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说的都是西施)

提到西施,我们都会想到“沉鱼落雁”这个词语。然而这个词语中只有一半与西施有关。即“沉鱼”。“沉鱼”是指西施曾在溪边浣纱,水里的鱼看到西施那惊为天人的容貌,自感惭愧,便纷纷沉入水底。

西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说的都是西施)(1)

关于西施,大多数都认为西施就是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然而,很少有人质疑西施是否真的存在。在战国时期,在那个男权当代的时期,西施一个女子,真的能对一个国家的覆灭和兴起起决定性作用吗?

西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说的都是西施)(2)

过去的事情才叫历史,也正是过去的事情,才有是和否两种态度。其实若论起真凭实据,《国语》、《左传》《史记》这些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古籍中并未记载有西施的只言片语。可是有些著作中却也写出了有关西施的皮毛。例如:《管子小称》中写道:“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墨子亲士》中:“西施之沉,其美也。”《慎子威德》:“毛嫱、西施,天下之至姣也。”《尸子卷下》“人之欲见毛嫱,西施,美其面也”《庄子其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桅橘怪,道通为一。”《韩非子显学》“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战国策楚策》“臣闻之,贲、诸怀锥、刃而天下为勇,西施衣褐而天下称美。”……在以上众多古史中与西施一起出现最多的字就是美了。可见在先秦时期,西施已经以美而广为人知。究竟西施能美到什么程度?当然从古人留下的“沉鱼”一词即可见一斑了。对于西施是否与历史上真实存在,我个人认为她是真实存在的,她的美于那个时期虽不如书中所记那样夸张,但也一定艳若桃花,让人流连忘返。

西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说的都是西施)(3)

西施的出身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施夷光“父鬻粥母浣纱”由此可见,西施出身并不高贵,反之,她出身卑微,年少时,便随母亲在溪边浣纱。也由此被人们称为浣纱女。虽然身份不是显赫之家,但是西施天生丽质“秀色可掩古今”。有历史上的“沉鱼”之美。西施的确是美的,美到她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都让人觉得美好。西施天生有一种毛病——心痛病。也由此引发了一个成语叫东施效颦。记载中是这样写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矩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其大意即如此:一日,西施浣纱归来,路上心痛病发作,就用手捂住胸口,眉头紧蹙,虽然样子不舒服,但是村民见之皆称赞很美。同村有位叫东施的女孩,模样不佳,却欲模仿西施的柔弱之姿,以博怜爱。然而她装腔作势,拿捏姿势的样子让人更加厌恶。人们看到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人更是急忙拉着妻子儿女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讨厌西施了。现在人们也都用这个词来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西施的美,从春秋战国一直流传到如今,期间不少名人骚客为其赋词写句。诗仙李白曾写下“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水间。”曹雪芹也曾为她倾倒“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明眸眇眇,峨眉黛黛,地无神语,就是那样美丽的女子,却也是应了那句“自古红颜多薄命”的下场。正是她那倾国之美为她带来了日后的不幸与哀伤。

西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说的都是西施)(4)

西施的爱情

(西施究竟有没有过爱情?她究竟有没有爱过人?同为一个女子,我希望她曾经走过倾心以待的时光)

提起西施,不得不说的有三个男人: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还有范蠡。西施的美那么不平凡,注定了她要走上不是普通女子的道路。西施出生于乱世,出生在越国,却正逢上吴越大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一心要复国,使出了温柔而恶毒的美人计。他让心腹范蠡在越国以“爱国”的名义广寻美人。西施那般容貌肯定会是首选,自然就被招进宫中。西施与许多美女一同进宫去,进行有关歌舞礼仪的培训。三年的刻苦训练之后,西施和另一位有着倾城之色的美女,即郑旦,一起被送进了吴王夫差的后宫。久经战争的洗炼,好不容易过上了安逸生活的夫差一见到西施那倾国倾城的容貌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立即就将西施纳入后宫,日日歌舞不断。沉迷于温柔乡中的夫差不再治理国事,不再对勾践步步紧逼,将他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西施身上。因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还专门命人为她筑了“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置木板。西施就穿上木屐在上面起舞。裙系小铃,跳起舞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痴如醉,从此沉湎与女色,不理朝政。而越王勾践在这段时间,卧薪尝胆,整治国事,暗暗地将越国治理地兵强马壮,最终起兵重伐吴国,大胜得归,一洗曾被夫差囚禁岁月里所受的屈辱。这段历史中的主角无非是越王勾践,然而西施在背后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西施这一温柔乡成了夫差最后的英雄冢。正是西施转移了夫差的注意力,给了勾践重整旗鼓的时间。当然西施同时也成为害死了一生中最爱她的男人的一枚重要棋子。

西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说的都是西施)(5)

勾践、夫差、范蠡这三个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首先,范蠡,这是指引她生命出现重要转折点的男人;勾践,是她所在国家的王,是她要牺牲爱情和生命来守护的君主;而夫差,是给了她无上荣耀与宠爱的人,也是三人中最爱她,最重视她的人。三个人中,她对得起范蠡,对得起勾践,却十足地亏欠了夫差。后世中有人猜测西施最后是爱范蠡的,并且最终随之归隐。然而,据史料来看,恐怕西施与范蠡之间不可能会有爱情出现的机会了。首先文献中,例如《国语越语》《越绝书》《史记越世家》以及《吴越春秋》《史记货值列传》里都找不到两人相爱的踪迹。据史实考察知,年轻时代的范蠡和西施都从未离开过家乡。范蠡也一直在宫中辅佐君王,两人基本不可能有机会见面。即使两人有机会见了面,正值国难当头,范蠡又怎会置国家于一边,只顾自己的儿女情长。要知道,古时候男儿立志报国,忠孝两全的信念如磐石般坚不可摧。至于范蠡和西施一起泛舟西湖隐于尘世的传说,估计只是世人美好的祝愿罢了。毕竟美人都会受人怜惜的紧。西施的爱情,在那中状况下,是不会容许西施心系他人的。即使有点点爱情的火花出现,那么对象也更应该是夫差,毕竟夫差是一国之君,又对西施痴心绝对,每日朝夕相处,倾心相待,心里会泛起涟漪也是正常。无奈西施入吴宫的任务不是和吴王长相厮守的,注定了两人的禁忌之爱不会有好的结果。

西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说的都是西施)(6)

西施的结局

最爱她的夫差死了,于吴国,她是祸国殃民的妖姬,吴国自然容不下她。于越国,她却是复国功臣,一代忠烈,本应该最受大家赞颂,然而事实并不是那样理所当然。

后世对西施的结局有许多猜测,能为大家所接受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西施被沉入海中。因为据史料《太平御揽》中引用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中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奖,随鸱夷以终。”这里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鸱夷”就是皮袋。即说明西施是被转进皮袋中,扔进了海中。另外,唐代诗人皮日休也有《馆娃宫怀古》五首,第五首是:“响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这些记载均说西施最后被沉入水。

二:范蠡与西施一起归隐了。东汉袁康《越绝书》认为“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其实上面也已经分析过,两人是不可能有爱情的出现的,这种结果极大可能是人们臆想出来的。

三:西施最后被吴人杀掉。当然这种说法纯粹来自传说,并未有任何史料记载,只是传说吴王自刎后,吴人把一腔怒气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

以上三种结局,恐怕大家都更愿意相信第二种,当然我也更愿意相信西施会有一个好结局,可事实将更多的证据指向了第一种。美好的人总希望有美好的结局,可我们也要尊重历史,不是吗?

西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说的都是西施)(7)

西施,是个一半一半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她用个人的牺牲成就了她的国家的崛起,她在个人价值上值得肯定。然而,她的人生于自己却是不幸的。没有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因为家贫;没有享受过两情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因为她自己背叛了最爱她的人,早早渺无音讯。她自己的人生并不是圆满的,我真的很敬佩她,如若将我们放在那样的环境,谁又能熬过如此两难的抉择呢?

有时候美丽似乎也是一种错误,你说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