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改革以前存的定期怎么办(2022年出新规)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手中的钱也越来越多,暂时用不完的钱都会存在银行中,所以,从2009年开始,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储蓄大国”。数据显示,到2022年7月底的时候,居民存款达到98.18万亿,人均存款7.01万元。

存款改革以前存的定期怎么办(2022年出新规)(1)

当然,国人存款并不是盲目地去随便找一家银行就存了,除了考虑银行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之外,存款的利息也是储户选择银行的最新标准,哪家银行利息高,我们就会把钱存在这家银行。

所以,只要你手中有“闲钱”,十有八九就会主动和银行打交道,你靠存款赚利息,然后银行靠揽储放贷赚收益,于是,银行与客户基本上就形成了鱼和水的关系,相互依存。

存款改革以前存的定期怎么办(2022年出新规)(2)

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它是企业。既然是企业,就需要按照企业的标准来管理,需要赚钱来维持银行运转,赚钱需要本金,本金就是储户的存款,它低息吸收客户的存款,高息放贷,靠赚取利息差来保证银行的盈利能力。没有存款,银行就赚不了钱,所以揽储就成了银行生存的不二选择,也是银行生存的基石。为了吸引储户,银行会采取各种方式招揽储户到本行存款,比如逢年过节送大米送油及其他一些小纪念品。如果你是银行大客户,还可以享受到VIP待遇,甚至有机会和银行直接商谈储蓄利率,去银行办事不用排队,在贵宾接待室直接优先为你办理了。

存款改革以前存的定期怎么办(2022年出新规)(3)

按照以前的存款逻辑,储户都是挑选银行的,银行拉拢客户,储户去银行存钱,银行工作人员非常欢迎才对,但现在有些储户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银行开始主动挑选客户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客户,你想把钱存进这家银行,也会被银行毫不客气地拒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银行也不愿意这么做,事实上,都是因为央妈对银行存款作出的新“调整”,并不是银行真的拒绝你存款,而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接受你的存款,银行就违规了。原来,央行文件《加强存款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显示,从2022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不允许其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已发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结清。同时还规定,地方小银行不能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换句话说,央妈不允许地方小银行开展异地存款业务。

存款改革以前存的定期怎么办(2022年出新规)(4)

为何严控异地存款?

银行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揽储能力,但是地方银行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揽储能力往往不如国有大银行。于是,为了吸引储户,就推出一些高息存款,不断通过高利率吸引外地储户,这无疑对存款市场造成了不合理的竞争。

地方小银行本来就没有异地存款的权限,为何央行还专门发文叫停呢?原来这些银行耍了个小聪明,间接地开展了异地存款业务。为了争夺储户,同时规避异地存款的规定,很多地方小银行就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在网络上进行揽储,全国的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开卡,用手机就可以将钱存到银行,虽然,这些小银行貌似没有到异地进行揽储,实质上却把揽储扩张到了全国。

存款改革以前存的定期怎么办(2022年出新规)(5)

对储户的影响?

地方小银行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异地客户,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利息高。如果异地存款被叫停,储户选择高利率理财产品的渠道就会变窄。比如,甲地银行发布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5%,乙地的小银行可能就会发布3年期定期利率4%的产品,如果取消异地存款,客户只能选择那些全国性的国有大银行,比如中农工建交等,或者那些具有全国性揽储资质的股份银行及一些比较大的民营银行,比如招商、中信、光大等,虽然储户存钱的便捷性不受影响,但利率选择空间大不如前。

不过,这也是央行希望看到的结果,地方小银行为了揽储,发布超过正常利率水平的存款产品,同时银行为了能够盈利,只能提高放贷的利率,甚至将钱投向风险很高的项目,这样银行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所以,银行任意提高储蓄利率,对储户来说未必是好事。

已经异地存款了怎么办?这也无需担心,前面已经说了央妈的规定,已发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结清。如果存款到期,储户取出来就可以了。

存款改革以前存的定期怎么办(2022年出新规)(6)

结尾

央妈叫停异地存款,最终还是为了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不仅可以防止非理性竞争,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还可以保持银行欠款端成本稳定,预防坏账风险。

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利率体系的“压舱石”,更不能随便突破。

虽然广大储户的收益可能变少了,选择银行的余地也小了,但储户的资金更安全了。

所以,央行叫停异地存款,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

说一千道一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两个,一个是就是为了控制银行风险,降低银行放贷利息成本,最终让利实体经济,另外一个就是确保我们的存款安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