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

点旺火、看顶花灯、赏绝美打铁花、赶庙会……如果这个春节来山西过大年,一定要感受一下这非同寻常的年俗,因为这里藏着山西原汁原味的年的味道。

点旺火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

春节期间,山西各地垒旺火是比较常见的民间习俗,在民间点旺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

山西人年节中的“旺火”习俗,也有岁时交替“改新火”的特殊意义,山西各地垒制方法不同。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3)

在晋北大同过年,到了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祈盼来年红红火火。

徐沟背铁棍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4)

徐沟背铁棍始于明代,闻名遐迩。晋中一带流传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的民谣,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5)

徐沟背铁棍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来支撑。有时一支铁棍、一支背棍就是一出戏,下面背的、抬的,还有上面舞的,都有特定的舞蹈步伐和规范动作。背棍运用传统工艺和表演技能,具有凌空、高技、精妙的特点。是一种兼具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6)

古时靠天吃饭的农民对雨的祈盼尤为强烈,时遇大旱农民便上庙求神祈雨,偶尔得雨便抬神游行,以示谢恩。在抬神这天,人们还要抬上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作为侍神的童男童女,当时人们称之为"抬阁":即铁棍的前身。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7)

后因抬神不便,有人便用真人扮作王母娘娘和伺候他的童男童女,这时就有了祭祀和民间艺术活动的双重特点,老百姓将这一条铁棍叫“凤凰拉车龙打伞”。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8)

之后又逐渐地演变成扮演民间故事、传统戏剧中的人物,从而脱胎换骨为一种纯民间艺术形式的铁棍和背棍,都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祈盼。

跑马排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9)

村民们骑上大马,在古村道里往返驰骋的春节娱乐活动,就是娘子关跑马排。村民在“跑马”时不用马鞍也不踩马镫,骑着裸马就在大青石的山路上飞奔。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0)

此民俗就在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是以祭祀、礼俗、祈福、娱神(跑马、社火)为目的的节日习俗。此习俗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来年二月二结束,持续四十天左右。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1)

“跑马排”起源于唐朝是当时驻扎娘子关的唐军信史,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下董寨村位于娘子关以西约七公里处,史称董卓垒。据《山西通志》记载:“董卓垒在县城(今平定县)东北90里,即承天军址,汉董卓为并州牧,驻兵于此”。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2)

从最初的信使传书,到后来的军傩(nuó)(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表演)“跑马排”穿越了千年时光,成了下董寨村最盛大的民俗活动。

顶花灯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3)

武乡顶灯是流传于武乡中、东部山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所用的道具就是日常吃饭用的碗,里面装上沙土,中间插上蜡烛,再把彩色的纸剪出图案粘贴到碗上。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4)

表演时,随着节奏的变化,顶灯表演队形主要“大穿堂”、“九曲星”、“蛇蜕皮”等,如游龙戏珠,似蜿蜒蛇行,令人眼花缭乱,表演步法以传统秧歌舞十字步为主,讲究快跟快上、快进快退,被当地人称为“不拉场”。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5)

顶花灯自由、粗狂,节奏明快、刚劲,是武乡一带“庆元宵、闹红火、消灾免难图吉祥”的传统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之一,也是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6)

武乡顶灯的来源民间流传两种说法:一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赵皇帝武乡人石勒为了吓退敌兵,便令手下的军士剃了光头,在面部和后脑勺都勾画出各种神怪脸谱,配合头上五颜六色的灯光,在夜间作战时,令敌人真假难辨。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7)

另一种说法是三国战争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在夜观天象后,摆下了七星灯阵,想通过移形换位来保佑蜀国国运隆昌,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广大农民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民间文艺表演形式。

泽州打铁花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8)

泽州打铁花最具特色。“打铁花”最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每年元宵节期间,也是各行开业之际,做生铁冶炼的匠人们,要举行祭祀仪式,求老君爷、火神爷保佑全年平安、生意兴隆。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19)

因为泽州是著名的煤铁之乡,煤、铁资源的开采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泽州先民就开始使用煤炭冶铁。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0)

最开始受到炼铁及打铁过程中的火花四溅触发了匠人们的灵感,于是,一项神奇而又壮观的民间传统——打铁花便产生了。据考证,打铁花始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这个时期,泽州的冶铁业达到鼎盛,并从原来的工匠开业庆典延伸到神诞祭祀活动。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1)

打铁花要选一个开阔的场地上,或搭一个高台,旁边设一座熔化铁水的炉子,把铁块烧化成 1600℃的铁水。提前准备几根二尺长的柳木棒,拳头粗细,一套两根,其中一根在一端掏直径约 3 厘米大小的圆形凹槽,用来盛铁水。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2)

打铁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水的铁花棒,一手用另外一根,迅速猛击盛有铁水的花棒,十几个人一棒接一棒,交替进行。将高温铁水抛撒到夜空中,变成千万个颗粒,在空气中高温铁粒和氧气反应燃烧,发出耀眼的光华,如流星似瀑布倾泻下来,美轮美奂,令观者惊叹不已。

赶庙会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3)

既传统又滋味美妙的要数山西的庙会。山西庙会的起源来自十年九旱的客观环境,让生计艰难的山西人想过好日子,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在神仙身上,大张旗鼓地为神仙们盖庙,以便进香讨好神仙,希望神仙保佑他们生活丰裕,阖家幸福。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4)

其结果,随便走进山西的一个村子,不论大小,无论贫富,都可以看到一座或多座青砖飞檐的庙宇。庙宇规模或有不同,但里面无一例外供着一个或多个神祗,或贤哲,或佛祖,或道尊,老百姓那里却无甚区别,统统称为庙。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5)

当时祀神风俗的普遍。既是庙宇,自然要祭祀,祭祀的日子通常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由于祭祀之日香客众多,游人蚁聚,一些商贩便摆摊售货,久而久之,形成庙会集市。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6)

在山西临汾尧庙正月庙会包括农民合唱、秧歌、传统社火表演、地方名吃、民间杂耍、威风锣鼓表演等传统民俗活动,山西各地的庙会丰富多彩,热闹又红火。

扎马角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7)

春节正月社火会上的“扎马角”表演是山西省临猗县的南赵乡的一种古老的习俗。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8)

所谓的“马角”,并不是马的犄角,而是一群表演的人。简单说来,“扎马角”便是用一头为青龙偃月刀,一头为锋利铁尖制成的钢钎穿透嘴角的表演,场面虽然有些血腥令人不适,不过在当地人看来,这是一种只有勇者才能表演的节目。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29)

这种活动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据说很久以前是为了祈求老天下雨的一种祭祀仪式。天不下雨“扎马角”不断,以示虔诚。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30)

表演“扎马角”之前,“马角”们各自身穿传统服饰,头上戴民俗纸花,手中各拿一个铁钎。一通惊心动魄的锣鼓声之后,“马角”们便喝一口凉水麻痹口腔血管,接着拿起铁钎放入口中,手上轻轻用力,就能扎透嘴角,如此便是所谓的“上马”。

揭秘背后司徒小镇打铁花(徐沟背铁棍打铁花)(31)

下一步便是“逗马”,“马角”们手持长鞭,肆意抽打路人,据说凡是被抽打的人都会交一年的好运。

这个春节来山西体味一把地道山西年的滋味,感受这里的民俗,令人回味无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