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出生于1924年。26岁时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拒绝了导师德尔哈尔教授要他留下来继续深造的好意,拿到学位的第九天,他就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归国后邓稼先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这期间他和许鹿希结了婚,女儿和儿子先后出生,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极为敌视,动不动就对我们进行核讹诈和核威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596计划上马了。当主管核工业的二机部找到邓稼先,征询他的意见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参加了。

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1)

离别的前一晚,邓稼先和许鹿希彻夜未眠,他看了看家中熟睡的孩子,略带歉意对妻子说“希希,以后这个家就靠你了,我陪不了你和孩子们了,我的生命献给未来的工作了,这件事情做成了我一生无悔,哪怕为它去死也值得!”许鹿希问道“你要去哪里?可以写信联络吗?”邓稼先回答“不能说,更加不能联络。”这一年邓稼先34岁,妻子许鹿希30岁,两个孩子大的4岁小的只有2岁。从此以后,邓稼先的名字就从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了。许鹿希以为,也许几个月,也许一年,丈夫就会回来了,可是她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分别,整整就是28年的岁月!

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2)

和家人分别后邓稼先带着一腔热血投身到新中国核武器研究的事业当中,他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带着22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以手摇计算器和算盘为工具,夜以继日的计算着一个又一个庞大的数值。计算的纸张从木板到天花板,然后用麻袋捆装,堆满了整整一房间。当所有的数据都计算出来后,他们还要找核物理学家核对,为了确保准确无误,他们一连计算了十次,每一次的数据都一样,才确定了这是正确数据。

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3)

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这一声巨响,不仅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让所有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之后邓稼先又同于敏等人继续投入到更为艰难的氢弹研究中。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制了氢弹,这比美国、前苏联和法国都要快。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问邓稼先说:“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总理后,写信告诉他:“无论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中国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4)

但不幸的在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中,邓稼先受到了辐射,但他依然带病坚持工作。1985年8月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病情十分严重。住院期间,他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止疼药也从一天一支,变成了一小时一支,谁也不知邓稼先到底承受了多大的痛苦,许鹿希心疼地看着病床上的丈夫,只有默默流泪,一直等待的人,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她的眼前。

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5)

邓稼先从事核武器研究这些年,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研究工作都是亲手参与、把关、最后拍板的,很多方案都是他亲笔写的,但他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在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32次亲历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为了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事业,邓稼先付出了一生的心血!1986年6月,中央军委做出决定,邓稼先为了研制核武器隐姓埋名一辈子,做了一辈子的牺牲,不能让他就这样走了,国家决定对他解密,公开他的身份,宣传他的光辉事迹。这时候人们才第一次知道了邓稼先的名字,知道是他是“两弹元勋”,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理论方案的主要设计者,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6)

1986年7月29日,忍受了363天病痛折磨的邓稼先,在妻子许鹿希的怀里永远闭上了眼睛,临死前他还在关心国家的发展,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邓稼先还叮咛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邓稼先去世后,他的好友杨振宁专门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文中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并称邓稼先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很好地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