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蓝莓种植基地(蓝图铺开四川蓝莓带来甜美生活)

成都市蓝莓种植基地(蓝图铺开四川蓝莓带来甜美生活)(1)

开栏语

端午揭开夏日序章,品类丰富的水果扎堆上市的美好季节到来了。街边大大小小的奶茶店,陆续推出了新品——当下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大受欢迎的各品牌奶茶饮品,根据时令水果的上市,调整增减季节限定产品,已成必选策略与固定风潮。

四川是水果生产大省,水果种类丰富。近几年四川水果产业发展迅猛,川果作为“10 3”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大放异彩。本报以奶茶饮品对水果的选择为切入点,探寻其背后的发展故事,即日起推出“被奶茶选中的水果——关注川果 解码市场”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前两年还是商超冷柜小众水果,怎么今年就成了跟西瓜一样街头巷尾拉车卖的夏日‘标配’?”6月1日,26岁的成都市民冯伊婷发了个朋友圈,配图是一碗洗净的蓝莓。2个125克装的蓝莓小盒,花了她36元,相当于每斤72元,“跟原先动辄上百比起来,这个价格亲民多了。趁着这股蓝莓热潮,我还买了蓝莓奶茶,‘酸甜’到底。”冯伊婷说。

冯女士的感觉并不是错觉。当天,在平昌举行的“川滇生态蓝莓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支撑蓝莓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上,省蓝莓产业首席科学家、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董顺文研究员介绍,自2004年引进种植以来,我省蓝莓产业沿着京昆高速G5由南向北纵向发展辐射。当前,四川已有至少100个县市发展蓝莓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在全国排名第四、第二。四川已然成为我国蓝莓主产区。

一粒小浆果带动大产业

伍晓琼做梦也没想到,只有初中文凭的她,能在老家、川陕苏区革命老区平昌县,当上企业生产技术部主管。

2015 年,伍晓琼和丈夫外出打工,辗转湖南、福建等地,当过叉车司机、石料切割工。2017 年,当她得知有企业在老家建了个3000 亩蓝莓种植基地,需要大量田间管理和采摘包装工人,于是回到家乡干起蓝莓种植。去年年底,她升任 部 门 主 管 ,月 薪 升 到5000多元。“比当地很多人的工资都高。”伍晓琼说不出的自豪和欢喜。

伍晓琼工作的蓝莓园,是省农业科学院专家长期科技帮扶的蓝莓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也是“川滇生态蓝莓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的示范园。优良蓝莓品种筛选、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应用、病虫害生态防治等集成技术应用,在这里已经开展了5年。

“这个品种是奥尼尔,是我们筛选出的适合中国西南地区种植的蓝莓品种之一。”董顺文随手摘下一串奥尼尔中最成熟的一粒,接近一元硬币大小的紫蓝色“小脸蛋”仿佛施用了果粉粉黛,散发浓郁果香。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像奥尼尔等这样的优质蓝莓品种可以实现3至4年就进入丰产期,亩产达到1000 至 1500 斤,5 年达到2000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在专家团队帮助,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模式带动下,蓝莓产业在平昌县落地生根,3000亩蓝莓双创园拔地而起,覆盖板庙、凉水、龙王、望山、石桥5个行政村,平昌县板庙镇成了名副其实的蓝莓小镇。

这团蓝紫色“火焰”,还“燃”到了大凉山,为当地“点亮”乡村振兴希望之光。在被誉为“山峰之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火普村,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为当地制定高山蓝莓产业发展规划,带去适合高寒地带种植的蓝莓品种,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目前,全村已种蓝莓150余亩,其中早期帮扶种植的50亩蓝莓已全部开花结果,待今年7月成熟时,预计可收入50万元。

育本土良种解决“卡脖子”问题

在大众印象里,蓝莓是舶来水果,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并不多。在全国统计的上千个蓝莓产品中,我省加工产品仅15个,种源还面临着“卡脖子”问题。

董顺文介绍,其实,我国本土有95种野生蓝莓,在四川山区,目前已发现了 24种,与四川引进的超过130个栽培品种一样,都是蓝莓资源创新利用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育种材料。

利用现有资源,省农科院经作所蓝莓专家团队建起中国西部蓝莓品种资源圃,致力于蓝莓杂交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目标是培育出又大又甜、便于储存运输的鲜食型品种,高产且富含花青素又易于机械化采收的功能性加工品种,以及南方耐热常绿品种和耐寒品种等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团队通过种间杂交育种、分子辅助育种、航天育种等技术手段,已选育蓝莓新材料55个。

在董顺文看来,除了品种选育,我省蓝莓产业发展,在冷链物流以及精深加工方面还存在短板,建议开展科技攻关,以保鲜贮藏核心技术突破运输过程中保鲜度差、货架期短的难题,利用蓝莓花青素等营养开发功能性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如何破局?本报将继续聚焦四川蓝莓加工,敬请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