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义忠恕(孔子传忠恕之道)

#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论语.里仁》里记载: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天孔子对增参说:“我的思想中有一个原则贯穿始终。”曾参顺口就答了一个字:“唯”。表示明白,两人的对话到此就结束了。可旁边的其他弟子都没有明白,所以,老师走后他们赶紧问增参:“老师的一以贯之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于是,曾参告诉他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老师的知识那么广博,思想那么深刻,最关键的两个字不是天天讲的仁、礼、信,而是忠和恕。

什么叫“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将心比心、理解宽容就是恕。什么叫“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建立的,也帮着别人去建立,自己想要达到,也帮着别人去达到。孔子讲“君子成人之美”,别人有个很好的理想去帮他完成,这就是“忠”。

有一天,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一辈子照着他去做?”

“那就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毫不犹豫的回答。

孔子的思想里最有价值的就是“恕”。

那么为什么不是“忠”呢?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然是很高的境界,但这里边隐藏着一些问题。

首先,“忠”需要相应的能力,有时候并非我们力所能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就只能尽人力而听天命。

更重要的是“忠”里边包含着很多危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是,人我有别,我怎么能知道我喜欢的也是他喜欢的呢?把我喜欢的东西,强加给他,可以吗?

《庄子.至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鲁国郊外飞来一只海鸟,鲁君很喜欢就把鸟抓住带入宫廷喂养,国君喜欢吃大鱼大肉,就给鸟也吃大鱼大肉,国君喜欢听音乐,就让宫廷乐队也为鸟演奏音乐,结果没几天这鸟就死了。庄子认为这是国君爱鸟的方法有问题。他是用养人的方法来养鸟,而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鸟喜欢栖息在深山老林里,喜欢游戏在水岸沙洲旁,喜欢在水边啄食泥鳅小鱼,喜欢和鸟群雁阵相伴。现在鲁国国君却把它弄进宫殿,让他和大自然彻底分离,而且又完全不符合其生活习性的喂养方式来喂养,它当然没法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是有界限的,是有适用范围的,是应当加以约束和警惕的。

更糟糕的是,“忠”只是相对的真理,他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会被坏人利用。坏人假冒对我们的“忠”,来代替我们选择和思想:我喜欢的你也必须喜欢,我赞成的你也必须赞成,我反对的你也必须反对,我说对你必须说对,我说错你必须说错,我不给你的,你不能要;我给你的,你必须要。不要他就收拾你。收拾你他还有理由:他对你“忠”。

所以“忠”会导致专制,导致独裁,导致对人的奴役。

所以“忠”是可以被人利用的,利用了以后会变成专制和独裁。

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基础是“忠”、“恕”。但到了他思想的最高层就只有闪闪发光的一个大字:恕-宽恕、宽容。“恕”是孔子思想里最具现代价值的思想,也是我们中国封建专制文化里边最稀缺的元素,是最具有价值,最值得我们去挖掘、去发扬光大的思想。孔子讲仁、讲义、讲诚、讲信、讲君子、讲圣人、讲志士、讲仁人,而他思想最高端最核心的一个字,是“恕”。

孔子仁义忠恕(孔子传忠恕之道)(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