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创新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闭环)

6月25日,“第三届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及同期举办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头部企业)展览在深圳达实智能大厦报告厅举行。深圳新能源产业相关部门及新能源汽车整车头部企业、产业链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及投融资服务机构等企业参会。

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创新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闭环)(1)

“可以说,深圳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已经形成闭环。”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刘华在会议间隙接受采访时说,面对巨大的产业机遇与挑战,协会对全国的企业开放,目前协会会员近300家,其中上市公司已达几十家。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也已连续6年高居全球第1。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份额51%,其中10月高达6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50%以上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步入高速发展期,呈现明显不可逆的趋势。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却保持了令人惊讶的增长水平,去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前年130多万辆的基础上,猛增至超过350万辆的巨量水平,大大超出了业界的预期”。刘华说,自2015年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6年居全球首位,增速呈加快趋势。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交出了产销两旺的成绩单。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分城市来看,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8万辆,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4%。

在刘华看来,这样的成绩令人欣喜,但并不意外。他表示,这得益于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和深圳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推动,诸多产业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的结果。从2001年至今,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上下游材料、主驱动控制器、车载变频转换OBC、DC/DC电源及车载充电机等主要技术路线的新能源产业创新企业达万余家。

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创新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闭环)(2)

据介绍,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参与者,早在2008年,刘华就与中车时代电动汽车开始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市场进行合作。2013年,在深圳市政府、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委、经贸信委和科创委的倡导下,成立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联盟。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深圳新能源企业产业规模不到50亿元,到2016年产业规模达到1038亿元,如今超过1500亿元。在比亚迪、开沃等整车企业中,诸如,航盛电子、比克电池、大地和电机以及贝特瑞、汇川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和核心材料企业成为产业链上的耀眼“串珠”。

国产替代与“借船出海”

在电动汽车中,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部件的成本最高,也是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目前,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来自电池和电控。这里的电控,就指包括IGBT在内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

“在车规级IGBT方面,半导体国家队中车时代半导体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及模组已经可以与德国英飞凌PK”。刘华指出,中车时代电气已经将高铁IGBT的技术和生产,牢牢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中,但在碳化硅领域的芯片技术还比较落后。第三代半导体关键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有助延长电动车续航力,在脱碳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创新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闭环)(3)

据了解,这项技术主要由美日厂商主导,专利数量占据前五名,最多的是美企Wolfspeed(前身为科锐CREE),之后全被日企占据,日本芯片制造商Rohm居第二名,之后依序是住友电工、三菱电机和Denso。刘华介绍,作为协会副会长单位,日本Rohm集团已经与协会进行多次交流,双方就碳化硅芯片和功率器件封装模组系统研究院和合资项目落地深圳进行探讨。

此外,我国在动力电池电芯模组国产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刘华介绍,以电芯模组生产设备为例,以前最贵的产线设备投入高达八九亿元,如今核心的前中后端的高端智能设备国产化替代已达88%,自主的国产替代动力电池电芯生产线大概可降至3亿元左右。

刘华认为,深圳具有电子信息产业的先天优势,在电子工业和基本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布局做了大量的投入并形成了沉淀与积累。如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进入了收获期。据介绍,以英可瑞、英飞源及优优绿能等企业为代表的充电核心模块,已经占全国充电模块60%以上的出货量。

深圳新能源相关企业数量全国最多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和产业规划早于国家“十二五”规划“十城千辆”约10年。2010年,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实际上,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早于国家层面推动,最早由五洲龙启动,开发出混合动力大巴。2008年,比亚迪上市了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F3DM。

如今,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已经跑出了行业领头羊,来自深圳的贝特瑞已成为全球最大负极材料生产商。其客户包含松下、三星和宁德时代(300750.SZ)等国内外主要电池厂商,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也带动了公司动力电池各项材料需求提升。2022年3月30日,贝特瑞发布的2021年报显示,公司去年营业收入近105亿元,同比增长136%,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

6月23日,北交所“市值一哥”贝特瑞发布公告,公告称公司拟募资不超50亿元,加码负极材料。贝特瑞去年负极材料销量超16万吨,同比翻倍。公司负极材料的营业收入达64.6亿元,占总营收超过六成。据行业研究机构鑫椤锂电的数据,贝特瑞去年负极材料出货量排名国内首位,市占率为21%。

天眼查数据显示,以经营范围部分包含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为条件查询发现,广东省以6.3万家相关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占总数13.34%,细分到城市,深圳以2.4万家新能源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亚太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并对产业未来的发展发表了看法。他表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1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超过世界的一半,成为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力量。他指出,汽车革命的内涵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这场汽车革命的上半场就是电动化。目前,我国在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一体化和高性价比安全电池包已引领世界,但在作为下半场核心的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方面仍需加强合作。

陈清泉强调,智能网联汽车改变了汽车的属性和价值,并总结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规律。他认为,新能源汽车既是汽车革命、能源革命与信息革命的联动,也需要政策和市场的两轮驱动,同时还要做出好的产品、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此外,还要做到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与人文网络的多网融合。

【撰文】邱永宽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