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唐代诗人的吊古讽今)

#头号有新人#

引言:

华清宫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华清宫名叫“星辰汤”,是周天子游乐的场所。

天河四年,武帝下令重造此地,开皇三年,隋文帝列绿植葺屋顶,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建立楼阁,“星辰汤”改为“汤泉宫”,咸亨二年,唐高宗又改为“温泉宫”,直到唐玄宗继位,才有了“华清宫”这一名称。

不同于其他建筑,经多个帝王之手,华清宫已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只可惜,随着唐代的衰败而覆灭。

此后,华清宫成为文人诗歌的主题,常常以诗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咏华清宫不仅是唐代诗人对盛唐的怀念,也是对李杨两人感情的表态。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唐代诗人的吊古讽今)(1)

“华清宫”的象征意义

华清宫位于骊山,因其风景秀丽,有唐代知名的温泉行宫而得名。

华清宫文化底蕴深厚,周幽王在此地为褒姒烽火戏诸侯,张衡为此作下《汤泉赋》,截止至隋文帝时期,此地已经过多个君王的修葺,为华清宫的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

骊山华清宫发生过很多趣事,独有的文化内涵也为文人创作提供了灵感,诗人爱好此地,愿意将其作为吟诵对象,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这里的文化底蕴。

罗隐在《华清宫》中写到杨贵妃一行人居住在华清宫时的享乐之事,《旧唐书》中又提到华清宫的政治地位。

华清宫不只是玩乐的场地,也是君王讨论政事的地方,正如《南部新书》所说:“百官羽卫……里闾嗔咽焉”。

华清宫是唐代的特色建筑,高贵华丽奢华无比,堪比“皇家胜地”,诸多文人在作品中提到了一点,借此歌颂皇家之气派。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唐代诗人的吊古讽今)(2)

李白在《侍从游宿温泉宫作》里将华清宫比作仙境,与唐玄宗信奉道教相匹配,也为华清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甚至把唐玄宗挂为尧舜一般的圣明帝王。

虽然有拍马屁的成分,但华清宫被李白刻画的大气磅礴,是天底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可见。

从另一角度,也得以说明当时文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多么迫切。

华清宫象征的是权利。一方面,与后来传颂的诗歌有关,玄宗时期有关华清宫的作品不计其数,这些作品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奉承求功。

来自五湖四海的文人或江湖术士竞相效仿,无一不是为了表示对华清宫的崇敬之心。在这样的背景下,骊山华清宫被迫转为政治中心,成为人们平步青云的阶梯与途径。

关于华清宫的作品遍地开花,张说的《扈从温泉宫献诗》,孟迟的《过骊山》、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可见,华清宫权力之大,欲望之大。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咏华清宫的思想重心与理想关联,诗人借华清宫抒发自己仕途不顺,空有一身才能却无处施展的无奈与挫败感。

华清宫是权利的象征,文人为得到机会个个挤破脑袋,但被重用的只有少部分大多人都是失望而归。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唐代诗人的吊古讽今)(3)

钱起为华清宫创作十多年,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卢象在《驾幸温泉》抒发了自己献赋失败的惨痛经历。

华清宫是决定人政治地位的机器,但起初的积极思想已不复存在,多的是失意的人和沮丧的心情。

安史之乱的爆发,加速了唐代的灭亡,前文提到过华清宫曾是政治谈判的主场,多位重要人物在此聚集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因此,华清宫颇受文人喜爱,但后来的诗人在想到它时,没有当年的热忱反而是灰心丧气,冷嘲热讽。

张继在《华清宫》中感慨称:现在的华清宫空有一滩泉水,曾经的风光荡然无存,只留下了悲泣。

《长恨歌》中提到帝王骄奢淫逸,不理朝政,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所以,“咏华清宫”的背后有了亡国荒淫之意。

华清宫是见证李、杨爱情的地方,唐代兴盛衰败也与他二人有很大的关系。

唐玄宗宠爱杨玉环,杨贵妃回娘家还没一天,他就想的吃不下饭,为了表示自己的思念,他曾派人给杨家送去上百车的东西。

《天中记》写道,每年的七月七两人都会到华清宫游玩,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至极,华清宫便是二人爱情的见证地,但华清宫衰败也与杨贵妃有直接关系。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唐代诗人的吊古讽今)(4)

历史上一直保留着红颜祸水、女色亡国的思想,正如唐代诗人的诗歌所写,杨贵妃才是安史之乱的爆发源泉。

可后来, 人们又开始歌颂这段感情,吴融在《华清宫四首》里写到,杨贵妃去世后,唐明皇思念成疾,常常对着她的画像掩泪,可见二人感情之深。

白居易也在《长恨歌》里留下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经典名句,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甚至想跟随她一块去了,这段爱情在歌颂的同时,也掺杂着一些唐代诗人的关怀。

“咏华清宫”背后的丰富内涵

“咏华清宫”是文人对安史之乱的重视。骊山温泉行宫发展到唐代后,唐太宗在此修建了清泉宫,唐高宗即位后,对清泉宫重新打造,改为华清宫后,这里便成了皇室后宫休闲玩乐之地。

天宝之乱前十年,华清宫还停留在巅峰时期,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之际,唐杨等人还沉浸在玩乐之中。

安史之乱是造成唐代衰亡的一大转折,而华清宫作为主要场地,必然会受到后世文人的关注。

围绕华清宫、骊山作诗的文人约为二十五人,李商隐笔下的《华清宫》,描写的就是盛唐的结束,而他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杨贵妃。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唐代诗人的吊古讽今)(5)

“咏华清宫”是文人对盛唐的惋惜与怀念。华清宫曾是盛唐的招牌,记录着历代君王的史实。

因此,有人借华清宫之名讽刺统治者,也有人借华清宫之名试图改变现状,重造盛唐的辉煌,以示对大唐盛世的怀念之情。

唐代中期与晚期出现的文人尤其多,究其原因是时局创造了他们,这些人为自己生不逢时感到可悲,却又发自内心的向往着唐代的盛世。

张祜在《华清官》中描述了盛唐时期华清宫的繁荣景象,夜夜笙歌,畅快淋漓,还有当时最为著名的霓裳羽衣舞,哪怕是排练也令人沉迷。

杜牧的《过华清官绝句》也提到了华清宫一片热闹景象,推杯换盏间,无一不是盛唐的美好点滴。

在唐中晚期诗人的心中,唯有美酒与美人能代表华清宫,虽然诗句中充满了对统治者的讽刺,但还是以统治者享乐为依据,写下了对盛唐的惋惜之情。

“咏华清宫”是文人借唐代的盛衰,来讽刺统治者。将华清宫的热闹与凄凉景象结合在一起,来表达盛唐的衰败是统治者的荒淫。

窦巩的《过骊山》提到了长生殿昔日的繁华与后来的凄凉,直接将安史之乱的源头指向霓裳曲。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唐代诗人的吊古讽今)(6)

之后,李约又在《过华清宫》里讽刺玄宗,暗喻他享乐误国,导致天下遭殃,同时也对比了长生殿的盛衰。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提到“霓裳羽衣曲”,足以证明这已成为唐玄宗误国的关键原因,唐朝之腐朽,政治之腐败,皆有君王一手造成。

不过,“咏华清宫”在痛斥执政者腐朽的同时,也希望以诗句的方式唤醒执政者,李商隐在《华清宫》中引用褒姒亡国,既讽刺了玄宗宠爱杨玉环耽误政事,也借此警醒后代君王,切勿步入后尘。

只是,这首诗让唐昭宗大怒,李商隐的政治抱负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唐代诗人的吊古讽今)(7)

“咏华清宫”是文人寄托哀思的方式,其关键是他们难以释怀的宫殿情结,怀古诗歌就是以此为基础。

华夏文明发展历史久远,诗人把朝代历史与当今结合到一起,为的是让后世在先祖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及时改正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的详细记载,对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因如此,才流传出一大批吟古诵金的怀古诗。

怀古诗通过各个朝代的创新改革,在唐朝中晚期达到了巅峰,其核心意义就是用诗人真实情感,表现出当时的社会情景,以寄托诗人的悲怆心情。

唐代怀古诗中,最突出的是诗人们的宫殿情结,这是因为,古代封建社会中宫殿就是当朝的中心,是朝代由盛转衰的缩影,也是朝代更替的证明。

所有的历史人物聚集在此,盛衰历史在此诞生,其赋有的文化底蕴不言。

华清宫是最受唐代诗人欢迎的题材之一,李约的《过华清宫》、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诗篇都提到了华清宫,且都说的是唐代皇帝荒淫误国,华清宫以衰败收尾。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唐代诗人的吊古讽今)(8)

结语:

华清宫是唐代的皇家胜地,是重要人物权利的施展中心,也是李杨感情的见证地,正因如此,华清宫文化内涵丰富。

但是,这丰富的内涵背后是唐代中晚期文人的政治理想,他们用“咏华清宫”的方式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心情,讽刺唐代君王的无能。

华清宫是古代著名的宫殿,亦是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胜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