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名称的由来(非凡十年绥字号)

非凡十年·“绥字号”的贡献(16),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绥化名称的由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绥化名称的由来(非凡十年绥字号)

绥化名称的由来

非凡十年·“绥字号”的贡献(16)

绥化在北疆文化林里植下一片“新绿”

全媒体记者 陈骁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对经济发展、百姓幸福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绥化市文化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博物馆热”“旅游热”“非遗热”蔚然成风,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最大程度惠及市民群众,让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截至去年,绥化市北林区、肇东市、安达市、海伦市、绥棱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望奎县被评为国家级文物先进县,以及省级文化先进县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3个。

非遗文化灿烂多彩

走进“兰西挂钱博物馆”,推开木质大门,厚重的剪纸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以故宫九龙壁为创作模版而雕刻的“巨龙腾飞歌盛事”,是馆内最大的剪纸艺术品。沿着展馆游览,象征福气的福字、象征好运的吉祥纹形、象征富贵的金锭铜钱等挂钱,剪工精细、裱框精美,立体悬挂在博物馆两侧的展柜内。

兰西挂钱是兰西县特色文化品牌,2007 年被列为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兰西挂钱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历经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深深根植于绥化这片沃土上,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自然淳朴的民族风格,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装饰性强和精剪细刻等艺术手段,形成了兰西挂钱典型艺术特征,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

绥化位于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化交汇处,积淀了多元而包容的特色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民俗风情造就了“北疆文化”独特的风格,不仅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闪动着灵智之光,传达着田野风情、山水韵律。海伦剪纸、绥棱黑陶、望奎皮影、北林风筝等数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蜚声四海、传承久远。

提到绥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得不提海伦剪纸。海伦剪纸历史悠久,早在清末民初,海伦剪纸艺术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海伦剪纸艺术历经百年,发展至今,在创作内容上、表现手法上、材料运用上、装裱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形成了阴阳并举、刚柔相济、粗中见细的剪纸艺术风格,成为独具浓郁寒地黑土艺术特色的北方剪纸代表流派,堪称中国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艺术评比中获大奖,多次被各大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海伦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不同于海伦剪纸的家喻户晓,糖塑技艺留给人们满是“甜”的回忆。

糖塑技艺,民间叫法为“吹糖人”。作为一门承载着旧时光的甜味艺术,糖塑因其生动有趣的制作过程,亦食亦娱的表现方式,不仅惊艳了许多人的童年时光,还承载着几代人曾经最甜蜜的记忆。

出生于糖塑技艺世家的王春晶,是省级非遗项目“王氏糖塑”技艺的传承人。凭借十几年的热爱与坚持,王春晶传承并发扬了糖塑技艺。她在糖塑中融入了更多新鲜元素,适应时代的作品形象、更强的互动性、可食用色素的添加、机器的加入、保存时间的延长……古老的民间造型艺术在她的手中生机无限。她创作的作品《麒麟》,在黑龙江省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精品展上获得铜奖。

“爷爷那代,糖人儿是玩物;爸爸那代,糖人儿是记忆;到我这代,糖人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相信,糖塑技艺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有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学习、传承、发扬这项手艺。”王春晶说。

文旅产业活力迸发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十年来,绥化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红色文化、书画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个又一个彰显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令人向往,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绥化,满语安顺吉祥之意。 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幅员3.5万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二山一水七分田”。既有雄奇壮美的大峡谷,也有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大湿地、大森林,更有沃野千畴的大农田,旅游资源富集。同时,绥化还是一座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赵尚志、于天放、马占山等抗日将领都在这里战斗过,这里还先后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国将军,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将军市”。

近年来,绥化倾力整合打造了休闲、康养、山水、文化、乡愁于一体的田园康养旅游品牌。开发出以农趣体验、果蔬采摘、大平原、大农田风景欣赏为突出特色的田园绥化游;以生态、有机、绿色东北风味为特色的美食绥化游;以东北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宗教文化为代表的人文绥化游;以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创作、冰雪民俗节庆为代表的冰雪绥化游;以温泉养生、旅居养老、赏花观鸟、田园休憩为特色的康养绥化游。并进一步打造了沿松花江生态自然文化旅游带、西部草原湿地观光带、小兴安岭山区景观带、呼兰河休闲旅游景观带等特色旅游景观带。借助稻田、林海、湿地,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肇东千鹤岛、望奎妙香山、兰西黄崖子民俗村等一批热门景点。

兰西县兰西镇永久村黄崖子屯有着200多年历史,是“东北民俗文化旅游第一村”。民俗村两侧的雕塑共86组,计156个人物、动植物塑像。漫步民俗大道,就像走进了东北民俗味浓郁的时代长街。所有的民俗雕塑构思精妙,加工细巧,在农家土黄色院墙上绘着的一幅幅东北民俗画人物映衬下,逼真地重现了东北民俗的精彩。笑容可掬的卖瓜老汉、闯关东的一家三代、做手影游戏的祖孙、放鞭炮的小孩;二人转、钉马掌、毛驴拉磨、锔大缸;下棋的、算命的、杀猪的、说书的、编筐窝篓的、磨刀戗剪子的,彰显着老一辈绥化人的生活状况和文化习俗。

如今,黄崖子民俗村被不断赋予更多标签,“中华德善第一村”“年村儿”、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绥化独特的北疆文化也被更多的人熟识认可。

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肤浅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苍白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绥化市博物馆文化得到长足发展,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文化的熏陶,已成为市民喜爱的新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节假日参观博物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绥化市博物馆、望奎县林枫故居纪念馆、兰西县锡伯族博物馆、安达市孙秀英剪纸博物馆等17家博物馆和纪念馆,成为了市民节假日休闲的新选择。

“二十大”前夕,绥化市博物馆迎来了参观客流小高峰,青年学生们把这里当成了学习实践的第二课堂,在讲解员的解说和陪伴下,一边参观,一边享受着博物馆给他们带来的学习乐趣。

绥化市博物馆成立于2008年,2009年9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是绥化市区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展出藏品2000余件,包括第四纪古生物化石、青铜时代文物、早期铁器时代文物、宋辽金元明清及民国各时期文物和现代工艺美术品等。

“我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每次都会领她去看古生物、历史板块、民俗板块这些展览,让她更加的了解家乡文化,她都非常开心,知识结构也是越来越丰富。”市民董女士告诉记者。

这些年,绥化市博物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学党史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为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作用,博物馆先后开展了《走向新中国》、《黑土地上的抗战》、《辉煌的历程》、《毛泽东家风展》等一系列主题展览。目前,博物馆已累计接待各界观众180余万人次,不仅是全市最大规模的文化服务阵地,还迅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和城市文化新地标。

除了大型博物馆,中小博物馆、纪念馆也越来越受到了市民的青睐。

猛犸象的故乡——青冈,第四纪冰川遗迹天然博物馆也成为了市民首选之地。站在青冈县猛犸象博物馆里,你会看到一件件被复原的猛犸象化石从遥远的第四纪走来,仿佛像你诉说着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沧海桑田。

“每年寒暑假,我们都会带着孩子来猛犸象博物馆看看,游览其中仿佛穿越了时间、穿越了空间,这里的展陈的猛犸象等古生物化石,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规模之巨,令人叹为观止。”正在带着孩子观看猛犸象纪录片的高女士说道。

目前,青冈县猛犸象博物馆是国内县级唯一一家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专题展馆,现收藏第四纪古生物化石精品84件,其中,真骨含量达85%以上的古生物化石骨架10具。具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有猛玛象、披毛犀、原始牛、东北野牛、王氏水牛、普氏野马、骆驼等。以上藏品都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青冈县独特的猛犸象文化,也成了青冈社会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正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绥化市创新博物馆文化发展思路,积极打造知名地域文化品牌,加大建设文化强市的力度,通过对绥化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使市民充分认识文化资源的经济和产业属性,形成更加科学、产业化的文化资源发展模式,让寒地黑土艺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