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有哪些历史人物(史记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三个历史人物)

史记是一部帝王将相史,含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绝大多数笔墨用来描述历史人物辉煌的一生。其中我认为其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最重要的人物有以下三个:

1、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史记记载有哪些历史人物(史记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三个历史人物)(1)

史记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嫪毐、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

史记记载有哪些历史人物(史记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三个历史人物)(2)

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通过以上这些,不仅表现了秦始皇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风,而且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其中有许多典型的事例或通过叙写,或借用他人之口,补写始皇帝之性情,均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一个杰出君主同时又是凶狠暴君的秦始皇的形象就这样被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司马迁不仅给人们展示了秦始皇这个大誉大毁集于一身的封建帝王的一生,而且一直在探寻着秦朝的统一及灭亡的原因,他在篇末的论赞中大段引述西汉政论家贾谊《过秦论》的内容,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十分精辟。

2、混子皇帝——汉高祖刘邦

史记记载有哪些历史人物(史记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三个历史人物)(3)

司马迁既没有把汉高祖作为一个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英雄来歌颂,也没有从一国之主荣归故里的角度纯客观地描述那种热烈壮观的场景,而是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勾勒了成为天子过程的一幅幅画面。高祖从出生的那时刻,文中就开端就预示着天子的降生,"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文中描写龙与母亲刘母融合。无论是不是真实的,都能证明他不是一般人。或许是后人对他的尊敬对他的敬仰而神话了。但是从高祖后续的事例都能证明这不是主要的。正因为他是来之民间,得知民心,得知民意。正因为他是"小流氓"却有了野心,有了影响力。所以他有了最基层的基础,也有了最浩远的抱负。正是应为他是平民出生,正因为他流氓童年的生活,正因为他的无所事事。让他明白了这个国家,让他从社会的底层与社会高层的关系。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地位,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明白自己所需要的。也使得他有了伟大的志向。成就的前期条件高祖都具有后开始了他的大业。用张良计,派说客利诱的"破之"。巧设疑兵,施仁爱,收买人心的"因大破之"。乘胜追击,取得完胜的"遂破之"。善于用人用计,收买人心都使得刘邦节节交战的胜利。不杀秦王子婴,封存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与秦父老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这些措施无疑起到了安抚民心的重要作用,从"秦人喜""秦人大喜""人又益喜"便可见一斑,这也为日后刘邦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反面来讲,项羽的作为,"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黔布等攻破函谷关…项羽遂西,屠烧秦咸阳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高祖本纪》)不善于克制自己,不分析不考察形势(苦秦久矣,人心思定),自恃勇武,凶残暴虐。不但不善于笼络人心,而且常常把别人推到自己的敌对面去。刘邦从这面相对比都能看出他民间的基础作用,他知民心。"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止,还军霸上。召诸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曰,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高祖本纪》)善于包装自己,把自己塑造成解民困于水火之中的形象,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克制自己的欲望,善于笼络人心。当然社会的反应却是刚刚相反,"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与"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这些都能反应民众基础的重要性。鸿门谢罪,项羽入关,称霸分封,决策东进,追击项羽,决胜垓下。

史记记载有哪些历史人物(史记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三个历史人物)(4)

后世一系列的战争都越发明白了刘邦成功的原因,对盟友下属,刘邦"与天下同利",而项羽"妒贤嫉能",不与人共享利益;对人才,刘邦知人善用,虚怀若谷,项羽则不能善用,刚愎自用。刘邦出生于平民,能屈能伸不拘小节,处事圆滑果断,善于用人用计,没有大的勇气却有才能,为人心狠手辣,志向远大,冷静沉着。项羽出生于贵族,宁折不弯,优柔寡断,有勇无谋,儿女情长都成为他成不了大事。气量狭窄,狂暴浮躁都能使得他失去很多,重要的是没有民众的基础。在定都之后,他们的举动也能看出才能的趋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高祖本纪》)刘邦衣锦还乡的自得,创业艰难的慨叹,希望求得人才安邦定国的感慨。重视人才,视角高远,不因胜利而失去清醒。项羽却纵横一世却连一美人一名马都无法保全的伤感、不解、不平与怨愤。眼中只有自己,却又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不正视自身的弱点,即便是处于英雄末路的情形之下也是如此。刘邦成功的路线成为后世的典范,"自古以来,皇帝需要是民众的支持才能长久。"而汉高祖的成功也正是如此。就如后世的朱元璋,就是从民众开始抓。总的来说都说刘邦出身低微,性格油滑,也看不出有什么雄才大略,那么他是凭借着什么来率领一班豪杰推翻暴秦,打败大英雄项羽并建立大汉帝国的呢?社会并不缺有才干的人,像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但却缺少能将他们的才干合理组织和发挥出来的人。以及需要能组织上层与下层的关系才能成功,而历来的人士往往不能组织的却是下层民众。都值得我们现在人深深的思考。

3、开疆拓土、文治武功——汉武帝刘彻

史记记载有哪些历史人物(史记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三个历史人物)(5)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6个的第一:第一个大力扩展疆土,奠定中国辽阔的疆域。第一个开通西域。第一个用儒学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第一个用皇帝的年号纪元。第一个用罪己诏的形式,进行自我批评。

汉武帝是第一个贯通西域,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以大秦帝国的版图之辽阔,不过是汉武帝时代版图的二分之一汉武帝对匈奴用兵44年,这样巨大的武功,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执政。当时匈奴气焰嚣张,时常攻入我国北方各地,造成北方长期的战乱,北方的边防虚弱,人民饱受匈奴铁蹄的摧残。自汉高祖刘邦的‘白登山之围’以来,西汉政府长期与匈奴奉行“和亲政策”以此来维护边地的相对和平。但汉武帝绝不能忍受其祖先奉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忍气吞声,靠女人.珠宝,换取短暂的和平。他有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持久的雄心去征服,开拓疆域。

汉武帝在公元前139年选送张骞出使大月氏,希望借此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实现对匈奴的战略包围。年仅17岁的汉武帝居然有如此深邃的眼光,真正令人赞叹。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千古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原汉族政权力量延伸到了今天的中亚地区。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在与匈奴作战的马邑之战中失败了,这次失败促使汉武帝破釜沉舟,毅然抛弃汉王朝实行近70年的和亲政策,全力出击匈奴!《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霍去病《孙子兵法》,霍去病虽未学,但可见汉武帝深通兵法,这是他能成为卓越的战略军事家的基础。

史记记载有哪些历史人物(史记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三个历史人物)(6)

当后人谈到汉武帝一朝的军事战役,人们往往言必称卫青.霍去病.李广,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璀璨四射的将星之后,远在庙堂之上的那位帝王,那位足以与西方的亚历山大,恺撒大帝,拿破仑相匹敌的最高统领---汉武帝。当那时,汉武帝决定改变祖制.对匈奴开战之时,韩安国.汲黯.公孙弘.主父偃等大臣纷纷不同意。群臣应者寥寥,首战—马邑之战无功而返,年轻的汉武帝对自己所做的决策岿然不动。在此之后,汉武帝亲自决策部署,选将调兵,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的胜利(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在与此同时,汉武帝又在边事上大力开发:经略三越,通西南夷,护领北疆。剑指东西南北各方,使得汉朝的势力达到了今天的中亚,西南的云贵四川,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南方的海南与福建,勾勒出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

史记记载有哪些历史人物(史记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三个历史人物)(7)

当然我们应该从汉武帝的长期征战中看到它劳民伤财的一面。尤其是汉武帝为宠幸李夫人,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数万大军出征大宛,夺取其汗血宝马,如此轻率的征伐,真是草菅人命。

汉武帝在千古的文治中功勋深远。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决策影响后事的历朝历代。刘彻即位之初,举国推选贤良方正直言敢谏。董仲舒凭《天人三策》,石破天惊,脱颖而出。从此之后儒家思想被指定为官方思想,与政治.皇权紧密相连。以此,汉武帝创建了太学.乡学,建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汉武帝时代通行的是察举征辟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汉人才匮乏的局面。儒家学说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独尊儒术”将政治伦理化,迷信道德至上,教化万能,力图建设一种道德自律型的政治。这样必然导致的是强权至上,个人专制。这是儒家思想给我国政治带来的阴影面。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无法走出“人治”的泥潭,摆脱那因人而兴废的历史惯性。儒家学说的君臣父子纲常伦理的思想,压抑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心灵。诸如权力崇拜.君尊民卑.官贵民贱.奴性心理年深日久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停滞不前。

汉武帝以其雄才伟略,以其前无古人.雄视百代的生命之旅,铸造了中国历史上震古烁今的千秋伟业。可汉武帝的大功与大过是并存的,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评价他说:“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汉武帝的专制独裁和暴行,与秦始皇十分的相似,可不同的是:汉武帝的政策是‘文武并用’,皇权与神权并用;面对社会现实,他又能改变统治政策。这正是他“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的根本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