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是一个怎样的省份(为什么说甘肃是最特殊的一个省份)

许多人可能都看到过这样的说法:甘肃省在全国是最特殊的一个省份,你根本找不出第二个。那为什么特殊呢?这几点至关重要:

甘肃省是一个怎样的省份(为什么说甘肃是最特殊的一个省份)(1)

甘肃省位置图

概况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秦巴山地交界处,大部分地区位于地势二阶梯上,是我国西北五省中的一个省份,按照经济区划,分为三个片区14个市州,即陇东南地区(天水、陇南、甘南、平凉、庆阳)、陇中地区(兰州、白银、定西、临夏)与河西地区(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甘肃”二字来自甘州府(今张掖市辖区)和肃州府(今酒泉市辖区)两地的首字组合而成;一般简称为甘或陇,甘就不说了,至于“陇”,最早甘肃东南部地区在秦朝时被设为陇西郡,因为这片区域地处六盘山(陇山)以西,故得此名。因为陇西长期为这片区域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因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另外,甘肃部分区域也有陇南、陇东,陇中等叫法,现在甘肃新闻等栏目经常有“陇原大地”“陇原儿女”等说法。因此简称为“陇”再合适不过了。

甘肃省是一个怎样的省份(为什么说甘肃是最特殊的一个省份)(2)

甘肃省行政区划图

自然地理

我们经常看地图的时候会发现,甘肃行政区划自东南向西北特别狭长,长得有些怪怪的,看起来像哑铃或者骨头或者电话。这种区划成就了甘肃各种各样的自然特征。因此自然概况才是甘肃最特殊的原因之一。

甘肃省是一个怎样的省份(为什么说甘肃是最特殊的一个省份)(3)

中国四大自然地理区划图

气候

甘肃省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自然地理区的交界处,也就是说,这个省是全国唯一地跨四个地理大区的省份。自东南向西北,依次经历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及西部的高原山地气候;与此相对应的又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及西部的高山草原草甸的植被景观。降水也伴随着气候类型的变化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比如陇南地区年降雨量>800㎜,兰州附近年降雨量350㎜左右,到敦煌西部年降水量不足50㎜。

甘肃省是一个怎样的省份(为什么说甘肃是最特殊的一个省份)(4)

全国及甘肃气候类型分布图

水文

整个省内大大小小河流不计其数,有外流河也有内流河。如黄河从甘肃中部穿越而过,其最大支流渭河和第二大支流洮河均流经了甘肃,而且长度和水量都是很大的;内流河均发源于祁连山,由东南部的武威到西北部的敦煌分布着五条主要河流——石羊河、黑河(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讨赖河、疏勒河、党河,并且这五条自河流自东南向西北都分别对应着一个城市。

石羊河——武威

黑河——张掖

讨赖河——嘉峪关

疏勒河——玉门

党河——敦煌

甘肃省是一个怎样的省份(为什么说甘肃是最特殊的一个省份)(5)

甘肃省河流分布图

地形地貌

甘肃省的地形也是各种各样,有河西走廊的平原,有黄河穿境而过的兰州盆地和靖远盆地,有郁葱崎岖的秦巴山地,有雪域风情的甘南高原,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有浩瀚无垠的荒凉大漠,有七色之彩的丹霞地貌、有排列整齐的雅丹地貌,可以说,在甘肃没有你找不到的地形地貌。

甘肃省是一个怎样的省份(为什么说甘肃是最特殊的一个省份)(6)

甘肃省DEM图

人文历史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说的就是甘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括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敦煌文化、伏羲文化等。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甘肃有2501w人,远少于许多省份。2020年gdp总量为9017亿元,远低于众多省份。这是一个多民族居聚的省份,有回、藏、蒙、东乡、裕固、保安等民族。

甘肃省是一个怎样的省份(为什么说甘肃是最特殊的一个省份)(7)

马家窑文化彩陶

很早以前,这片土地我们的祖先就居住在这里,并造就了辉煌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齐家文化、大地湾文化 、沙井文化等。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另外,特色美食也是汇集如云,有兰州牛肉面、临洮酿皮子和洋芋搅团、东乡手抓、庆阳饸饹面、天水呱呱、武威三套车、敦煌驴肉黄面、临夏甜胚子、静宁烧鸡等,数不胜数。

甘肃省是一个怎样的省份(为什么说甘肃是最特殊的一个省份)(8)

看饿了就来碗庆阳饸饹面

最后,从甘肃省的几个临省来看,西北部是新疆,西南部是青藏高原的青海,北部是内蒙古,东北部是宁夏,所以,你能明白的。


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华丽地跌倒,胜过无谓地徘徊。任何时候你不放弃,一切都还有可能。只要你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愿甘肃加油!中国加油!我们每个人都加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