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1)

由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票房已经突破了6亿,豆瓣评分一直维持在8.4分。

为什么这样一部小成本电影受到那么多人青睐和关注呢?原因不外乎电影本身的内容,在影片里,因为胡小蝶的自杀让作为最后一位见到她的陈念陷入了困顿之中,一心想着完成高考的她总是被来自魏莱的校园欺凌缠身。无奈之下,陈念求助小混混小北。两人从此开启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互相治愈的生活。

虽然这部影片的结尾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两位主人公都在时间的长河里得到了救赎。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每一位陈念都能遇到小北呢?还是我们都会成为胡小蝶?又或者,在校园霸凌面前,我们还有其他的办法,成为我们自己?

一、什么是校园霸凌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2)

霸凌(bullying)一词主要在我国台湾地区使用,是对西方 bullying一词的音译。目前关于"霸凌"概念的分析主要依据挪威学者奥维斯的定义:主要是指当一个人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更多他人的负面行为之中,即是遭受到霸凌。

关于对校园霸凌的探讨,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就这个问题开始了深入研究。校园霸凌事件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2007年美国教育部就提出了几乎每3名学生中就有1名曾被霸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霸凌绝不简单地被认为是肢体冲突,因为霸凌引发的自杀事件的激增,愈发引起社会上的重视。

我国台湾在《儿童及少年福利期刊》中也明确界定了霸凌:霸凌是一种冲突方式,内容可以包括身体、言语、性的攻击,或者采取更简洁的方式如关系上的排挤,亦或透过其他科技方式如果网络、手机;霸凌是强迫被害者重复被攻击的行为且长达一段时间(不过"一段时间"到底多久才足以产生身心影响,目前仍无定论)。

就好比在《少年的你》里,陈念被叫到办公室问话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凳子上被倒满了墨水,又或者关于她妈妈的事情被完全暴露在了同学之间的网络社群中。这种看似是"恶作剧"的方式,严重影响了被害人的心身健康,所以也称之为是霸凌。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3)

现在让我们会想一下,自己的孩子在放学回来之后,有没有向我们提到过自己在班里受到过委屈。比如坐下来的时候被同学恶作剧拉开了凳子,或者被故意起外号。这些事情,其实都属于校园霸凌事件。当我们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有很多家长往往会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的事"。

其实,早在2016年5月,国务院就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就说明,反校园欺凌、暴力已经上升为国家议程,不再是"小儿科",不仅是家长、学校应该严肃对待,甚至教育、公安等部门都必须全力以赴的事情。

二、校园霸凌的内容

具体而言,校园霸凌主要是由霸凌者、被霸凌者、协助旁观者组成,而老师、教育管理人员、校长、家长则成为保护者,也是校园霸凌的主要阻止者之一。

2018年11月,四川自贡沿滩中学一女生在操场被其他女生殴打视频在网上传播。2019年1月,甘肃宁县杨庄小学发生了一件校园霸凌事件,8岁的受害者因下体受伤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4)

说起这些案例,会有家长觉得太严重了,自己家孩子学校的校风都是极好的,绝对不会出现这么恶劣的事件。那么,接下来的实地走访,应该会引发许多学生或曾是学生的家长的感同身受:

  • 案例一:一位三年级的男同学悄悄和我说,因为自己太胖了,同学老是跟自己开玩笑,搓他的肚子,甚至体育课时都不愿意带他玩。我问他有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这件事,他回答说有,不过他们都不以为然,还告诉他胖是好事。
  • 案例二:一位读五年级 女同学在谈到校园霸凌的时候,红了眼眶,她告诉我说,自己特别自卑,因为皮肤黑,同学总在后面给她取外号,叫她"黑妹"。这位女同学还告诉我,她不想告诉爸爸妈妈,因为她认为家长即使知道了也帮助不了她解决问题。
  • 案例三:读初中的小李,是典型的校园霸凌受害者。因为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怎么爱说话,除了在班里受到孤立,每次放学还总会有三两同学围在一起挑衅他。有时候小李觉得活着太辛苦了,倒不如死了算了。
  • 案例四:蕾蕾是个高中生,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最近一段时间,她的成绩呈直线下降。在我们的多次询问下才知道,蕾蕾在班里被某些男同学取了不好听的外号,比如"飞机场""太平公主"。她知道这是男同学之间的一些恶俗笑话,正值发育期的她,又不知道怎么给老师和家长开口,弄得她非常不开心。

被嘲笑、被孤立、被取外号、被排挤甚至性骚扰是校园霸凌中常见的例子。像上述案例中,霸凌者既是协助旁观者,有些起哄叫外号的同学甚至不会觉得自己在喊出一个不尊重别人名字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霸凌者。在受到老师责备的时候,这些同学还会可怜巴巴地说"老师,外号不是我取的"。

就好像在《少年的你》里面,同学们明知道胡小蝶被欺负了,却选择沉默。选择沉默,是助长了校园霸凌的重要因素,那么这些同学自然也就成为了霸凌事件当中的协作者。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5)

同样的,我们在案例里也有发现。被受欺负的同学,其实是不敢或者不愿意把事情告诉老师、家长的。他们多数认为,保护者在这个时候保护不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最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的成绩,而不是他们的心理成长。我们每一天和孩子交流得最多的是成绩,而不是问他们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美好的、不好的事情。

因为我们的不够关注,使得孩子会自我人为:除了学习,在学校里发生的其他事情,都是小事,都是不值一提的事。谈到这里,我们需要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何时"保护者"也变成了校园霸凌中的"协作者"了?

三、"校园霸凌"的危害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到关于霸凌事件的新闻时,首先是同情受害者的遭遇。无疑,在这场欺凌事件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不仅如此,这对于霸凌者、协作者甚至旁观者同样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甚至导致心理健康的扭曲。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6)

①对霸凌者

电影《少年的你》里,魏莱作为整个霸凌事件中的主谋。在逼死了胡小蝶后,没有任何人对她的行为进行指责。这就使得魏莱以为自己的霸凌行为得逞了,逐渐强化自己的霸凌行为,并在价值观上形成错误的认知,即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没有过错,很好玩、很刺激。

所以,在逼死胡小蝶之后,她并没有觉得有一丝丝的愧疚,相反地,她认为胡小蝶应该感谢她。而到了欺凌陈念后,魏莱开始变本加厉,不仅剪掉了陈念的头发,还把她的衣服剥了。

如果任由霸凌者的恶劣行为继续发展下去,即使出了社会后,也势必会成为一名危害社会的人。

②协助者和旁观者

受到霸凌者权力和地位优势的影响,协助者选择了帮忙,旁观者选择了沉默。

在影片中,都有对应的主角,这些同学明知道霸凌者的行为不好,但还是选择了逃避,对其霸凌纵容,从而形成懦弱、依赖等性格特点。旁观者则会在自己没有揭发霸凌恶行的事情中产生长期的愧疚感和抑郁感。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7)

③被霸凌者

就受害者本身来讲,他们会变得更加自卑。这会直接导致学业成绩下降、逃课甚至退学等后果。同时,在之后的人际关系形成中会产生退缩、逃避等行为选择,最为甚者会造成两人自杀行为的出现。

与小学生和高中生自杀事件相比,中学生更容易因霸凌事件选择自杀。因为,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有很多的观念和心理建设都不是很牢固,在受到一系列的冲击之后,他们不止一次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这也是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我们该如何对"校园霸凌"说不

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的心理与强健的体魄,对公民来说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校园暴力,从来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著名的"实验":让两组儿童分别观看大孩子攻打的视频。前一个视频里打娃娃者获得奖赏,而后一个则会受到惩罚。

结果显示,观看前者的儿童明显更惯于攻击自己身边的玩具娃娃。而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在处理个体矛盾与利益冲突时的姿态,很容易"传染"给孩子。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如果学校或家庭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疏导,罪恶的种子很容易生根萌芽。

在陈岚的《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一书中就有提到——

年幼的孩子如果不被关爱珍视,不被允许表达情绪,也没有其他渠道疏解压力,就容易将自己的愤怒、失望、压力......尽情发泄在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身上,而对方的毫无反抗、逆来顺受,会激发施虐者更强烈的恨意——你为什么不反抗——内心深处,施虐者其实是在憎恨自己无力反抗现实的事实。

我们会常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正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所以才需要我们成人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少年的你》影片中,在调查胡小蝶死因时,警察去了魏莱的家和魏莱妈妈进行谈话。当她知道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女儿造成了别人的死亡时,魏莱妈妈给的反应居然是——"可能是这个跳楼孩子的心理素质差"。而在我们继续深入影片时,我们发现魏莱的爸爸因为她的成绩,已经长达一年没和魏莱说话了。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8)

妈妈的"溺爱"和爸爸的陪伴缺失,是造成魏莱走上这条路的根本原因。我们都抱着要修复好受害者心理的希望,却忽略了施虐者的心理历程扭曲。只有在根本上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才能在源头遏制暴力的发生。

②校方应端正对"霸凌者"严惩不贷的态度

陈岚说:"每个人都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老师,也不例外。如果老师处理不好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就容易出现"烂苹果效应"。家长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学校如果没有投诉问题老师、及时反应处理的应付机制,烂掉的"苹果"将不可胜数,而这些身心受创的孩子,离开校园后,可能要用一生去弥合曾经受伤的伤口。"

老师对学生拥有的权力关系是危险的。一个好的老师会培育灵魂,一个坏的老师,则可能会戕害灵魂。诺贝尔获奖作品《耻》开篇就写到了大学教授迷恋女学生并不计代价与其发生关系的事情,当事情败露后,教授失去了他的所有,并不得不前往南非。这反映了老师与学生的权力关系和因此为自己言行所负担的责任。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9)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领导者。只有在处理好我们自身心理问题的同时,正视校园霸凌的危害性。我相信,很多悲剧都会被即使遏制在摇篮之中。

③父母和家庭的努力,是减少霸凌危害的最好方式

家庭应该是青少年最温暖的港湾,对于被霸凌者来说,父母是其可以放下戒备、恐惧进行诉说的对象。另一方面,作为被霸凌者的父母,其和子女一同遭受到心理的伤害,被霸凌者需要共同努力应对霸凌所造成的伤害。

父母应以爱的方式给予被霸凌者心灵的庇护,让其逐渐形成爱和自信;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在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其行为、态度的变化,通过亲子活动以及朋友交往帮助其逐渐建立自尊和自信,引导其重新认知校园、同学与朋友;最后,父母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反校园霸凌活动,在与学校的共同合作下帮助孩子走出阴影,使孩子重新恢复阳光、快乐的笑颜。

为什么会有校园欺凌不敢告诉家长(少年的你校园欺凌)(10)

就也是为什么当霸凌发生时,监护人的爱,是孩子最后庇护所的原因。总之,无论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让他们被迫贴上这种标签的,是他们的家庭。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拥有美好温暖的家庭,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起到决定、塑造、影响孩子命运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