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体育强国具体措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来自:前线客户端

建设体育强国具体措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体育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位置,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既包括全面提升竞技体育,也包括在全国普及群众体育。通过发展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将群众体育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

体育强国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含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世界领先的竞技体育项目成绩和成就,又包含体育运动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范围及程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群众体育放在竞技体育之前,足以看出党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群众体育的普及一方面能推动竞技体育发展,让竞技体育拥有更多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普及群众体育是推动国民健康、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从个人层面来说,健康的体魄是每一个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必须通过发展体育运动实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国家层面来说,无论任何时代国家的繁荣都和国民的健康息息相关。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体魄,就谈不上国家强盛。

将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是增进国家之间对话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之间外交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需将新型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前者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比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生动实践;后者能够使体育产业的市场潜力得到持续释放,从而不断提升对GDP的贡献度。目前体育培训、体育传媒、体育制造等体育产业体系已经形成,而且与其他相关产业相融合,衍生出体育康养、体育文创等新兴业态,在引导人民群众健康生活以及拉动内需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将体育精神与民族自信结合起来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除了普及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外,还应将竞技体育精神融入百姓的精神生活,增强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让健康体育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让体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崇尚体育道德风尚、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推动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弘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等催人奋进的体育精神既能激发竞技体育运动健将在赛场上爆发强大力量,突破极限取得佳绩,又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和持续的感召力。20世纪80年代各行各业曾经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浪潮,甚至将“学习女排”与“振兴中华”联系起来。可见,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体育精神可以转化为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提振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体育精神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内在的集体认同,体育精神就超越了体育本身,升华为民族和国家的自信心而坚不可摧。

作者:徐沐熙,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编辑:高海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