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第一美人董小宛(董小宛姑苏小绣娘)

东南第一美人董小宛(董小宛姑苏小绣娘)(1)

01

董小宛出生于苏绣世家,董家绣庄在当时的苏州城小有名气,由于刺绣工艺需要具备一些绘画功底和审美眼光,董家也算是颇具文化底蕴。

小宛的外公姓白,是一个落魄秀才,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就是小宛的母亲,老秀才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精力,把自己一身才学都传授给了女儿。

白氏嫁到董家后,为董家生下一名千金,取名白,号青莲,所以董小宛的原名即为董白,由此可见夫妻二人感情之融洽。

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董小宛,乖巧可爱,头脑聪慧。平时儒商父亲打理绣庄生意,文青母亲则悉心教授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立志将女儿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


东南第一美人董小宛(董小宛姑苏小绣娘)(2)

02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董小宛十三岁那年,父亲突然在暑天患上了暴痢,医治无效,不久便撒手人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母女二人顿失依靠,心力交瘁,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白氏索性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带着小宛隐居其中,过上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恬淡生活。

没有了丈夫的宅院,白氏一天也住不下去,她不愿整天睹物思人,一直活在思念与痛苦之中。

所以,她平时基本不回城里,绣庄的事也全部交给管家打理,生意上的事,她不懂,也不爱过问。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此时已经到了明朝末年。即便是沉浸在诗情画意中的母女二人,也注意到了朝廷腐败积重难返,群雄崛起势不可挡,混乱的局势,正在一点一点向这个江南水乡靠近着。

白氏在惶惶不安中,打算关闭绣庄的生意,收回资金以备逃难之需。谁知管家告诉她,绣庄账上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还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债务。

白氏明知是管家在其中捣鬼,虽然对他这种私吞钱财、吃里扒外的做法感到愤恨,但却苦于没有证据,因而也拿他无计可施,一气之下,终于病倒在床。

绣庄破产,外债压头,母亲病重,生活的重担,猛然间全部压在了十五岁的董小宛身上,令她感觉自己一下子从高空云端坠入了万丈悬崖。

就算巨额的债务能拖一时,可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受母亲孤傲清高的个性影响,董小宛明白墙倒众人推的道理,她不愿忍受别人的白眼,低三下四地向人借钱。

情急之下,就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从此改名为小宛。


东南第一美人董小宛(董小宛姑苏小绣娘)(3)

03

清新秀丽的容貌,超凡脱俗的气质,使得董小宛的名声,很快就在秦淮河畔传开了。

即便如今沦入风尘,她从小养成的清高秉性依然没变,就算是为生活所迫,她在强颜欢笑之时,难免也会流露出些许冷漠神情,因而得罪了一些凡夫俗子,也经常遭受老鸨的冷嘲热讽。

反正无法融入其中,董小宛愤怒之余,就离开南京,回到了家乡苏州。可看着卧病在床的母亲,还有闻讯赶来的讨债者,为了生计,董小宛只好咬牙重操旧业,将自己卖到了当地半塘的妓院。

不管是在昔日的南京,还是今日的半塘,她都坚持卖艺不卖身的底线。慢慢地,董小宛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谋生方式,类似今天的高端伴游。

陪着那些有钱有闲的风雅人士,在风景如画的江南一带游山玩水,兴起之时,吟诗作画互相应和。

寄情山水之中,总好过整天坐在屋子里,面对一群油头粉面的纨绔子弟要好得多。

此刻,董小宛的笑容,真实而灿烂,似乎,只有在这种时候,她才会暂时忘却心中的烦恼。


东南第一美人董小宛(董小宛姑苏小绣娘)(4)

04

佳人虽已不在秦淮,但夜夜笙歌的秦淮河畔,却依然流传着董小宛的故事。想一睹芳容的文人雅士大有人在,其中就包括这位风流的复社才子,冒辟疆。

久闻盛名的冒辟疆,曾借科考之由,特意到秦淮河畔拜访董小宛,可惜晚了一步,人家已经回苏州了,后来他又借游览苏州之际,几次三番地打听董小宛的下落,找到半塘,还是扑了个空。

直到冒辟疆准备离开苏州的前夕,不抱希望的他,再次来到半塘,二人才终于得以一见。

宴会归来的董小宛,酒醉微醺,红晕盈颊,正略带倦意地靠在床边,冒辟疆就命婢女搬了个小凳,坐在她的身边,自我介绍一番之后,两人就闲聊起来。

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甚至还聊起了当今时局,朝堂政治,随着内容的深入,冒辟疆越来越觉得眼前这个眉清目秀的女子不简单。

虽然此时不胜酒力的她,已显疲态,可却依旧条理清晰,思路明确。此番交谈,董小宛给冒辟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不久,母亲的病逝,给董小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母亲不仅是她才学的启蒙老师,也是值得她学习的榜样,更是支撑她在烟花之地活下去的理由。如今,母亲不在了,董小宛也就此患上重病,闭门不出。

冒辟疆听此消息,焦急赶往,看着奄奄一息的董小宛,温柔相劝,还道出了自己曾经吃过几回闭门羹的经历,希望她能够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眼前这个谦逊深情的男子,渐渐地唤起了董小宛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两人直到深夜,才难舍难分地告了别。

第二天早上,放不下心的冒辟疆,又特意前来看望,尽管没有事先约定,董小宛却笑盈盈地早已站在门外等候,一夜之间病竟好了大半,她似乎料定冒辟疆今天还会再来。

进了屋,董小宛便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心意,大病一场的她,此刻要为自己勇敢地争取幸福。

她除了感谢冒公子让自己病愈,更坦诚自己愿与公子结成姻缘的心意。冒辟疆答应董小宛,等乡试一结束,就为她赎身,然后一起回如皋老家。


东南第一美人董小宛(董小宛姑苏小绣娘)(5)

05

因为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赎身并非易事,后来还是经来此游玩的钱谦益出面调解,老鸨才不情愿地放走这棵摇钱树。

嫁入冒家的董小宛,与其家人相处得都很和睦,冒母和原配苏氏都很喜欢孝敬恭顺的小宛。

闲暇之时,董小宛与冒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赏花品茗,挥毫泼墨,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受其母亲白氏的影响,董小宛特别擅长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诗情画意,富有情致。

她的厨艺很好,时常发挥想象,做出一些色香味俱全的创意菜,引得家人赞不绝口。

可惜,好景不长,一年之后,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军入关南下,战乱中,冒家损失惨重,家产所剩无几,一家人向南逃难。


东南第一美人董小宛(董小宛姑苏小绣娘)(6)

06

尽管战乱过后,冒家辗转回到劫后的家园,可惜残垣断壁,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多亏了久经变故的董小宛,有了她的精打细算,日子才勉强维持着。

祸不单行的是,就在这时,冒辟疆病倒了,下痢兼疟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疟疾发作寒热交作,再加上下痢腹痛,冒辟疆几乎没有一刻安宁。

为了夫君早日痊愈,董小宛仅以一张破席为床,日夜守护在丈夫的床边,凡事亲力亲为。在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下,五个多月后,冒辟疆终于好转了。

可是历经数月的煎熬,早已令曾经的如花美眷,变得骨瘦如柴,憔悴不堪了。

没有解脱多久,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精心照料了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不能仰卧,董小宛就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眠,她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自从嫁进冒家,董小宛一直都在谨小慎微地生活着,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努力讨好着家中的每个人。

战乱过后,即使无法饱腹,依旧每天勤勤恳恳地操持家务,照顾连续生病的丈夫,她真的是太累了。

等到冒辟疆病愈,她再也支撑不住了。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闭上了疲惫的双眼,她终于可以去天堂,再次享受父母的宠爱了。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