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

作者丨马婉莹

本文由 新闻传播学研 原创出品,转载请授权

几天学研君的朋友圈被“叶良辰”这个魔性的名字给刷屏了,一种玛丽苏和霸道总裁混合体的既视感亮瞎了学研君的眼。不仅如此,还配有高能表情包: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1)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2)

看到这些表情包,学研君惊呼:吓死宝宝了!叶良辰是何许人也,竟敢出此狂言!于是,学研君默默的开始搜索。

事发地点:李毅吧

事件概述:一场由寝室值日引起的恩怨情仇

叶良辰的传奇故事,始于有“百度卢浮宫”之称的“李毅吧”。在某高校女生宿舍,一个常在校外与人同居的女生不愿意打扫卫生,被舍长和其他女生排挤,那个女生请来了疑似男友叶良辰教训舍长,舍长贴出了她与叶良辰的魔性对话。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3)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4)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5)

良辰金句摘录:

1、你只需要记住,我叫叶良辰。

2、在本地我有一百种方法让你活不下去,如果你想试试,良辰不妨陪你玩玩儿!

3、兄台,别逼我动用在北京的势力,我本不想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4、我家三世三代都是军统做事,原子弹,我爷爷都参与研究。

5、不错,我就是叶良辰。你们的行为实在欺人太甚,你们若是感觉有实力跟我玩,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

6、呵呵,我会让你们明白,良辰从不说空话。别让我碰到你们,如果在我的地盘,我有一百种方法让你们待不下去,可你们,却无可奈何。

7、呵呵,良辰最喜欢对那些自认为能力出众的人出手,你们只需要记住,我叫叶良辰。

8、无妨,你们可以把所有认识的人全部叫出来,良辰不介意陪你们玩玩,若我赢了,你们给我乖乖滚出贴吧,别欺人太甚。

9、当然,若是你们就此罢手,那良辰在此多谢了,他日,必有重谢。

为了考虑到读者阅读习惯,网友们还推出了文言文版:

鄙人叶良辰也,汝等所为太甚。汝若技痒,吾自奉陪。呵,汝当明之,辰未曾食言。汝当祈不遇辰。聿本土以百种良策驱之。汝等皆无计可施。辰甚好自恃者,汝等铭记,吾叶良辰。汝等自可唤七朋八友,辰当应之。吾若胜,汝等滚退,切勿相欺。然,汝等休手,辰必有重谢。识实务者为俊杰,吾叶氏,字良辰!

学研君看到这些话的时候,脑海里竟然自动脑补出了以下书籍:霸道总裁DE小女人》、《蛮横帝王の宠妃》、《黑道老大滴小妹》......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6)

事件影响:

魔性boy的网页已达118万个,新浪微博相关话题过亿,单条微博转发12万 次。叶良辰吧两天内粉丝增长破十五万。

叶良辰个人资料表情包走红网络如:“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良辰从不说空话”、“良辰最喜欢对那些自认为 能力出众的人出手”。

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关键是思聪发话了: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7)

在思聪的推波助澜下,叶良辰以更快的速度蔓延开来。

叶良辰究竟是谁?

有人将这件事情进一步梳理得出的时间轴:

9月23日 “李毅吧”发帖,

9月24日 网友“桃大丸”在微博贴出叶良辰聊天截图

9月25日 叶良辰微博发酵

9月26日 王思聪、南派三叔微博提及叶良辰

9月27日 全民模仿叶良辰

9月28日 “网红四少”登上微博热搜榜

不难看出,真正让叶良辰火遍网络的就是王思聪的微博,那么真正的网红我们就心知肚明了。

有网友根据截图,找到了疑似叶良辰的QQ号、手机号,然后就有很多人向叶良臣挑衅,而且还真有人收到了回复。有记者拨打了他的电话,始终处于通话状态;试图加其为QQ好友,显示“该号码被多人举报”。

不过,江湖就是能人多,网友“段筱侃”根据叶良辰在QQ空间所贴的照片,扒出了总裁的真实身份——西北大学2014级经管学院金融专业吴××。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8)

学研君联系了西北大学的小伙伴,小伙伴告诉学研君这是一条假消息。那么叶良辰的身世也就扑朔迷离了.... ...

叶良辰的走红,必然会让很多人想起贾君鹏。

2009年,“魔兽世界吧”里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5小时内近20万的点击、2天收到30万条回复,成为当年网络热点。但是,不久之后有人出来承认:这是一次获得6位数酬劳的策划,目的是为了保持大家对游戏的持续关注。

同样是出自贴吧,同样是迅速发酵走红,人们难免会怀疑叶良辰事件也是一次策划。尤其看到一些段子手、营销号也在转发相关信息,王思聪、南派三叔也都提到了他,更有炒作的嫌疑。

但是学研君也就说说而已。

《互联网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9)

“在本地我有一百种方法让你活不下去,如果你想试试,良辰不妨陪你玩玩儿!、兄台,别逼我动用在北京的势力,我本不想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这几天,这种玛丽苏文和霸道总裁的混合体在网络上又掀起了一场狂欢。良辰体开启了网络狂欢的盛宴,每一个参与者都在键盘面前敲敲打打,不断的转发分享点赞,把这场盛宴推向高潮。

叶良辰的对话最初出现在李毅吧,紧接着网红王思聪发微博表示:你是叶良辰又如何?我赵日天并不服。经过国民老公的推动,叶良辰很快上了微博热搜榜,随后叶良辰、赵日天组队微博F4,盟主尔康和汤姆苏龙傲天位列其中。很多网民纷纷好奇,叶良辰是什么梗?短短几天时间,网民的智慧在良辰体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互联网打破了精英阶层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和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解放的意义,开放的海量信息使得普通民众有了自行传播的可能性,从而开了“大众文化“的新纪元。叶良辰就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只不过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得到了快速的普及。

良辰体的走红符合网民娱乐心态,网民们带着调侃的心态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从多级传播到N级传播,这种庞大的传播链条吸引了足够多的网民参与,终于盛宴开始了。

我们都是媒介化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生活中,受到规则和制度的限制,我们无法将狂欢的心态展现出来。但是在互联网具有匿名的特点,这种虚拟角色的功能,应以“自我表达”为主,兼有“互动”的功能,相对来说,“规范”的成分也就少一点。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被称为“认知失调理论”。他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观点、态度、行为等之间等具有一种一致或平衡的取向,即两个认知元素要达到一致的趋向。

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过多,必然需要在虚拟空间中宣泄。叶良辰内容并无过多价值,但是对于个性的自我表达和张扬却有着很重要的体现。网民通过集体狂欢的方式想要打破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打破的规矩,从而获得某种意义上的平衡。

叶良辰的走红难道不是坐在电脑前的我们所推动的吗?我们在互联网上扮演着和生活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性格,推动着同一场网络狂欢。因为在这场狂欢里,我们能满足娱乐需求,能在压抑的生活中获得一丝认同与慰藉。叶良辰的语录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我们的心理需求,它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转发量吗?所以,在互联网下,我们早就不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叶良辰。

本文由新闻传播学研原创出品,转载请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