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

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1月,我区组织开展了“红色故事汇”宣讲大赛,活动通过宣讲、讲述、微型党课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分享红色故事,追忆革命英雄,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在宣传教育活动中提振精神,激发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让爱国主义旗帜始终在干部群众的心中高高飘扬。

《我要把一生献给党——靳华成》

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1)

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述的,是抗美援朝英雄故事人物,他叫靳华成,说起他,作为惠济人,我特别自豪,因为他是我们惠济区花园口人,他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南战役、解放华中南战役。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民族英雄黄继光的班长,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位英雄人物。

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2)

▲靳华成

这是一张立功喜报,更是一份荣耀。那是在朝鲜战场,靳华成荣立师个人二等功、团二等功各一次。70年前的抗美援朝期间,靳华成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当时的他,正是黄继光的班长,他们每次的任务,是在枪林弹雨中,为前线部队运送军用物资,但他们也无比的渴望着,能够上前线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就是在那次黄继光牺牲的上甘岭战役中,靳华成多次坚决请战,他要冲上去,炸掉火力点,但首长考虑到靳华成要负责整个前线的物资保障,最终决定,让黄继光和另外两个战友上。经过激战,597高地攻下了,但黄继光和另外两名战友永远的离开了。

靳华成觉得黄继光是替自己牺牲的,他是班长,本来应该上去的人是他!每每想到此处,他的内心都非常痛苦、内疚,他在内心深处一直告诉自己:“我要替我的战友们勇敢的活下去,代他们看看这祖国的大好河山!”正是这种信仰使得靳华成从一场胜利走向了另一场胜利。

1953年,靳华成从朝鲜回国,响应国家号召,于1955年主动申请退伍,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工作。因位于黄河岸边的家乡缺少致富带头人,依然是一副贫穷落后的模样。靳华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让村里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于是,他毅然放弃了郑州铁路局的“铁饭碗”,选择回乡务农,在村上,担任大队长和党小组组长。

从1951年到1976年,花园口的堤防经历了4次大规模整修、加固。当时工程量大,劳动力不足,靳华成不仅自己带头挖渠运土,他还要求家里人除了晚上睡觉在家,其余时间都去堤上帮忙,就连吃饭也在堤上吃,最终圆满完成堤防加固任务。

如何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这是靳华成日思夜想的问题。1964年,为改变村内的沙滩地、盐碱窝,靳华成动员全体村民,在黄河扒口处的淤泥地上,试种水稻,实现平均亩产257.5公斤,这个村破天荒地向国家交售余粮2.5万公斤,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3)

这里还有一张照片,靳华成是作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

曾经和靳华成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大多都倒在了战场上,但是,他心里明白,战友们始终没有离开,他们还活着,活在靳华成的心中,靳华成带着他们的精神和不死的灵魂,当起了“红色精神”的传播者,以一个战争亲历者的身份,以各种方式为党员干部、为年轻一代讲述革命传统,重温革命历史。他不仅教育学生们要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情怀,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他还教育子孙后代,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不能因为自己是老红军,打过仗、立过功而给组织提要求、给政府添麻烦,他始终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这就是人民英雄靳华成的故事。退伍不褪色的靳华成老人,始终践行着他入党时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原大地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

《永不凋谢的兰花——伍若兰》

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4)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

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5)

▲朱德

这首《咏兰》诗的作者是朱德。朱老总一生爱兰花,还养过千余种兰花。朱老总对兰花情有独钟的背后,铭刻着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恋情。接下来的故事的主人翁就是朱德爱人——伍若兰。

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6)

▲伍若兰

让我们一起回到1929年的一天,天还未亮,在寻乌县的密林深处——红四军在吉潭战斗后转移到临时驻地。当时林海怒吼,风雪交加,敌军乘我军人困马乏之际,突然包围了驻地。

危急时刻,首长的机要秘书、朱德同志的妻子——伍若兰,为了保护军部和首长的安全,带领战士们率先突围。经过一翻激战,红四军冲出重围,但伍若兰受伤被捕。当时敌人软硬兼施,试图从她口中探听红军的机密,逼问朱德等领导人在哪里。她看也不看敌人一眼,从容地答道:“在红军里,在人民心里!”

敌人又问:“你为什么当土匪?”

伍若兰痛斥道:“真正的土匪是你们这些欺压老百姓的人!我是共产党人,是革命者,要消灭你们这些反动派!”

伍若兰被捕时,正怀有身孕,敌人用绳子吊,用杠子压,用辣椒水灌,用尽各种酷刑,都未能动摇她的坚定信念。她怒斥敌人:“革命一定会成功,你们一定要灭亡!要想从我嘴里得到你们想要的东西,除非日从西方出,赣江水倒流!”

令人痛心的是,1929年2月12日,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人民的好儿女——伍若兰,在赣州市卫府被杀害,年仅26岁。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面对血与火的考验,像吴若兰这样的革命先辈用铁一般的刚强意志,演绎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传奇故事,谱写了一曲曲忠诚的赞歌。

一路风雨一路歌。作为青年一代,恰逢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我倍感骄傲、无比自豪。我深知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答案,书写在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