有用知识。换老子的话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做学问要做加法,接近规律要做减法。

性格差异导致认知差异。《大数据性格学》中发现,即便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实践和教育提升,但是个体性格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需求变化范围和认知能力提升空间。四种性格君认知方法受到性格先天影响,小孩子型性格喜欢用表象感觉判断,机器人型性格君喜欢用概念价值观判断,盲人型性格君喜欢用通过体验对自己的用处判断,外星人型性格君喜欢通过观察聚合判断。所以研究清楚不同性格在认知上的问题就可以找到针对性的对冲方法,所以下面举一个四种性格君认知火的例子,来说明四种性格君认知方法的特点和问题。

感觉认知:飞蛾扑火,见色忘空

小孩子型性格君认知火的方法:飞蛾扑火。看到火漂亮的1个利处,就100分的投入,结果被烧伤,但没有巩固火会烧到人的1个害处,下次还是被那1个利处吸引投入。小孩子型性格君容易被表象感觉主导理想化的全部投入,结果自然很容易出错,然后怪客观于是没有积累新的认知,下次又好了伤疤忘了痛再次飞蛾扑火全部投入,理智认知能力和成熟度最低,呈现出强烈的动物性冲动。

苏格拉底提出“知德合一”,认为认知和德行的修养可以统一起来,类似知行合一的说法。柏拉图则认为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组成、并在争夺支配权,柏拉图期望人能够由理性去驾驭激情和欲望这两匹野马而做到知行合一。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苏格拉底太理智,知和德之间还存在由情感、欲望影响的意志力强弱,一个人知道勇敢和正义的本质、和能成为勇敢和正义的人,是不同的。

小孩子型性格君认知问题:理智很难战胜情感。小孩子型性格君成熟度低、情绪占比高、欲望强烈、理智度低、意志薄弱、行为冲动、合理性低,就是柏拉图说的那两匹野马,而亚里士多德更是发现这两匹野马很难驯服,由此不认同苏格拉底“知德合一”的理想说法。当然小孩子型性格君除了很难用自己理智控制情感做到“知行合一”之前,在“知”的层面就因为其过于强烈的性格情绪,导致认知积累性和理智度低,长期处于儿童阶段。8岁到18岁碰了10次火依旧停留在火好漂亮的6岁未入学阶段,18岁到28岁谈了10个朋友依旧还是停留在外形感觉、爱不爱的18岁少女初恋阶段,永远在100分和0分的感觉区间快速波动,所以才称为小孩子型性格。

情困此处又别处

爱上一人又一人

心且不死终将死

当时难忘忘今生

小孩子型性格君认知特点:重色,重表象的感觉,见色易忘空。老子的建议是“五色另人目盲、五音另人耳聋、五味另人口爽。。圣人为腹不为目”,不要被表象所吸引,不要被冲动感觉冲昏头脑,而是要关注实实在在的东西,注重体验、积累和本质。

教条认知:火不能碰,有名无实

机器人型性格君认知火的方法:认为火不能碰。还没碰到火就被教育火会烧到人的1个害处,所以不能碰火,结果虽然心里也想去尝试却从来不敢去碰火,自然也无法积累火可以取暖烧饭照明这些作用。机器人性格容易被价值观控制,从而形成先验论的极端判断,并限制了自然体验和认知的积累,最后形成认知失调、逆反心理和极端化倾向,其理性呈现出缺乏实践验证的固化倾向。

《后会无期》有一句电影台词叫“小孩子爱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对错”是让自己去适应“火不能碰”的价值观,“利弊”是找到火和自己的关系。从小当我们有认知能力时,就被各种“火不能碰、谈朋友为了结婚、等”价值观洗脑,长大后随着体验的增加才逐渐明白对错都是基于角度的、没有绝对的对错,利弊才是认知的目的和最大的对错、价值观也应该服务于人的需要。

《后会无期》的另一句台词是“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没有过好这一生”。小孩子一开始并没有准确把握概念的能力,若过早输入过多的概念和价值观,反而会扼杀了他们自然的、开放的、有创造力的去体验和理解世界与自己关系的能力。最终被价值观牢牢锁住,看不到利弊,丧失了正常的感知能力,扭曲了对世界的理解。

机器人型性格君认知问题:教条执着于对错。机器人型性格君最要面子、在乎别人看法、喜欢迎合、害怕被孤立和被否定,加之父母也很可能是这种性格,喜欢用价值观进行灌输和作为标准。在8岁到18岁本应该体验10次火的阶段因为被强化灌输“火不能碰”的价值观,导致1次火也没碰,最终产生严重的青春期逆反心理,13岁又想碰又不敢碰,18岁可以碰了又不知道怎么去碰、也不知道分寸和用处,依旧停留在8岁小学生价值观认知。最终导致认知失调,性格层面则表现为极端和内化抑郁,要么坚持自认100分的对,要么走向0分的极端反面,所以才称为机器人型性格。

诸神胜科学

睡虎惧世艰

放下见心性

人生一念见

机器人型性格君认知特点:重名,重概念和价值观,有名而无实。老子的建议是“名可名,非常名。。常无以观其妙”,概念是需要的,但不能刻意于概念反而被概念限制住背离了真相,不追求概念的时候才能体验到火可以取暖烧饭照明这些功能,这叫为而不争,而机器人型性格君太争了。老子还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做学问要做加法,接近规律要做减法,只有扔掉火不能碰的概念才能真正看到火,不妄为才能接近真相。

实证认知:火有什么用,重有轻无

盲人型性格君认知火的方法:体验火对自己有什么用。更关心火对自己的作用,于是逐渐积累了火可以取暖、烧饭、照明3个利处、也会烧到人、用掉氧气2个害处,最终逐渐积累出了火对自己的5个好处和要规避的5个问题。盲人型性格君由于其感受器相对简单,不容易被杂乱的感觉和价值观因素影响,对自我基本诉求的感知力和对自身的专注度反而更强,同时因为只具备体验式的具象认知能力,不断理智的积累认知,使其反而比同龄人更成熟、务实,实践理性的体验能力更强。

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小孩要学的不是文字或书本而是事物,就是客观、具体的真实世界。体验式认知才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认知方法,就是通过每次直观体验找到自身和外物在各种情况下的关系,并不断增补到原先积累的认知中去,未来在应用时可参照不同情况进行使用,也就是我们常说一个人成熟的分寸和度,其实就是体验式积累认知后的扬长避短应用能力。

盲人型性格君认知问题:只看眼前、短线。由于更重视体验和感受器受限,盲人型性格君不善于收集更多数据进行逻辑思维,他们更关注眼前直接可以获得的利益。所以在和这种性格沟通时候切忌用概念说服他们,比如说“大象有鼻子的”概念,不如直接把一个大象鼻子放到盲人型性格君面前有说服力,因为他们只会被事实说服。这也导致了他们认知迭代速度慢的问题,会产生“盲人摸象”问题,一个盲人摸到大象鼻子说“大象是水管”,一个盲人摸到大象腿说“大象是柱子”,于是各执己见,争论不下,因为这种性格不善于用逻辑、数据、换位和全局思维,认为多动脑子是浪费时间,更喜欢坚持用“主观上帝视角”将“大象”描述为,用“绝对客观主义方法”手前体验到的“水管”,所以才称为盲人型性格。

彪悍胜弱小

江海却处低

强人虽自信

天道终不欺

盲人型性格君认知特点:重有,重直观体验的用处,重有但轻无。老子的建议是“有之以为用,无之以为利”,放着咖啡的杯子叫“有”自然很有用,但空杯子也很有用,因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空杯子可以放水、放咖啡、放醋、有更多的可能,也就是“无”,老子说“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用马塞尔的话就是“有的越多,是的越少”,马塞尔的“是”就是老子说的“无”,也就是规律、逻辑、可能性。

逻辑认知:观察火,顺天逆人

外星人型性格君认知火的方法:观察分析火。性格心一章中说到外星人型性格是小孩子型性格和机器人型性格的混合性格,小孩子型性格君说快去飞蛾扑火、机器人型性格君说火不能碰、外星人型性格君受两种冲突想法影响自然很纠结,到底去不去?好奇心加极度缺乏安全感于是选择观察1000次火,也就是类似大数据研究,最后发现怎么生成火和怎么造火箭的前因后果,在需要时更可推演出火的100个利弊。外星人型性格君由于更敏感纠结缺乏安全感,于是更注重大数据观察分析得出更安全的系统化结论和太追求灵活运用,存粹理性的思辨能力更强。

《未来简史》认为“数据主义将替代人文主义”。数据主义认为宇宙可以看成按某些特定规律运行的巨大数据流,人类就是运用经验数据、科学实验数据获取认知、推动文明发展。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只要有充分数据就可以如天气预报一样推演未来,数据将比人更权威。外星人型性格君就是天生秉持这种观点和认知方法的,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不相信任何感觉、概念,安全感只来自于客观数据,认为数据比经验更全面,也更喜欢用系统化思维方式将各种数据不断抽象建模。若将认知火换成认知树,小孩子型性格君更关注花有多好看,机器人型性格君却在问这是什么树、是不是名树,盲人型性格君则已经在采果子了,而外星人型性格君则在通过数据观察比较研究起树的基因组成了,他们认为去解决1000片叶子每片上的具体蛀虫是低效的,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外星人型性格君认知问题:忽视自身直觉。外星人型性格君对一切都过于敏感灵活反应快、一直在观察、不断在收集数据、永远在高速运算分析、运用逻辑规律、构建抽象系统、追求高效方法,为了获得更客观的系统化认知结果,把自身主观角度搁置、不断换位别人切换角度、过度追求客观公正、大脑超负荷运行,结果很容易出现神经质、过于取巧、过于冷静甚至冷酷、缺乏人性、对自身诉求直觉差、缺乏正常人状态的情况,当然他们对世俗生活本来就没什么兴趣,觉得无意义、浪费时间、低效和违背规律,所以才称为外星人型性格。

莫把任性当人性

不与无情谈有情

须知是非并非是

放下聪明见微明

外星人型性格君认知特点:重天,重聚合的逻辑规律和时机,顺天却逆人。荀子批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只关注自己片面感知到的所谓天道规律,却看不到人性、社会人际、人的因素其实也是天道的一部分,这种过于强调纯粹“天道”的想法其实也是偏差的。儒家在这点上明显更考虑到了人的因素,因为孔子的“天道”是包括人的,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家的“天道”如外星人性格君一样不包括人的因素,因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也说“天人合一”,将“天”和“人”分开说,并且明显更强调“天道”的优先性,也就是“人法天道”,这种接近理性科学精神的角度会导致人的主体缺位,所以更好的“天人合一”要“天为人用”,是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

理性认知的要点:定量能力

理性认知很重要。以前面火的例子为例,不同性格和经历的人在认知需求、关注点、认知能力上有差异,导致他们感知同一个对象时,看到了不同的结果,可以说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但严格意义上这还不能算认知。因为认知需要首先明确认知的目的,否则只能算感知,比如学校讲的认知通常是指学习理性知识,而本书讲的认知是说通过理性认知找到火对自己的作用,让自己过得更好。当然这不是说准确的理性知识就能直接实现实用效果,还需要一个环节,就是将理性知识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在之后的“二次认知”部分会详细阐述,这里想先讨论理性认知的环节。

不同性格君理性认知能力的差异。如果从理性认知角度看前面不同性格君感知火的差异,就会发现问题了。小孩子性格君更注重“飞蛾扑火”的感觉,明显是非理性的动物性感知反应。机器人性格君认为“火不能碰”,虽然属于理性范畴,但其实是教条、极端化的认知。盲人性格君体验了“火的10个作用”,显然属于理性认知中的经验认知,好处是主体实用性强、理智度、成熟度较高,欠缺的是理性程度还不够彻底和系统。外星人性格君喜欢“观察1000次火、找到规律”,显然也属于理性认知中的大数据经验认知和抽象认知,好处是理性的系统化程度高,欠缺的是主体实用性。如果将盲人性格君和外星人性格君的原生感知方法结合,就是非常好的理性认知方法,即重“有”,也重“无”,可以实现任何情况下将火和知识“无中生有”为自己所用。说一个人成熟,其实就是说这个人定量能力强,也就是在实况环境下灵活准确把握分寸能力强,也就是“中庸”所谓的“知其两端而用其中”,“中”就是恰当、恰到好处。

定量和定性。“明天下雨”,这是定性的表达,“明天下雨概率71%”,这是定量的表达。定性是定量的一种形式,好比说明天下雨,就是明天下雨概率100%,而定量也是一种数字化的定性,好比71%也需要进行含义解释。从不同性格君的感知火的差异,可以看出理性认知的演化过程。婴儿和动物没有理性认知能力,只能依赖感性和生物的感应力去向外沟通,也就是“飞蛾扑火”,这种方式是既不定量,也不定性的。机器人和小学生有教条、固化的理性能力,会按照简单指令知行,也就是“或不能碰”,这种方式是只定性不定量的。青年人和盲人更为理智务实,能够将实践结果转化、积累、反省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也就是“体验火的10个作用”,这种方式在主体某个具体情况下是定量的,但缺乏通用性。智者和外星人关注本质真相,能够从海量数据和前人智慧抽象出本质规律,也就是“观察1000次火、找到规律”,这种方式即从本质上定性、也定量,但是主体角度的定量不够。

人类依赖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认知真实世界。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是具体实际情况的全体”,也就是说真实世界就是真实世界,既不是定量的数字,也不是定性的文字。因为卡希尔说“人类是符号的动物”,人类只是、也只能运用定性、定量的抽象方法来把握真实世界。比如真实世界是“因为疫情你家孩子在家上课”,你在朋友圈发了一句“在上课”,这就是定性,结果问你什么的都有,“孩子能去学校啦?”、“孩子在家上课啊?”、“你那么大了还读书啊?”用定性的语言抽象真实世界的问题,就是文字的含义是一对多的,容易产生误解。所以干脆拍个照片、或者拍个视频发朋友圈更接近真相,这就是定量,并且视频比图片更定量,因为数据最多,最好就是让朋友圈提问的人来家里现场看,这就是维特根斯坦那句“实际情况的全体”的意思,既不定量、也不定性,直接“回到实况中去”就什么真相都不损失了。

定性能力提升了人类效率。虽然定性简化、损失了实况世界真相,但毕竟说话、发文字的效率更高,于是人类的精神进化出了对真实世界定性、定量的抽象理解沟通能力。比如说,“武汉疫情”四个字,实况情况是“武汉中有一部分人发生疫情,但是不可能一下子马上把每个实况病例检测一遍、搞清楚每个人轨迹,被谁传染、传染给谁了,这些实况情况搞清楚的。”所以,用抽象、定性的“武汉”这个概念进行概括、范围划定,工作就好开展了,“武汉”地区就可以重点开始救治,其他地区人就可重点防控、排查“武汉、湖北”来的人员情况,隔离有感染人员,继续接近实况。这就是人类特有的定性能力通过抽象的方法对理解具体而丰富的真实实况世界的高效提炼之好处。

定性的难点,准确度。一切概念都是有两面性的,定性概念在使用中一方面产生高效效率,一方面也会因为固化抽象而或多或少的损失变化的实况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类世界中分寸把握的重要性那么高,其实所有哲学都在提倡分寸的把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冲定性概念的固化失真,更接近真相。比如“1号楼有人感染”,于是某个小区一定对1号楼这个概念很敏感了。但是其他社区的人知道的一定是“某小区有人感染”,就可能就会对某小区这个名字很敏感了。再接下去本区的人听到的很可能是“比如,武汉海鲜市场最先发现感染,或者百步亭社区万家宴很多人感染”,于是对这些社区的名字很敏感了。到了整个武汉的人可能对“江汉区等核心区域感染人数多”这个地区很敏感了,而湖北人则是对“武汉”这个词很敏感了,同样全国人民对“湖北”这个地区也变得很敏感,至今这个概念还很高效。再接下去,外国人对“中国”这个词很敏感了,以为所有中国来的人风险都很高,于是完全封闭和中国航线,此时概念依旧有一定作用,因为通过概念的扩大至少还是在防御了那个实况的风险,问题是实际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3月中国绝大多数地方情况已远远好于国外,而那些由于实况中未检测、或者定性滞后的国家,其实远比我们危险,此时加强“中国”,而不防御其他国家人员就是明显错误的了。可见,定性概念一定要不断通过调整去接近实况世界,否则就会因为固化教条、无限扩大、过度解读、缺乏一致性、简单标签化,而产生背离所描述的实况世界之问题,这在之后“固化精神世界对变化实况世界蛊惑”部分会详细阐述。

从定性到定量,接近真相,从定量到定性,做出判断。继续刚才例子,有一则新闻是某旅游团好像从日本回国,上海游客看到武汉游客吃感冒药,于是要求不让他们上飞机,最后好像没发烧的还是都一起飞回来了。上海游客借助了“武汉游客”这个定性概念,和“吃感冒药”的实况所见,怀疑“具体游客可能感染了新冠”,而提出“不能让他们上飞机”。不讨论游客表达态度问题,这个诉求还算是合理的,问题是到底基于什么来做出“是否上飞机”的判断,一定是按照此时的定性规定,比如“新冠病人、发烧乘客、犯罪分子不能上飞机”。而定性规则则需要进一步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实现,比如护照证件显示是犯罪分子,这不需要经过定量,但是发烧、新冠还需要经过科学的定量方式才能定性,比如立即试纸测试,测试是一个定量再定性的过程,问题是国外机场立即测试做不到,于是被迫扩大一下定性范围,“发烧”,这个容易定量再定性,一秒钟“设备照一下”就可以定量知道“几度”,然后定性“是否发烧、能否坐飞机”。事实上,实况世界自身并不定量、也不定性,实况世界就是具体实际情况的全体,但是人类的精神必然只能以抽象概念这种先天能力,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去投影和接近实况世界。此外,很多看似无需定量、直接可以通过定性得到的判断,其实也是通过快速定量实现定性的,比如说“这个人是女人,这个人说上海话”,也是通过眼睛、耳朵做各方面简单定量观察获得的定性结果。当无法实现准确定量的时候,就只能通过简单定量和扩大定性范围来模糊把握实况了,比如说上海游客怕“武汉游客”有感染,以及飞机回来后“这架飞机上的所有乘客”都成了有风险需要隔离的人群了。

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其实就是定量能力的提升。真实世界就是真实世界,即不定性,也不定量。动物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依赖条件反射,在复杂情况下这种方式缺乏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能力。“人类一条腿跨过了反省门槛”,所以有时候原始人B经常会干点“飞蛾扑火”的事情,但是原始人能通过反省的认知能力实现“对火的抽象,火会烧到人”,于是“火”这个抽象的定性概念出现了,胆子大原始盲人O还能将这个概念通过表情、叫声、岩画的形式告诉只看到过火、而没碰过火的原始机器人A,于是语言交流和象形文字产生了。问题是教条的C之后一生都没碰过火,于是人类最大的精神蛊惑问题产生了,这个在后面“心外无理”部分会详细阐述。后来A和B生了原始外星人AB,原始人AB喜欢观察火,最终发现了火的规律,于是理性主义、大数据、科学出现了。最初的的文字只能定性,理性主义则对火背后更本质的问题进行定性,到了大数据和科学则是可以更精确的定量了。中西方文明发展的差异本质上也是两种文化模式在定量能力上的不同造成的,西方在知识上更强调定量,相反东方在知识上更强调理解变化,而把定量的任务落实给个体自己感悟,这个在“心外无理”部分有详细阐述。

个体定量能力越强,其理性认知能力就越高。人的理性认知发展过程其实是,从运用感觉的不定量不定性,到运用教条认知和固化文字的绝对定性,再到运用体验认知和成熟心态的主体局部定量,再到运用系统化专业认知的本质定性,再到运用大数据认知的大范围定量,再到运用科学的通用准确定量,再到运用哲学智慧的总体模糊定性。举一个运用科学的例子,男生和女生约在路口见面,结果没见到,因为文字是一对多定性的语言,男生说“东南西北”,女生说“前后左右”。于是两个人说好都打开微信共享位置,很快见到了,因为共享位置是依赖GPS的经纬度,而经纬度是一对一定量的数字化语言,这就是人们在文字语言之上,进一步借助定量的科学方法提升理性认知能力。至于哲学,被称为科学的科学,因为科学是针对具体学科的,而哲学是基于人类所有理性知识做出的针对宇宙、人类的模糊判断,各种哲学通过心态、思想方式落实于人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人在意识层面的总体把握能力,这个在之后的“思想心”和“心外无事”部分会具体阐述。前面说过,定性也是定量的一种形式,总之一个人定量能力越强,理性认知能力的准确度就越高,也就完成了本书认知的第一环节,准确的理性认知,就能进入下面要说的有用认知环节了。

3、思想的问题:出屋子的选择差异

个人认知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性格与认知思想的关系)(8)

屋子理论:不同性格须补不同哲学

哲学对性格的作用:屋子理论。科学的科学是哲学,1060亿人类总结出的思想智慧结晶早已放在那里,没必要什么都要通过自己辛苦试错。原生性格和过时价值观会带来很多问题,好的哲学思想则可以弥补不同性格君的先天短板。假设四个性格君呆在一个屋子里,问他们想去西湖还是太湖,他们会怎么做?

缺本心者:固守,须修佛家

机器人型性格君的思想方式:乖乖呆在屋子里。机器人性格君认知层面不会轻易碰火,比较重世俗价值观的“名”,但忽视对自身作用层面的“实”。社会心占比很高,所以会选择乖乖的呆在100分的屋子里,屋子代表儒家。

机器人型性格君的需要:学佛学,悟本心。佛家核心就两句话,放下100分的社会心,找到50分的本心。放下屋子,用体验火的认知方法去体验十个湖,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西湖、太湖、还是洱海、后海。其实我们并不是去了解外物,外物其实就是一面镜子,照到我们的本心,不出屋子去体验自然不会知道自己的本心。所以“有名无实”的机器人性格君更需要通过佛家哲学来帮自己放下“名”、看到“实”。

缺方法者:跳楼,须修道家

小孩子型性格君的思想方式:想去西湖或太湖,一转头跳出去了。小孩子性格君认知层面容易飞蛾扑火,比较重感觉层面的“色”,但忽视本质层面的“空”。因为有本心、所以不需要佛家,但缺方法,目标是可以感性的,但实现目标的方法恰恰需要是理性的。

小孩子型性格君的需要:学道学,找方法。道家讲的是道,道路的道,不要跳楼,要开车导航百度地图、按合理的方法去西湖。道家核心就三句话,顺其自然,为和无为,顺其自然就是说一切都是在70分和30分之间波动,30分下雨时候选择无为,70分时机好的时候可以为,但也不要争100分,所谓的为而不争。老子认为人类当时对天道了解的太少,所以100次中99次都会出错,所以最需要用无为,无为是不妄为、等待时机、积累认知,无为其实恰恰是保留了一切可能的为、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所以要为无为,顺着自然好比顺水推舟、也就无为而治了。所以“见色忘空”的小孩子性格君更用道家哲学来规避自己的“妄为”。

缺智慧者:敢闯,须修西学

盲人型性格君的思想方式:靠经验慢慢迭代走出屋子。盲人性格君认知层面更关注火的作用,注重体验层面的“有”用,不太爱用逻辑层面的“无”。很自信的走出去,但尊重事实,走错了、走到死胡同就再调整。

盲人型性格君的需要:学西学,学智慧。盲人性格喜欢用体验实证方法,不喜欢用逻辑系统化思路去解决问题,所以比迭代的比较慢、比较重眼前。若能掌握自己要去方向的系统化知识就会效率高很多,西学就提供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各类学科系统化知识,比如看人性格和提升自身效率就用本书的系统知识,比全部靠自己体验迭代快很多、远见很多、更快可以到西湖。所以“重有轻无”的盲人型性格君更需要根据自己通过更系统的西方学科知识来提升效率。

缺心性者:瞬移,须修儒家

外星人型性格君的思想方式:瞬间移动。外星人性格君认知层面总是在观察火,更重视数据逻辑角度的“天”道,但忽视“人”的因素。由于太理智冷静追求合理效率,却忽视了过程和自己内心的感受,导致一会按高效规律瞬间到了西湖,一会又突然因为缺乏心理过程、心理不平衡突然回了屋子、再不断切换。

外星人型性格君的需要:学儒学,补心性。过于敏感、灵巧,受到太多复杂的外界因素影响,而遮蔽了自己内在的心性,导致经常处于内外不协调的波动状态。需要在关注一切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自身感受,以及如何与社会和他人相处协调,儒家的心性观和修身理念对外星人型思想方式有补充作用,有利于外星人型性格君挖掘出内心深处的心性,修炼出稳定而统一的处世观。所以“顺天逆人”的外星人性格君更需要修更注重“人”的先秦孔孟儒家来补足自己忽视“人”因素的问题。

哲学注我:先天思想受性格影响,后天思想可以对冲性格

先天思想方式,上课上厕所的例子。四个性格君同学在上课、都很着急想上厕所,此时他们着急上厕所的天性和知道厕所在哪里、以及不能破坏课堂纪律的认知都相同,结果4个同学行为不同,价值观导向的机器人型性格君摒到下课,感觉导向的小孩子型性格君摒了一会偷偷跑出去了,实用导向的盲人型性格君举手和老师说我要上厕所,逻辑导向的外星人型性格君推推边上同学让他去问老师。

四种性格四种原生思想方式。上面例子看出当基本需求和认知相似的情况下,不同思想方式也在影响每个人做出不同的行为,而不同性格的人都有自己原生的思想方式。如机器人型性格是完美主义思想、小孩子型性格是理想主义思想,盲人型性格是实用主义思想,外星人型性格是合理主义思想。

后天思想方式,糖和飞机哪个重要的比喻。小孩子,拿走他一颗糖就哭了,哭是人不可改变的性格。长大后拿走糖不哭了,因为他的思想说:糖不重要、于是没有调用哭的性格。一架飞机要坠毁了,大家都在哭,只有一个人若无其事,问他为什么,答:主会救我的。小孩子可以把一颗糖看成飞机坠毁,有信仰的大人也可以把飞机坠毁看成一颗糖。

思想方式可以间接影响性格,因为思想方式可以决定是否调用某个性格。飞机上每个人都有害怕的天性,但后天被植入两世生命观宗教思想的这个大人,通过思想层面信主屏蔽了性格层面害怕的天性,事实上,这个大人在小孩子的时候一定也为糖哭过。所以,我们改变不了性格,但能通过植入适合自己的思想来决定调用哪些性格、实现扬长避短!

出屋子的正解,通过后天思想实现“天人合一”。乖乖呆在屋子里代表没有人的本心,出屋子去西湖太湖代表有本心,没有本心就需要通过佛家放下执念、找到本心。有本心想去西湖太湖却不知道怎么去的人,则是缺乏对天道的掌握,需要补道家找到理性的方法。人的目标是感性的,但实现的方法却需要非常理性,这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否则机器人君“有天没人”,小孩子性格君则是“有人没天”。不同性格君各自缺乏“天”或“人”,不同哲学的存在就是解决不同性格君的问题,佛家帮机器人性格君找到感性的本心,道家帮小孩子性格君找到实现本心的理性方法,佛道双修天人合一,让“人”顺应“天道”,让“天道、哲学”为“人”所用。

机器人:执者悟佛心

小孩子:妄者道行

盲人型:强者学西

外星人:敏者修儒性

哲学注我。今日是一个海量信息连接、触类庞统的应用时代,要再如古人、专家那样“我注六经”的吃透每种哲学是低效、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哲学在今日的主要作用也就是帮人从思想层面解决人生和生活问题,所以不能深钻没关系,大致掌握没关系,看成心灵鸡汤也没关系,只要能用就好。事实上普通人更需要的是把这些人类精髓的思想结晶当成工具,就如同汽车、手机、电脑一样,不需要搞明白原理和所有功能,选自己需要的基本功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了。从存在主义角度说,每个人其实也都有一套自己的实践思想,让“六经”、“各种哲学”、“本书、万理和各种知识”都用于解释你的主体真理,融汇贯通于你自己,诠释你的生命就可以了,即便故意误读,只要为你所用就可以。而大数据性格理论的运用,则可以帮助不同性格的人看的更远,更清楚自己的底层诉求和未来的方向,以及需要用怎样的方法、知识和哲学,最终实现每个性格君自己的心学和存在主义。

注我心态:决定你人生的不是命运,而是你看待命运的态度

心理学家荣格说,“一个人的潜意识决定了他的命运”,换言之,心态就是命运。

不同性格的心态大数据实例。问对方:“学什么的”,爱面子的机器人性格君经常会回答:“我学校不好的,不是重点大学,某某本科”或“某某大专”或“我还要读专升本”。内心强大的盲人性格君则常回回答:“我中专呀”或“我社会大学”。从习惯角度看,的确前者读书更好、且更谦虚,后者则一方面读书不好,另一方面还非常“皮厚、自信”。然而通过海量性格大数据研究惊人的发现,前者性格的人的确总体在学历和专升本比例上高于后者,但后者的身体状况、心态开放度、人际成熟度、思想智慧度和社会能力远高于前者。《大数据性格学》综合各方面性格数据发现原因是,前者性格过于在乎别人看法,所以会把自己限制在读书、优秀这些社会教条价值观的概念中,并付出巨大的代价在自己不一定喜欢擅长、且对自己不一定有用的低效方向,反而忽略了自信、实用、投入回报率和自身特质和需要的问题。后者则永远基于接受现状和自己,并基于现状自然而柔和的从社会获取实用,如同海绵吸收水分,前者则像一块太有形状的砖头,看似规则其实封闭自我,马云说“读书好不一定有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当然这里绝不是否定知识和学校教育的价值,如果过度解读为“不要读书”也是一种教条,此案例其实是强调心态的作用,因为心态就是一种把握分寸的模糊看法,基于一个人的实践经验丰富度和智慧悟性。所以,你怎么看这个案例、是否认同,不是案例问题,而在于你的心态。

心态。简单的说就是看待事物的总体态度,一种心理状态。心理状态由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共同组成,心理过程是变化的,心理特征是稳定的。一个人的才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心态则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不断磨练、觉悟获得提升,才智更像科学,是具体战术层面的,心态更像哲学,是总体战略大方向上的,健康心态比聪明才智更有用。因为一个人的心态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生命质量,也无形的影响着一个人大大小小每时每刻、每件事情。决定你人生的不是命运的好坏,而是心态的好坏,因为心态一方面左右着你看待命运的态度,同时又影响着你命运的走向。

心态的作用。心态会给人预设一些模糊的潜意识和情绪锚点,遇到具体事情时,如果实际情况如数学成绩在锚点之下,就会触发正向情绪,如果实际情况如英语成绩在锚点之上,就会产生正向情绪。一个心态差的人,通常锚点很高,比方一定要100分,相反一个心态好的人,锚点通常都很低,比方60分及格OK了。于是同样80分的结果,锚点设置的高低,导致产生相反的情绪,可见决定一个人的不仅是实际结果,更是看待结果的态度。这些往往基于一个人的经历和理解力,经历越丰富、对人生的理解力越深刻,锚点越低、成熟度越高、心态越好。越是孩子、经历越少,越会受情绪、理想主义的幻想和完美主义的教条概念蛊惑,将锚点设置的很高,最后在实践中失败、失望,再调低心态的锚点。所以聪明的人常常会把锚点设置的低点,也就是常说的“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也有点像“精神胜利法”,当然心态的作用不止如此,心态不仅可以被动的调节现实结果对人的影响,还可以能动的改变局势的走向,甚至影响命运。

心态、潜意识对命运的作用。心理学家容格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潜意识是心理活动中未被自身意识到的部分,心态中也有某种潜意识的成分,同时心态又通过投放更多各种潜意识锚点的方法,指引着一个人人生的预设方向,并和潜意识一起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走向。事实上,每个人碰到的各种事情,都是参与者彼此心态、潜意识碰撞的结果。而你看到的世界的样子,也并非它本来的样子,而是你想看到的它的样子,你在你想看到的世界里不知不觉的生活着,于是又不知不觉的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就是命运。

心性对心态的作用。一个人性格决定了原生的感知方式,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又努力去标准化在这个人的认知方式,心性则是这个人精神层面的潜在属性,可以形成自身更好的思想方式。一个人可以通过修炼心性让自己的原生特质和宇宙规律更为接近、协调,进而形成健康的心态,也就是说心性是比心态更底层的精神源泉。无论心性、心态还是潜意识,和一个人的经历和思想能力都有巨大关系,但是哲学其实是无数前人经历的精神思想抽象,所以一个人可以通过学习哲学快速提升心性、心态,再影响到潜意识,最终把握自身的命运走向。

圣人心态,若固有之。孟子描写舜帝,“若固有之”,感觉舜做农民也好,做帝王也好,都像本来就是那个角色一样的自然,可以一辈子做下去的样子。圣人本是布衣农名草芥,圣人的心态也本是向下落实,而非向上追求,所谓“江海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因为他们无论在心态、心志、智慧、意志力、才能上都无比强大且自然、远胜常人刻意做作,并更接近于天道。一句“若固有之”,一句“宠辱不惊”,一句“不亢不卑”,一句“不以为然”,一句“随心所欲”,一方面固然是性格使然,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另一方面即便性格基础好,一个人还要跨过多少人生历练和精神远行才能到达如此心态境界。稍后在“心宇宙”部分会提到“你就是太阳”的健康心态,同时在“心外无事”部分会具体说各种哲学的心态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