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试论精神价值规律)

(作者:李卫民 李毅民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校稿:何良庆 图片来源网络素材库)

这是一个恩格斯曾经提示过的经济规律。

这是一个当代经济学者们正在探寻的经济规律(较为流行的提法是文化力)。

这是一个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工人白领化、品牌大众化、精神价值化的社会历史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规律。

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试论精神价值规律)(1)

当知识的力量发展到能与资本的力量相抗衡的时代,人们的精神欲望就从物质欲望普遍满足的土壤中蓬勃地生长起来。消费者(从更大的范围看,每个人、每个经济组织都是消费者)的精神满足逐渐被企业家纳入价值创造的范畴,纳入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中。精神,通过知识内化为生产力的一部分。一个以现代信誉观为核心,以顾客及企业员工忠诚度为双赢共荣的不竭的利润源泉,以品牌价值为作用形式的价值规律,逐渐地从物质价值规律中独立出来,成为与(物质)价值规律共同调节生产与流通的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这个可被称为“精神价值规律”的经济规律实际是要求:商品的价值,除了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外,还由该商品品牌的社会历史信誉度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这双重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我国生产的一件服装,贴不贴国际名牌的商标,市场价格差距就会很悬殊;迫于竞争的压力,现在国内许多企业都在力争创名牌,为什么——这就是“精神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一、 什么是‘精神价值规律”

调节现代市场需要两只手,而且也确实有两只看不见的手——物质价值规律(即价值规律)和精神价值规律。这两个规律的相同点是,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价格度量价值。不同点是,所度量的价值各有不同内涵;前者所指的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者所指的是,花费相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同一种商品,只因生产企业、品牌不同,而赋予该商品不同价值的差距。前者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中心,侧重在经营者与消费者双方物质需求的交换上,体现该规律对生产、流通的自发调节作用,突出显示了自然科学、技术这个生产力要素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作用;后者以社会历史信誉度为中心,侧重从经营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精神需求的交流上,体现该规律对生产、流通的自觉的调节作用。后者,突出地显示了社会科学、管理(特别是社会心理、职业道德、企业精神)等要素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特别是创立、提高品牌价值的重大作用。

二、“精神价值规律”的作用方式

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试论精神价值规律)(2)

进入信息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知识水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买方市场日益强化,并逐渐形成细化、人性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的特点。按照马斯洛“人的需要五层次的理论”分析,尊重感和自我实现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两个主流需求。人已经从以物质需求为主的“经济人”变成了以精神、文化享受为基础的“文化人”。反映在消费和生产领域,现代经济正在进入品位(或品牌)竞争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范围,已从享受商品中的一般劳动(即以生产能满足人们一般物质生活需要为主的商品的单纯劳动),扩展为享用商品中的复合劳动(即生产能满足人们物质——精神双重需要的商品的劳 动)。现代意义的“商品交换”,不仅是冰冷的物与物的交换,还有心与心的交流,还有感情的真挚与人性的慰藉。

这样,一个品牌商品的价值量,就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一般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与同类商品等值的价值;二是品牌价值,即该品牌所特有的社会公认信誉度所决定的、超过一般价值的附加价值。品牌价值的价值量,主要来自于拥有该品牌企业的无形资产及其所依托的历史文化特质——品牌中所蓄积的特有的文化、技术信息和精神品质。一般价值主要能满足消费者低层次的实用需求;品牌价值主要能满足消费者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文化品味,比如,人性化、国际化、知识化、民族化、身份化、个性化、成就感、荣誉感等。它有三个特点:①优质。就是提前开发顾客的需求并生产出有效满足顾客预期目的的产品;或者说,商品的设计、原料、设备、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均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高瞻远瞩、规范操作、标准严格、品质卓著。②独特。就是企业优良文化传承光大,致使商品各方面的风格各领风骚、独具气派,既秉承一贯,又兼收并蓄,能很贴切地融入时代气息,在稳健中透出进取与朝气。③领先。就是商品的科技含量高、创新素质强,能持续保持本行业市场主流的领导地位。

这三个特点的凝聚有一个深厚的基础:企业必须把目标顾客群的双重需求与自己的人力、物力资源整合成一个血肉相连持续共同成长的利益统一体。

企业精神、职业道德、品牌文化等价值化,而商品实物却沦为这些品性的载体的过程,即精神价值规律的运行方式,可以简化为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关系链:

规范的内外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求商品不仅秀外惠中、物有所值,还要有信誉——企业(领导)对职工重信誉——职工对产品重信誉——商品服务对消费者重信誉——消费者对商品由个体尝试到信任、信赖,再到群体信仰、社会崇敬——商品供不应求、信誉动力机制形成,导致品牌价值(无形资产)产生——再激励企业家对本企业发展的更高的信誉追求,以信为本的管理现出现……。道德的价值化,实质是消费者以物质方式对企业信誉精神的公平回馈和支付,推动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建立、维护长期稳定互信互惠、健康情感的关系,由此形成一个以追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目标,以对人的尊重、对信誉的尊重为核心的价值观,以不断优化的、以人为本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为基础,以价格为杠杆,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过程的,精神价值逐渐升华,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生产力和竞争力发展、良性循环的客观规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精神价值规律核心范畴的“信誉”,其内涵与外延均与“负责”、“声誉”有质的区别。

现代信誉精神的四个历史背景:

(1)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与地球村小型化、竞争全球化的发展同步加速。

(2)新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耗费、环境污染、社会两极化发展同步加速;高科技的负面影响在警告人们,新时代的竞争必须是全面创新、动态平衡的。如果冲破了自然、社会承受力,将是很危险的。

(3)生产力高科技化使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逐渐缩短,小批量、个性化、柔性生产渐成气候,许多企业依靠劳动者的体力和一般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的规模生产方式走向尽头,转而依靠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力及情感、道德等精神力量创造价值的生产方式。所以生产力高科技化与生产过程、生产关系、营销关系的法治化、人性化同步加速。

(4)温饱需求获得稳定的满足之后,人的需求重心就会必然地发生转移。消费者希望用科技化、风格化的商品来提高生活质量,装点自己的个人价值,以赢得社会的尊重;生产者希望从机器附属物的、不平等的困境中走出来,在人道的环境中,把创造性的劳动当成展示个人价值的手段,以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存方式,成为对企业和社会有独立价值的人。

创新的道德的现代竞争观,有竞争力的、道德的现代创新观和有竞争力的创新的现代道德观,构成现代信誉观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如何运用“精神价值规律”

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试论精神价值规律)(3)

培养和树立现代信誉观的最高境界是:塑造一个品牌,就是铺就自己的未来——义无反顾;相信一个品牌,就像相信自己——根本不用担心。所以,“品牌价值”’是人本主义之树,结出的“德本主义”之果。

要达到这个境界,除了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外,在人的方面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企业领导者要在企业内部塑造适合自身特点、有持续竞争力的整体价值观。同时,充分了解、尊重、培植、发挥每位职工的特长和潜在价值,促使他们相当自觉地将自己、企业、顾客三者价值实现最大化的追求和谐地一致起来。其二、企业所有职工对每一件工作、每一道工序、每一件产品、每一位顾客,都要相当忠诚地站在顾客的角度来审视、来要求。明确这样一个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顾客满意就是品牌价值、就是高质量、就是低成本,就是利润最大化。

世纪之交,我国企业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新经济的挑战。二是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关税要下降,市场要开放、市场规则要国际化。我们靠什么去和洋品牌竞争?靠地利、人和,还是靠勤劳、廉价的劳动力、满腔的爱国热情、靠合资、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我们怎么去竞争?是持久战、运动战,还是速决战、游击战?现在,国内许多企业都逐渐看到了品牌内含的丰厚利润,创品牌的势头正旺,或斥巨资做广告、或赞助大型文体活动、或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或大幅降价。果然,企业知名度直线上升,社会形象也大为改观,市场占有率也大为提高。但大多只是昙花一现之后,又被市场弹回原地,只有海尔、联想等少数品牌发展壮大,威震海内外。相比之下,能说明许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在指导思想上,仍将物质价值规律视为当代市场经济中对市场调节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基本规律。还是习惯地把品牌价值中高科技、高质量、高尚情趣的品质,更多归功于物质价值规律,根本没有意识到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价值规律在其中的客观存在。所以,当洋品牌在国内市场长驱直入的示范下,就难怪我们大多数企业只看到它美丽光环和轰动效应,只学到它的表面文章,而无法看清利润最大化与顾客忠诚度、自我信誉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许多人急功近利、懒于探索本质规律,却勇于浮夸跟风的“现象思维”积习。

诚然,洋品牌姑且不谈,仅以海尔、联想品牌而论,要创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塑造一个有持续竞争力的品牌价值观,确实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利益关系、经营结构、运行机制、战略定位、资本组合、素质培训等都要以顾客满意、顾客的忠诚度为导向,而不是宽泛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知己知彼地深刻剖析、知今知明地彻底变革。要真正树立这样两个十分紧迫、又十分缺乏的观念:

(1)作为一个品牌产品,很重要的是看你是否融入了社会,回报社会的有多少。作为一个企业,最宝贵的就是获得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海尔集团张瑞敏语)。

(2)利润好像一个鸡下的金蛋,我更喜欢下金蛋的母鸡。在我看来,下金蛋的母鸡就是我们联想的员工(联想集团董事长段永基语)。

有必要再补充第三个观点:“只要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张瑞敏很崇尚的一句格言)。

第一个观念是外向的、是方向、是标准、是战略思想(回报社会——获得忠诚);品牌,是企业员工采集人间精华酝酿出的忠诚。第二个观念是内在的基础、是文化、是力量源泉、是最重要的资本;品牌,是企业员工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孕育出的金蛋。第三个观念是长远的信念、精神,是奋斗方式;品牌,是企业员工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长征路。有了这三条,就没有铸就不出的大品牌,成就不了的大事业。

四、读恩格斯一段论述后的感想

对信誉的价值、对精神价值规律,恩格斯早有历史预见。他说:“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虽然通行的教科书里没有明确提出)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①这一论断基本涵盖了精神价值规律的几大方面: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核心范畴、基本作用,这再次证明了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科学性,的的确确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十分可惜的是,在这座宝库中,有许多真理性认识至今仍没有被我们发现。这里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我们以往对这一宝库有时不是以系统完整、坚信的态度来“取”、以融汇贯通的灵活方法来 “用”,而是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取”、以或纸上谈兵的方法来“用”,这就使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被拆解得七零八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千真万确。但实践更是检验我们认识真理正确程度的唯一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坚持、丰富、发展”,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应当遵守的基本态度和立场。我们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德”的立足点和理论依据是什么?卢梭说“信任滋养灵魂”。我认为,信誉的社会是法律神圣和道德崇高的基石,“德”的立足点和理论依据应当是信誉和精神价值规律。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72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