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济公的故事有哪些(一个破扇手中摇)

老阳按: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和尚是谁,我想大家一定会说济公禅师,因为这一个禅师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穿的很破烂,但是他的法力却十分高强,他就是济公禅师。人物简介:

济公,又叫道济。天台人。李驸马之后。父茂春。拜春坊赞善。隐于天台。母王氏。梦吞日光。生师。年十八。投灵隐寺瞎堂远公出家。得其密印。后居净慈。放旷不羁。言行叵测。淫坊酒肆。不避讥嫌。时号为济颠。临终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入灭后。有僧遇于六和塔下。复附书归。有忆昔面前当一箭。至今犹觉骨毛寒。只因面目无人识。又往天台走一番之句。盖天台五百应真之一也。

历史上济公的故事有哪些(一个破扇手中摇)(1)

外俗内圣

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寺院。他经常游方市井,拯危济困,救死扶弱,彰善惩恶。所以,在人们看来,“济颠”的“济”字也包含着扶危济困的意思。道济善走围棋,喜斗蟋蟀,更写得一手好诗文。他徜徉山水,自得其乐,游履所至,挥毫题墨,文词隽永。是为:“一身破烂行天下,除恶惩奸辨是非。”

文采斐然

道济天性好动,不喜念经,难耐打坐,经常和那些顽童斯混在一起,作呼洞猿、斗蟋蟀的游戏。甚至蘸大蒜吃狗肉,僧众告到方丈室,慧远却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颠僧!”于是他又被人们称作“颠僧”。慧远圆寂,他失去庇护人,被迫转到净慈寺,先是替人念经兼作火化工,后来升了书记僧,却依然出入歌楼酒肆,游山逛水。他写诗自述:“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因缘。坐看弥勒空中戏,日向毗卢顶上眠。撒手须能欺十圣,低头端不让三贤。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颠僧绕市廛。”活脱脱的一幅“游戏人间”的自画像。从外表看,这位号称“湖隐”、“方圆叟”的穷和尚,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似丐似氓,非僧非道,实际上却是禅宗杨岐派第六世得道高僧。他学识渊博,擅诗善文,出语谐谑,往往超诣。中国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对他的四首《西湖》绝句和临终偈语尤其赞赏,说“若以诗境而论诗格,他与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陆放翁相较,并无逊色”;如以禅学的境界论诗,则已臻禅境之极诣。略举其一:“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画面色彩鲜明,动静谐合;情趣内蕴,用笔精细而又不失自然。末句尤有神韵。他每有疏状新出,临安城更是争相哄传,名闻遐迩。

历史上济公的故事有哪些(一个破扇手中摇)(2)

关于济公喝酒吃肉的真相

济公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给人们的印象是:不守戒律,嗜好酒肉,似乎完全不受佛教戒规的约束,使老百姓觉得他更亲切、更具有人情味。《济公传》中有一首四言诗,就说明了这点。

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

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此诗表面上似乎是济公为自己的不修边幅辩护,其实,诗中更蕴涵了人生哲理:某些人口中吃斋念佛,而其心里却无意向善,背地里尽做出极不道德的事端来。衡量、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善、美,仅仅从表面上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而且,还必须经过长时期地、持续性的考察、磨练,才能真正说明他的实质与永恒。济公用自己的行动,最终证明了这一切。

印光大师对济公为何喝酒吃肉开示:

人们在看了《济公传》后,留下一句济公活佛口头禅:“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都没有说出济公活佛所说的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所以都是误解的济公活佛慈悲济世的好意与善意。本人才疏学浅,难以承担说明的重任,还是引用印光大师的开示吧,供诸位师兄与来我博客的善男信女详知。阿弥陀佛。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如果喜欢济公,可以读一些他的小说和传记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作者:天花藏主人)

《济公全传》(作者:王梦吉等)

《济公传》(作者:郭小亭)

关于济公的传说

罗汉转世

济公,据说他本姓李,名修元,是宋朝时的天台人,于杭州西湖灵隐寺剃度出家,法号“道济”,由于他经常装疯卖傻,并以癫狂渡化世人,因此有“济癫”这样的称呼。不过,他疯归疯,传说中他可是佛法无边,并且济困扶危,所以外号“济公活佛”。

据说,李修元十八岁时,因父母双亡,守丧三年后,即前往西湖灵隐寺剃度为僧,住持远瞎堂知道他是罗汉转世,于是收他为门下弟子,并取法号为“道济”。远瞎堂仙逝后,济颠转往南屏山净慈寺。

南宋开禧二年(西元一二0六年)的五月十六日,济颠端坐圆寂,留传诗偈一首:“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来,依旧天青水碧。”济公死后,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处,当地建有二层楼高的济公塔院。

传说济公的父亲,叫李茂春,母亲为王氏,夫妇二人因年过三十,但尚无子嗣,于是日夜求神祈佛。某夜,王氏梦见一尊罗汉,赠以一朵五色莲花,王氏接过莲花吞食,不久便怀有身孕。

南宋绍兴三年(西元一一三三年)二月初二产下一子,夫妇一举得男,十分欢喜,满月时大宴宾客,当时有高僧性空,前来祝贺,赐名为“修元”。据说他降世的使命,是因为如来佛祖座前的大鹏鸟,因触犯天条,私自逃下凡,因此才降龙罗汉(济公),下凡转世,找寻大鹏鸟的下落。

不过,济公在尘世间,也历经了各种劫难。不过在历经了千辛万苦后,最后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

在民间传说中的他,颇富传奇色彩。据说他曾与秦丞相斗智,惩治贪官污吏,并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过他的行动,也经常被描写成嬉笑怒骂,以及幽默逗趣。这些事迹,坊间所流传的《济公传》,都有详细的描述。

古井运木

相传,济公初到西湖时,在灵隐寺当一名烧火和尚,后来被长老点醒灵性,一时彻悟,又恐被人看破,所以假作癫狂,以混世人耳目。自从转到净慈寺当上抄写经籍的“书记”后,便做出桩桩奇事来。

那是少林寺高僧妙崧禅师受朝延委派担任净慈寺第二十九代住持后,为了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筹资。长老深知济书记文思敏捷,便请他起草一道募资的榜文。

济公道:“长老有命,岂敢推辞。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长老赏酒一壶,以助文笔。”长老即叫人买酒,济公喝得快活,兴致一上来,提笔一挥而就,榜文中有这样的妙句:“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这道榜文张贴出去后,轰动了全杭州城,传抄传阅,连南宋皇帝也读到了。皇上又见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语,便派人押送三万贯钱布施给净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崧长老谢过皇恩,又找济书记商量如何去四川措办建寺急用的大木材料。济公说:“我为净慈寺做事,‘天耳’都叫得通,只是四川路远,须得让我吃个大醉,三日后保证你有木头好用。”

于是,又喝得烂醉如泥,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来时,突然大叫大喊:“木头到了!木头到了!”长老听见,问:“木头在哪里?”济公说:“木头已从钱塘江上运到寺里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装上轳轳,一根一根拉上来就是了。”一会儿,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头露出水面。

众僧人用轳轳将木头拉了上来,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边估算木料的木匠师傅随口说了声:“够了!”话音刚落,井里还有一根木头再也不上来了。

从此后,醒心井被称为“神运井”,又叫“运木古井”,井上还建起亭子,那最后一根木头就留在井底,让人点了蜡烛系在长绳上缒入井中观照,成为净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迹”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