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你了解吗(这首北朝民歌大气磅礴)

敕勒川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尤以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最为卓著。歌辞大气磅礴,粗犷雄放,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北朝民歌你了解吗(这首北朝民歌大气磅礴)(1)

宋诗人黄庭坚赞扬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高欢,祖籍河北,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他娶了鲜卑的贵族女子娄昭君为妻,自己也更名为贺六浑这样的鲜卑名字。南北朝时期,他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年仅11岁曾孙元善见为献宗孝静帝,实际上自己掌控了整个东魏的政权。高欢把持东魏政权,觊觎强盛的西魏,想吞并西魏,统一北方。就在武定四年(546)九月,秋高气爽,高欢率领10万大军把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团团围住,引诱西魏出兵交战,但是西魏韦孝宽据城固守,不骄不躁。东魏大军远道而来,意在速战,一举拿下,以免有粮草不济的后顾之忧,然而韦孝宽任敌军辱骂、逗引,就是不出战,急得高欢束手无策,于是,10月下令攻城。韦孝宽随机应变,誓死抵抗。

北朝民歌你了解吗(这首北朝民歌大气磅礴)(2)

高欢一时无计可施,在大帐内苦思冥想,手下一员干将自告奋勇,有良策献上,高欢听罢,大喜过望,不待天亮,派军士到城南筑土山,想要以居高之势,俯而攻之。韦孝宽得到军报,上城察看,窥破高欢计谋,即派人在城楼上绑上木板加高,东魏忙碌半天,一无所得,悻悻而退。隔一天,高欢又得一计,改变战术,派士兵到玉壁城城北,挖掘地道。韦孝宽获悉,领兵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东魏军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心中窃喜,不想,迎面碰上潜伏在深沟里的西魏军,被杀得个个身首异处。韦孝宽还让人在沟外堆积柴火,只要看到东魏军在地道中人头攒动,便将木柴塞进地道,引火助燃,一时间,地道内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地道里的东魏军埋头前进,不辨西东,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鬼哭狼嚎。

北朝民歌你了解吗(这首北朝民歌大气磅礴)(3)

高欢无奈,只好放弃地道战。这样你来我往,僵持日久,东魏军无法攻进城内,高欢焦躁不安,眼看粮草将尽,只得派人说降韦孝宽,可是韦刺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大义凛然,拒不受降。高欢此时心头如压着一块巨石,攻之不下,弃之不甘,闷坐大营,愁眉不展。众将士也是长吁短叹,军心不振,大营外的士兵们多是老弱病残,潸然落泪。高欢为了安定军心,鼓舞士气,大宴全体将士,酒宴上,高欢命斛律金大将歌舞助兴。但见斛律金长剑出鞘,且醉且舞,只听得雄壮激越的《敕勒川》在大帐内盘旋,帐外风萧萧,野茫茫,高欢一时心酸,不觉泣下。高欢围困玉壁50天,心计施尽,寸功未得,士卒死的死,伤的伤,精疲力尽,心急如焚,旧病复发,只好撤军。这一战,令韦孝宽美名传扬,高欢一败涂地,不久便死去。

北朝民歌你了解吗(这首北朝民歌大气磅礴)(4)

敕勒,少数民族名,以游牧为生。南北朝居住于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阴山,在今内蒙古北部。这一首因为战争流传下来的诗歌,最早使用鲜卑语演唱,因为斛律金是鲜卑人,后来被译成了汉语。这首古老的歌辞浑浩苍茫,令人向往。后人有解释为歌唱爱情,有人说是牧歌。其实乃诞生于战争中的悲歌,有悲切悱恻,有慷慨激昂,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迷惘。

北朝民歌你了解吗(这首北朝民歌大气磅礴)(5)

毛主席非常喜欢这首诗,曾亲笔手书之。

北朝民歌你了解吗(这首北朝民歌大气磅礴)(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