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拟新奇醒目标题(作文突破拟靓标题)

高考作文如何拟新奇醒目标题(作文突破拟靓标题)(1)

“题好一半文”“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这些格言俗语说明了标题对于文章的重要性。元代文人乔吉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凤头”是指文章的开头像凤的头部那样美丽、精彩,“豹尾”是指文章的结尾像豹的尾巴那样刚健、有力。精彩的“凤头”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文章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放异彩。

扮靓标题 一鸣惊人

拟题原则

01

符合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的题目首先要充分体现文章的文体特征,让人一读标题就可以感受到所写文章的文体样式。写议论文,标题要深刻、鲜明;写记叙文,标题要形象、生动;写散文或小说,标题要含蓄、有诗意。

02

体现关键词

考生要尽可能地在拟写标题时将话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明示或暗示出来,让阅卷老师了然于胸,增强好感的同时减小误判的可能。

03

传达主旨立意

考生在拟写标题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让阅卷老师在看到标题的第一时间确定所写作文是否符合题意。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的材料,比较两组标题哪组好,并说明理由。

2020年4月6日,BBC(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59分钟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其人其诗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介绍给西方世界。

纪录片刚一播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人说:“读杜甫的诗,让人感到来自历史深处的一种温情、博爱与力量。这次疫情,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有人说:“伟大的艺术一定是关于人性的,而关于人性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拍的是杜甫,说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

学校要举办一次演讲活动,主题是“中华诗词的恒久魅力和时代价值”,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第一组:

中华诗词,中外共宝

泱泱中华,代有诗华

读诗滋味长

诗词中华,代代风华

第二组:

诗词与时偕行,魅力历久弥新

品诗词魅力,彰时代价值

经典穿越时空,诗词亘古流传

以古鉴今赏杜甫,诗词深处有力量

细品杜甫诗词,感悟共通人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二组较好。理由:①紧扣材料,切合题旨,再好的标题首先要“扣”“合”材料;②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第一组共同的失误是没有扣题,远离了“杜甫其人其诗”的要求。①对“杜甫其人其诗”弃之不顾,泛谈中华诗词之美,属于偏题立意;②理解、把握材料内涵不准确,舍弃“杜甫其人其诗”的定向和引导作用,属于偏题立意;③罔顾材料,断章取义,舍本逐末,属于偏题立意;④泛谈诗词在当代的作用,属于偏题立意。

【审题指导】 “中华诗词的恒久魅力和时代价值”,这是考生写作的方向,不可偏离;材料内容是关于杜甫其人其诗的,限制的意义在于引导考生以杜甫为中华诗词的代表人物,对接时代价值进行合理联想。演讲的主题“中华诗词的恒久魅力和时代价值”很直观地展现了命题者的价值取向:要在深刻体味杜甫其人其诗的基础上,认识中华诗词的恒久魅力,深刻思索和探究以中华诗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多重价值。立意时最好旗帜鲜明、正向立意,行文论述的重心不能偏离材料内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靓丽之法

01

旗帜法

当材料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时,在文章的标题中嵌入体现中心观点的词语,明确文章的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清文章“旌麾所指”,为读者减轻阅读负担的同时,给人干练清爽、痛快淋漓之感。

2020年全国卷Ⅰ

甘居人下,襟怀其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善任,乃强国之至道

2020年全国卷Ⅱ

携手共创,天下大同/心系世界,未来可期/守望相助,共创未来

2020年全国卷Ⅲ

趁青春画像,成梦想模样/绘完美画像,谱人生华章/在家国发展中为自己画像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

身在四海,心向一方/隔离不割爱/人疏疫情散,心连同云雨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Ⅱ

带你走近周庄/带你走近黄州/带你走近武汉

2019年全国卷Ⅰ

劳动最光荣/让劳动闪耀时代的光辉/劳动的青春最美

2019年全国卷Ⅱ

承历史责任,扬时代新声/展爱国情怀,聚民族力量/深读五四,接力复兴

2019年全国卷Ⅲ

老师的嘱托/老师,我们不说再见/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02

装潢法

在标题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反问、回环等修辞手法,显得既生动鲜明,又新颖别致,对读者极富吸引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比喻

思想,时代前进的发动机/我是一棵麦子/让教育如春风拂面

疑问

出乎意料?水到渠成!/我为什么站在这里?/我的长征路怎么走?

对偶

浸初心之甘露,染人生之根本/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劳则生欢,劳则生慧

拟人

“时光瓶”的述说/高原上没有臣服的山头

呼告

别做一只寒号鸟/青春,为中国奋斗

对比

识得劳动苦,方知生活甜/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

双关

“浙”就是你/无限风光在“浙”里/三“味”浙江人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对文题的理解,运用“装潢法”拟出三个标题。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一天,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和细菌。”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还是大锅儿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看,中央台正在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分餐讲文明,健康伴我行(对偶);②让公筷和分餐成为标配(呼告);③让公筷和分餐走进千家万户(拟人)。

03

拿来法

拿来法就是指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名句、名言警句、成语、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名称等来作为标题。这样做往往能化俗为雅、化拙为巧,增强文章的文化气息,彰显作者的人文素养。借他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文章的标题。平时多背些古诗词名句,多积累诗词、俗语、歇后语等知识,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而且对作文拟题也有帮助。

2020年全国卷Ⅰ

生当如鲍叔/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大道至简,惜才为先

2020年全国卷Ⅱ

奔涌吧,后浪/为共创未来而携手

2020年全国卷Ⅲ

心之所向,素履之往/掀起你的滤镜来/对镜画像气自华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

海内共抗疫,神州皆比邻/距离联系总关情

2019年全国卷Ⅰ

撸起袖子加油干,热爱劳动当模范/大道至简,劳动为要

2019年全国卷Ⅱ

青年强,则国强

2019年全国卷Ⅲ

“最后一课”变奏曲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拿来法”化用诗词名句拟写三个标题。

2020年高考,湖南女孩钟芳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选择了她钟爱的考古专业。消息一出,却遭到一些网友的质疑,称“没钱途”“考古专业冷门,不容易找到好工作”。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得知此事后,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②怎一个“钱途”了得;③坚守初心,无问西东。

04

万能法

在高考考场中,由于精神紧张,要拟定一个漂亮的作文题目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平时见多识广,到时信手拈来,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这些可以套装的作文题目,只要运用灵活,就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的题目。平时可以据此进行“套装”练习,对高考应试绝对有帮助。

“让”字秘诀

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让教育更有“温度”/让创新激荡发展的春潮

“是”字秘诀

祖国到处是诗和远方/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韧性就是发展可持续

“用(以)”字秘诀

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以国为重天地宽/用奋斗书写中国之“变”

“把”字秘诀

把文化种子播入精神土壤/把科学的种子播到学生心中/莫把安逸作追求

“不”字秘诀

文明底线不可亵渎/劳动教育不可无/巧诈不如拙诚/消极怠工要不得

动宾式秘诀

养一身浩然之气/聆听中国的心跳/守护技术创新的初心

对仗秘诀

用心感动,以爱承担/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别样道路,同样精彩

填空秘诀

____着并快乐着/生活需要____/____也是一种美/____在我的身边/我眼中的____/____是一盏明灯/带上____上路/与____同行

写好开头 文成一半

“凤头”应做到:

一简,二新,三美,四当

1.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啰唆重复。本来只需要用一句话就能写清楚的内容,不要在前面加上啰啰唆唆的叙述,要把废话尽数删去,使文章显得直截了当,干净利落。

2.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如《晴窗一扇》一文的开头:

踏入教室十余载,我对窗情有独钟。教室里的窗绝不精美,不似雕木轩窗性情优雅,不如落地阳窗气度旷然,它是最不出众的模样——斑驳的窗框,模糊的玻璃,一点一寸都烙着岁月的痕迹,可我钟情于她。

3.所谓“美”,就是开头力求给人以美感,让人能够得到美的享受。要达到这种效果,往往需要用形象的描写、优美的抒情或恰当的修辞手法。如《任尔东西,皆是风情》一文的开头:

是留在故土守着岁月,还是背上行囊闯荡四方?人各有志,各为己择。坚守的岁月静好,远方的山水有情,哪里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大千世界呢?

我们为坚守本心感动,也为奔赴河山喝彩。

4.所谓“当”,就是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开头为内容服务,不能为了开头,与内容不协调。

“凤头”靓丽之法

01

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

在开头直接点明文章的立意,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彰显文章的题旨,使读者对自己的行文意图有所洞彻,以便确定文章是否跑题。

典例

随着现实生活的不断改变,个人追求与家庭预期、社会角色正不断产生落差和错位。有些人一意孤行,逃避落差。但在我看来,直面落差和错位,仔细审视分析,方能成就自我。(2020年浙江卷《直面落差,成就自我》开头)

点评

文章开篇点明“直面落差和错位,方能成就自我”这一观点,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02

修辞生辉法

修辞生辉

“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在文章开头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既能增添文采,又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典例

黄昏敛去了白昼的声响,睁着橘黄色的瞳孔注视着寂静的大地。篝火堆旁,周明和一群年轻人围着说笑,高亢的唢呐声更像是高原上的洪浪,在他们眼中翻腾。(2020年江苏卷《吹唢呐的人》开头)

点评

开篇以拟人化的“睁着瞳孔”“注视着大地”以及唢呐声像“翻滚的洪浪”的通感起笔,先声夺人,突出了主人公的不凡。

03

引用名句法

引用名句

开篇引用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优秀诗词,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更有说服力。引用时,要紧扣话题,紧扣题目,紧扣主旨。所引用的语句宜短不宜长,宜雅不宜俗。

典例

博尔赫斯将人之消逝比作“水滴消失在水中”的指摘尚不为过,伍尔芙则谓生命为“草原上随风飘舞的旋律”,而非瓶中供人观赏的静物。诚哉,生命需以“自我”为名,于星罗大地上锚定坐标,不为弥散化的价值叙事所囿,不为错位现象和普遍的群体期待所惑,方能拥有姿态。(2020年浙江卷《锚定自我的坐标》开头)

点评

开篇引用名言,意在突出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自然引出“以‘自我’为名,锚定坐标”的观点。

04

设问导入法

设问导入

在文章的开头设置疑问,或反问,或设问,往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引人深思。

典例

世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出乎意料的——沛公未曾料到自己能先入关中而为王,伦琴亦是在机缘巧合下发现了X射线。这些意料之外的转折,似乎都折射出事物发展的多变与突然。这是否意味着人无力去影响事物的发展?(2020年上海卷《出乎意料?水到渠成!》开头)

点评

采用设问的形式开头,提出问题,留下疑问,引人思考。

05

起兴类比法

起兴类比

先以简洁的语言从描绘其他事物或景物开始,然后再结合主旨阐述话题。这样由远及近,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和舒畅。

典例

一抔土只有融进巍峨的泰山,才能享受五岳至尊的光环;一朵浪花只有融入奔腾的江河,才能汇入广阔的海洋;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伟大祖国的怀抱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2019年天津卷《我把自身融进祖国的江河》开头)

点评

先说一抔土和五岳的关系,一朵浪花和海洋的关系,然后自然地引出文章的话题——个人和祖国的关系。

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的材料,认真审题,运用所学的作文开头法,拟一个标题,写一个精彩的开头。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近两个月时间,全国范围内从成都、郑州、南京到青岛等城市,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肯定角度)标题:民生无小事,“地摊”也高大/地摊经济,中国生机/地摊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小流动摊,人间烟火气。

开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疫云才下心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这则不刊之论应用到了地摊经济中,掀起了一阵浪潮。像许多以地摊经济补贴家用、努力奋斗的人们一样,我为总理的这番话点赞,为表达“一摊一店总关情”的中国政府点赞。

编筐编篓 全在收口

古人称结尾为“豹尾”,意思是说,结尾应像豹子的尾巴一样刚健、有力。一篇文章的结尾自然、生动、有力,不仅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能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01

深化中心法

深化中心

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收尾时,把写作中心交代清楚,这种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这种结尾大都以议论作结,把文章推向高潮,使主旨得以升华。

典例

我们老说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是中国梦,但并非简单的“各干各的”就能成就中国梦。奋斗时,我可以是千里马;必要时,我也可以是伯乐——这才是“汇聚中国梦”的正解。(2020》结尾)

点评

结尾,考生再次照应论点,深化主题,突出中心,可谓反复吟咏,一唱三叹。

02

呼告感召法

呼告感召

以呼告的方法结尾,写出肺腑之言,或是充满激情的呼吁,或是富有哲理的启迪,或是表达一种理想或愿望。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典例

愿你我都能在清风夜唳中守望自己心中的明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无论是否功成名就,只顾风雨兼程。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谢谢大家!(2020年全国卷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结尾)

点评

呼告感召式的结尾,富有激情,抒发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03

首尾呼应法

首尾呼应

前后照应是对题目或开头进行回顾、照应。也就是说,要在结尾对题目开头说的话加以解释发挥或重复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并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产生回眸一笑的艺术魅力。

典例

开头: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大道至简,惜才为先”。

结尾:人才固然是成事之要因,但贤主之珍视才是人才得以发光之前提。大道至简,惜才为先。同学们,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无穷的机遇,广阔的平台。愿你我无论成为“君主”或“贤臣”,皆能深明此理,于天高海阔中实现自身价值。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全国卷Ⅰ《大道至简,惜才为先》)

点评

开篇提出自己发言的题目,简洁明快,结尾再次点明主题,首尾相应,结构严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